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1/2)
思念
春末夏初,晨雨迷蒙。
山麓里的雾气如薄纱萦绕,微风带着凉意。
卫鸣站在破旧的小院外,拎剑挥了两下,腰腹伤势隐隐作痛,登时疼得面色一白。
他不得不搁下剑,在一旁的枯树干上坐下。
昨日带着卫姝瑶离开翠坪村后,卫鸣颇费了番功夫才甩掉了追兵,最后因伤势疼痛得厉害,在林间暂作歇息。
说来也巧,兄妹二人正好遇上了赶路回家的一爷一孙。老爷子一眼就认出了卫鸣,连呼“救命恩人”。卫鸣这才发现,对方是他当日曾救下的老伯。
彼时卫姝瑶昏迷不醒,卫鸣身负重伤,老头儿提议留他们歇息两日。卫鸣思忖了片刻答应了。
他想,谢明翊此刻应该忙于处理曹文炳之事,抽不出更多时间来搜捕他了。这两日躲藏在这偏僻小村里,料想是暂时安全的。
今晨起来,卫鸣就头疼得厉害。
以往的记忆在脑海里逐渐拼凑完整,如乱撞的兵刃,刺得他太阳xue突突直跳。
他已经寻回了所有的记忆,却陷入了更大的茫然之中。
他隐约猜到了,父亲留在宁王身边究竟是为了寻求什么真相。若他猜测不假,他要如何护住父亲和小妹……
自从英国公府倾覆那一日起,当今圣上便已经不给卫家留半点余地了。就算隐姓埋名,只怕也逃不过天子的步步紧逼。
难道,他当真要投奔宁王?
腰腹又传来一阵疼痛,卫鸣蹙着眉头,脑海中又浮现出谢明翊那晚的凌冽眼神——
“那小子,真是难打发得很。”卫鸣叹了声气。
无论如何……他还需要再养几日伤,才能启程北上。
却在这时,一声呼喊打断了卫鸣的思绪。
“卫大哥,屋里的姐姐醒了!”
茅屋前的竹篱笆前,一个小孩探头探脑地从门里冒出来,亮着眼睛朝他招手。
闻声,卫鸣连忙收了剑,快步走向屋里。
他推门,凉风裹挟着细雨,落在榻上躺着的卫姝瑶眉心上。
卫姝瑶艰难睁开眼睛,想要挣扎起身,一时觉得眼前天旋地转,又无力地倒了下去。她的脖颈很痛,脑子昏沉,浑身像被车轱辘碾了一遍。
耳畔传来沙哑的声音:“婵婵,还好吗?”
卫姝瑶下意识抓紧了那人的手,再次慢慢睁开眼,便见到昏暗的光线中一张俊郎不凡的面孔。
是她的阿哥!
卫姝瑶愣了半晌,用力攥着卫鸣的手,直到手指发麻,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
“阿哥……”她刚想开口,眼泪就不自觉落了下来,连带着喉咙里的话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于卫姝瑶而言,兄长并无太多变化,仍旧是记忆里那样,身姿挺拔,容貌温和。
可落在卫鸣眼里,那个自幼就黏着他的小妹却和眼前的人儿有着莫大的变化。
他还记得,离开京城前,小妹染了风寒,病恹恹地缩在被窝里,只露出巴掌大苍白的小脸,梨花带泪地仰头看着他。
她搂着被子,两眼哭得发红,呜咽问他:“阿哥,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他一直呵护在手心里的小丫头,如今学会了强忍泪水,扯起笑容把委屈全部咽下去了。
卫鸣年长她十岁,母亲去世后,父亲征战四方,是他又当爹又当妈地把小妹带大。
年少时,卫鸣最害怕的两件事,一是听见父亲的死讯,二是守在昏睡不醒的小妹榻前,生怕她再也无法醒来。
还好,他的小妹很争气,从来不会让他担惊受怕太久。
每次她病愈,卫鸣都会带她出去打猎耍玩,他把年幼的妹妹扛在肩头,指着翺翔南下的大雁,告诉她说:“等父亲回来,不再出征,咱们全家就搬去江南,那里气候宜人,最适合你养病。”
后来,父亲断了一臂,不用再出征了。可是,离开小妹的人变成了卫鸣自己。
卫鸣总是在凯旋后承诺她:“下次,下次一定带婵婵去江南。”
可是他没能亲自带她踏遍烟雨江南,却以这种方式重逢在江南。
他回到她身边时,她早已独自走了那么远,一脸疲惫满身泥泞。那双纤细的手不再是拿着绣花针紫毫笔,而是攥紧了锋利的匕首。
———还是那小子强硬塞给她的。
卫鸣咬了下后槽牙,敛去神色,轻轻摸了下卫姝瑶的脑袋。
“婵婵,你好些了吗?”
他粗略懂些医术,见她身上没有伤痕,以为她只是困乏得很,才昏睡了一夜。但直到陈伯告诉他……
卫鸣强忍住眸中痛色,柔声又问了一句:“婵婵,可还有哪里难受吗?”
