第412章 太极生灭?宇宙熵增(1/2)
长白山的雪在 - 30℃的严寒里凝成细碎的冰晶,像无数反光的鳞片覆盖着火山锥体。陆惊鸿踩着齐膝的积雪,杨公盘的铜镜在掌心结了层白霜,镜面映出的景象让他呼吸一滞 —— 天池冰面下,有个巨大的太极图案正在缓慢旋转,阴鱼眼泛着岩浆的赤红,阳鱼眼凝着万年冰的幽蓝,两道鱼纹之间的界限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模糊。
“满族萨满教的《乌春》唱过,‘长白山是宇宙的肚脐,太极是天地的心跳’。” 赫连铁树的萨满鼓在风雪中发出闷响,鼓面上的契丹文与冰面太极纹产生共振,“光绪年间长白山火山喷发前,也出现过这样的‘太极晕’,当时我的先祖用十三头黑熊的血祭才暂时稳住地脉 —— 但这次不一样,你看那鱼纹边缘的灰雾,是‘熵增’的征兆。”
格桑梅朵的金刚杵突然插入冻土,杵身的六字真言在雪地里投射出金色的圈,将靠近太极图案的一缕灰雾困在其中。灰雾挣扎着扩散,却在接触到金光时慢慢收缩,最终凝成颗黑色的晶体:“宁玛派的《大圆满基道果》说,‘太极生灭如呼吸,熵增如尘覆明镜’。” 她指着晶体断面,里面细密的纹路正以无序的方式蔓延,“这是地脉能量的‘无序化’,就像 1961 年青海湖出现的‘水龙卷’,当时也是因为地脉熵增到了临界值。”
南宫镜的青铜剑在冰面划出太极图的经纬线,剑痕处的积雪瞬间融化,露出,却在接近阴鱼眼时突然紊乱:“关中南宫氏的《易传补注》记载,‘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皆循序而进’。” 他剑指阴鱼眼的赤红区域,那里的岩浆气正突破冰层,在雪地上烧出个不规则的圆,“现在这秩序被打破了,就像把围棋子撒进旋风里,再也落不成棋局 —— 这就是熵增,地脉的‘混沌化’。”
汉斯的低温扫描仪屏幕上,天池周围的能量流呈现出诡异的 “布朗运动”,原本沿着山脉走向的地脉主线,此刻像被揉乱的线团,在冻土下游窜。他调出 NASA 的长白山卫星热图,与 1976 年的数据对比,发现地脉能量的无序度三十年增长了 47%:“热力学第二定律同样适用于地脉 —— 封闭系统的熵总会增加。” 他指着屏幕上的红色预警区,“橘政宗在富士山引爆的能量,相当于给全球地脉系统扎了个洞,现在整个东北亚的地脉都在向‘热寂’滑去,就像被戳破的气球,气只会往外漏,不会自己回去。”
陆惊鸿注意到天池边缘的温泉突然变色,原本清澈的硫磺泉泛起灰黑色,水面漂浮的冰碴正在以不规则的形状融化,像被无形的手捏碎的玻璃。“是‘太极失衡’的外显。” 他想起徐墨农在《地脉熵论》里的批注,“‘阳鱼为动,阴鱼为静,动静相济则熵稳;若动过甚或静过极,皆会引发熵爆’。” 他将杨公盘的 “中宫” 对准太极图中心,盘面的二十八宿铜镜突然裂开,裂纹的走向竟与地脉能量的无序流完全吻合,“1908 年通古斯大爆炸,就是西伯利亚地脉的‘熵爆’—— 当时的太极图阴鱼眼彻底冻结,阳鱼眼的能量无处宣泄,最终炸开。”
齐海生突然用郑和航海图铁卷拍打冰面,卷轴展开的瞬间,天池的太极图竟与卷上的 “四海总图” 产生共鸣,在冰面投射出四大洋的缩略图,每个大洋的中心都有个与长白山相似的太极晕:“胶东齐家的《海事录》记载,‘永乐十三年,郑和在印度洋见过海底太极,当时的船工说,那是天地呼吸的鼻孔’。” 他指着大西洋的太极晕,那里的阴鱼眼已经完全变黑,“看来熵增是全球性的,长白山只是最先‘发病’的地方。”
沐云裳的滇金丝猴突然尖叫着指向天池对岸的悬崖,那里的积雪正在雪崩,滚落的雪块在空中竟自动组成个巨大的 “熵” 字,随后崩解成粉。“滇西沐王府的《瘴疠经续》说,‘熵增如蛊,先乱其形,再散其神’。” 她将勐库大叶茶撒向雪崩处,茶叶遇雪瞬间发芽,抽出的枝条暂时挡住了雪流,“这些茶树是用澜沧江底的‘定脉泥’培育的,能吸收部分无序能量 —— 但撑不了多久,你看枝条已经开始乱长,叶脉都没了章法。”
陈惊蛰的降头钉在冰面划出六道痕,组成个六芒星,将太极图围在中央。钉身的蛇纹亮起,与南宫镜的剑痕、赫连铁树的鼓点形成三角呼应:“祖父的笔记里说,降头术的‘控’与太极的‘衡’其实同源,都是‘以序制乱’。” 他突然将指骨吊坠按在六芒星中心,吊坠渗出的骨粉与地脉之气结合,在冰面形成层薄膜,暂时锁住了灰雾的扩散,“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就像用手捂住沸腾的壶嘴,蒸汽总会从缝里钻出来。”
最诡异的变化出现在子夜。长白山的极光突然变成灰黑色,像块巨大的脏抹布擦过夜空,极光投影在天池冰面的瞬间,太极图的阴鱼眼突然喷出股岩浆柱,阳鱼眼则爆出冰碴,两者在空中碰撞,化作漫天的冰火雨,落在雪地上竟烧出无数个微型的无序图案 —— 有的像破碎的罗盘,有的像缠乱的锁链,有的甚至像被揉皱的十族信物轮廓。
“是穷奇在搅动地脉!” 格桑梅朵的金刚杵剧烈震颤,杵尖指向悬崖深处的黑影,那轮廓像熊又似鸟,正是《山海经》记载的 “善恶不分” 的凶兽,“宁玛派的伏藏说,穷奇是‘熵增之兽’,以地脉的有序能量为食,它出现的地方,太极必乱,熵必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