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七零知青宿舍 > 八十三

八十三(1/2)

目录

八十三

今天的西平没有月亮,从早上开始就在下雨。

梁孟津出门走亲访友回来,裤脚处能滴三斤水。

他站在屋檐下拧干,顺手把鞋放在窗台上,才要伸手,门从里面被打开。

梁孟京跟哥哥面面相觑,血缘没有弥补他们多年不见的生疏,只是从相似的侧脸能窥见处一丝端倪。

还是梁孟津先开口:“出去吗?”

梁孟京下意识地垂眼看地上:“呃,去东子家写作业。”

他从小就是活泼有余,定力不足。

梁孟津见过的形形色色的学生们也有好些,意味深长道:“去干嘛?”

梁孟京鞋底在地面搓来搓去,不知为什么在哥哥面前很没有底气:“就,随便玩玩。”

果然,梁孟津侧过身:“到点要回来吃饭。”

梁孟京嗯一声撒腿就跑,也顾不上外面还风大雨大的。

跑出几步路他回过头看,哥哥正蹲在院子里清理堵在下水口的落叶。

真神奇,下乡好像把他变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梁孟京想起很小的时候,虽然并没有太多的记忆,但印象里哥哥是个不爱动的人,手里永远捧着书,衣服扣得很整齐,眼里总是有孩童难以言喻的情感。

忽然之间,他不由得怀疑是自己的脑子主动的添油加醋,衍生另外版本的事实。

思及此,梁孟京默默地往回走。

梁孟津察觉到身边多出个人,诧异看他:“不是出去玩?”

梁孟京:“爸快下班了。”

其实他挨打是常态,平时半点不放在心上的。

梁孟津幼时体弱,父母连根手指头都没碰过。

他大概很难体会这种害怕,撑着膝盖站起来:“没事,我跟他说你去帮我拿东西。”

这种一戳就破的谎言,也就是哥哥嘴里说出来才有人信。

梁孟京耳朵动动:“来不及了,已经到门口了。”

风雨嘈杂,他居然能准确分辨出大人的脚步声,将来一定是进部队的好苗子。

梁孟津颇为欣慰,甩着头发上的水珠,拂掉弟弟肩上的落叶:“进屋吧。”

梁父一进门,看到的就是这么兄友弟恭的场面。

他难得对小儿子也有几分慈父心肠,说:“哥哥回来,就知道老实呆在家了?”

讲得好像自己是什么黏人的小朋友,梁孟京都上初中了,想要大声反驳又觉得不合适,嘴巴嘀嘀咕咕的。

他天天作怪,梁父也不在乎,只问:“姑婆没留你吃饭吗?”

梁孟津今天去探望长辈,说:“有,我说妈炖了汤等着。”

其实就是个借口,他妈工作比他爸还忙,到这会还没下班呢。

梁父多少年也没喝过妻子炖的汤:“咱们今天还是下馆子。“

又用力拍着大儿子的背:“多吃点。”

梁孟津也就是这几年强壮了点,不然非得被亲爹拍出个好歹。

他悄悄地揉着背,进屋换了件外套。

父子三个上街吃饭,吃完正好去接妈妈/老婆下班。

梁母才出单位的大门,就看到家里三个男的跟柱子一样杵着。

她虚擡着手挡住细雨绵绵:“在这儿站岗呢?”

梁父:“刚从和平出来,顺道。”

什么叫顺道,说句专门来接能怎么样。

梁母给丈夫个小小的白眼,目光移动到大儿子身上:“正好,有事跟你说。“

梁孟津离家那会还是初中生,最大的烦恼不过读书时窗外的蝉鸣吵闹。

这次回家已经是二十岁的大小伙子,面对的全是成人世界的问题。

左不过是工作和对象,他摆出警惕的架势,只是仍然保持良好的教养:“您说。”

梁母才要张嘴,看看周边的环境:“回家再说。”

她表情神神秘秘,把一家人的胃口吊得足足的,

梁孟京最是没城府,一路上催促:“妈你倒是说啊。”

梁母没理会他上蹿下跳的,进家门还得先上锁,明明四下没外人都压低声音:“今年十有八九要恢复高考。”

她的岗位消息灵通得很,说得再保守也意味着板上钉钉。

梁孟津被这个馅饼砸中头,懵懵道:“不是说明年吗?”

坊间什么传闻都有,报纸上也天天有新标题,大家都觉得今年肯定来不及。

梁母早先也是这么讲的,这会改口:“反正来源你不用管,大概是不会错的。”

又一锤定音:“明天开始你就好好复习,大队那边我会打招呼,直接在家等考试吧。”

梁孟津马上反应:“我必须回去。”

他已经不是当年用先斩后奏来达成目的的少年,接着说:“我现在的户口关系都在大队,能在西平考吗?”

具体的要求还真没出来,梁母略一迟疑:“这个你别担心,我跟你爸在呢。”

梁孟津:“那我更得回大队考了。”

一家子小心谨慎这么多年,没理由在这种时候栽跟头。

当然,他说得再板上钉钉的,梁母也看破大儿子的小九九:“是怕谁担心吧?”

梁孟津居然没找借口:“是,我答应她会回去的。”

别人都觉得淑宁是全天下最坚强的人,只有他知道,她一颗心要盛下多少不安。

儿大不由娘,况且他从来都有主意。

梁母跟丈夫交换个眼神:“你也是大人了,自己说的算。”

又说:“你学习上的事情,向来也不用我们操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