卫姝瑶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只是拉住了卫鸣的胳膊,仰起脸望着兄长,双眸发红。
千愁万绪,最终尽数化作了一声低喃:“……阿哥,我没事。”
卫鸣眉宇温和了几分,将她稍稍扶起来。
他端了碗水来,一勺一勺喂给她喝了,才开始细问她近来可好,自他离开京城后家中又出了什么事。
卫姝瑶半身倚靠在他身上,宛如年幼时的亲昵,轻声告诉他自己这半年的所有经历,只是略去了不少无关紧要的事情。
卫鸣话并不多,只说自己在朝天阙捡回一条命,此后因为失忆才错过回来寻她。他没有解释太多,也没有追问卫姝瑶为何会留在谢明翊身边,甚至没有问她和谢明翊如何相处。
他只是懊悔上次没能直接将她从谢明翊手里救出来,反复问她旧疾有无复发,担忧地摸着她的脑袋。
“我一切都好。”卫姝瑶欲言又止,又默默低下了眼眸。
她本还想多问两句卫鸣和宁王的事,却终究岔开了话题,问及父亲可好,问兄长身体是否痊愈无恙。
卫鸣也颔首,“我遇到个大夫,医术了得,是她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次南下,脑子也已经大好了。”
“那就好,若能再见到那位大夫,我也当多谢她。”卫姝瑶这次是发自内心地笑了起来。
卫鸣却是神色一顿,站起身,道:“我们过两日再北上,你这几日不要乱跑,就待在这个小院里。”
“陈伯人很好,嘴也很严实,你放心。”卫鸣临出门前,又叮嘱了她几句。
卫姝瑶这才知道,原来他们还没离开涪州。
她望着卫鸣离开的背影,忽然觉得他起身的动作不太对劲。
按照兄长的性子,既然已经接到了她,势必会雷厉风行地赶回去和父亲汇合的,他却说在涪州再多待两日。
若不是兄长还有事要做,必定是他受了不轻的伤。她没有忘记,兄长出现时一手捂着腰腹,她跑近他时,闻到了浓重的血腥味。
“谁能伤他这么重?”卫姝瑶若有所思,眼前倏地浮现出那夜谢明翊苍白的脸色来。
她心里咯噔了一下。
该不会是他们俩……
卫姝瑶脸颊霎时没了血色,仅仅是回想京城那日他们缠斗在一起的画面,她就觉得心口窒息得疼痛。
她捂住胸口,忽觉得胸腔里涌起一股难受,再也压抑不住,直咳得五脏六腑都拧成了一团。
她颤着手,下意识想去摸随身带的青玉瓶,却发觉昨夜出来太过匆忙,她没有带上。
卫姝瑶咳得面颊潮红,喉咙疼痛不已,勉强下了榻,想要倒一碗水。
这时,她听见兄长的声音从窗外隐隐约约飘过来。
“她的病到底怎样?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个苍老的声音叹了声气,回道:“老头我也说不清,我只是略懂医理,小姑娘的病还是得找个好大夫仔细看看。”
“不是我夸大其词,少侠的伤是皮外伤,养上些日子定能痊愈。可这小姑娘的病,我是真说不清啊……怕是比少侠的伤麻烦多了。”
“你若不赶急,我今日先去请个大夫。”
卫姝瑶愣在原地,端着碗的手腕微僵。
许久之后,她才听见卫鸣压低着声音道:“有劳陈伯。”
“少侠客气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遑论救命之恩。我晚上请大夫过来……”
卫鸣和陈伯的脚步声渐远,直至完全消失了。
卫姝瑶却仍是怔愣站在桌前,一手扶着桌沿,一手端着碗。
她怎么了?她病了?
她病得比阿哥的伤还严重?
分明是春末夏初最凉爽舒适的时候,卫姝瑶却觉得如坠冰窖,后背渗起的冷意一点点侵袭遍全身。
她动作僵硬地擡起手,喝水时手指颤抖得厉害,清水晃出些许,顺着唇角滑落,湿滑的凉意一直冷到锁骨处。
“砰!”她没拿住土陶碗,泥色的碗在地上滚了两圈,落进阴影里。
卫姝瑶喉咙滚动,忽然蹲了下来,捂着脸,任由泪水肆无忌惮地奔泻而出。
其实她知道的,她都知道的——
她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最清楚不过。
自从南下以来,她变得嗜睡,疲乏,越发力不从心。谢明翊几次和她说话,她都要努力集中精神才能听明白他说什么。
她夜里总是睡得太沉,往往沉到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全然不知。
先前,她每日待在营地里,不曾出去吹风淋雨,又靠贺祈年给她研制的那味救命药丸吊着,尚且能维持住平和的表面。
但,昨夜种种奔波劳累,已经耗尽了她一直强撑着的精气神。
如今失去了药丸的维系,她感觉身体里的生气在缓缓流逝,不受控制般,随着她一呼一吸如流沙般从指缝淌落。
“至少,不能是现在啊……”
卫姝瑶紧捂着嘴,无声大哭。
未合严的窗户缝隙漏进来一缕又一缕雨丝,洒在地面上,也洒在卫姝瑶浓密的乌发上,起了蒙蒙水珠,映衬得她娇小身影越发朦胧。
半晌,卫姝瑶终于止住了哭泣,慢慢起身,拖着沉重的双腿朝榻前走去。
她想往前走,想再靠近一点,好像之前每个夜晚一样,只要躺在榻上,就能缩进那个熟悉的温暖的怀抱,汲取他身上的暖意,驱散所有的不安。
可是这一次,榻边怎离得那么远。
她恍惚中感觉自己灵魂正在分离,眼前一阵发晕,手指用力往前拽着,刚刚触及柔软的被褥,整个身子倏地无力倒了下去。
“沈奕……我好怕……”
她昏过去前,恍惚中好像看到他过来,一如既往地将她用力搂进了怀里。
但紧接着,随着眼前一黑,他模糊的身影也瞬间破碎消散不见了……
芫华有时候很讨厌下雨天,偏她正想离开时,就落起了大雨。
她不介意冒雨出行,却不想在深夜淋雨染一身脏污。
她站在廊下,等着雨停,好快点离开这满是血腥味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