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2/2)
所以这新闻除了少数懂行的,真没几个人在意。
真正引起发酵的起因,是几天后在某国际论坛上的一个吵架帖子。
原本这帖子是在争论几十年前米国“登月”真假的,一堆人搞出来的阴谋论看着格外邪乎。
然而就有带节奏的说兔子的登月科技其实就是低配版,全是学人家的。
这话一出那肯定要炸,谁让最近两国之间火药味十足,大家都憋着火气。
一个帖子十几万留言,然后升级出各种“打脸贴”,互相列举兔子和米国的实绩,中间掺杂着各种问候对方家属的话就不再一一列举。
总归虽然这年头还没有“饭圈文化”,可最早的互联网新新人类,在这次热闹中第一回给大家展示了一下,什么叫粉丝群体的力量。
你的国和我的国到底谁最好,这是不能妥协的话题。
总归就是场大热闹。
然后互联网潜水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大佬”存在,一些举证帖子与科普帖子,一夜之间就纷纷冒出来给各种的国加油助威。
“智能化机械科技世界第一”这一则帖子就是最早出现的,写这帖子的人是个在读博士生,内容很是有说服力,为了增加可信性他甚至还引用了国外对这成果的一些正面评价。
而后点击量和留言一度飙升。
原本还在开麦参与骂战的大多数人,在看到这个帖子内容后,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一下。
“这玩意真这么牛?”
而后就是全网去找这则新闻,而后去扒拉关于“南曼院士”这个身份的真假情况。
可惜此时互联网还不像后世那么发达,大家找来找去也只有少的可怜的几个报道。
“南曼院士到底是农业机械大佬还是研究智能化的大佬啊?”
这个问题,此时互联网还没有准确答案。
再然后就又出来一个帖子。
“关于农业机械大佬南曼院士的功绩大起底。”
帖子内容是一份解密档案内容,这份档案是三十几年前封存的,几年前刚解密。
里面是关于一个年轻人设计对“化工计划”的卓越贡献,当年需要保密的很多东西,如今看着不过稀松平常,所以哪怕已经被解密也没几个人在意。
化肥、钢材、农业机械这些东西听着没有航天、计算机、芯片等名词高大上,它们如今都已经是最最普通且常见的产品,都太不起眼了。
“所以这是真正的机械大佬啊,那会儿设计出的设备就可以搞出口,真就是牛大发了啊!”
再然后关于“南曼院士”这个词就和各种农业机械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
虽然有一些真知道南曼真正身份的声音也在互联网出现,可不知道为什么很快就被屏蔽。
之后几家国内知名农机公司都认领了关于“南曼院士”曾经给予的技术支持这件事,一时间似乎大家都在努力做实南曼“农机大佬”的身份。
对于这个事态发展趋向,南曼本人自然啥也不清楚,因为在背后控局的人压根没好意思和她提。
本来是“扬我国威”的好事,一不小心在互联网上差点失控,想想就让人心惊。
南曼虽然在国际学术界有不低的知名度,可在国内除了少数研究量子领域的人,大家平日也并不很关注这些。
如果她只是单纯的物理学家,那么自然可以大张旗鼓宣传,可因为她涉及一些绝对机密项目,所以上面的态度一直就很模糊。
“公开不透明”是基准调,让外界知道她参与着很多项目,却猜不透参与的程度,是早就定好的基准。
原本一切都计划的好好的,没想到在互联网这一块差点出了大纰漏!
挨骂肯定少不了,可也因为这件事,负责舆情把控工作的部门,再一次意识到互联网的巨大能量和它的不可预测性。
“实名制认证得抓紧了,这一回明显就是有人想趁机浑水摸鱼探查一些情况,虽然咱们反应还算快,但难保不会再来第二回。”
这件事情也让大家意识到,随着信息时代的将近,很多以前要保密的东西恐怕都不会那么容易。
“南曼院士”身份的猜测,估计再过不了多久,很多人就会扒出她在航天领域的事,毕竟从南曼去大学教书前,这事就不是秘密。
只不过外界是不能准确判断出南曼的重要程度,所以才一直想旁敲侧击搞事。
“登月”成功时,接受采访的人都是南曼手底下的人,国内新闻的目光斗集中在宇航员身上,对于设计者的相关信息都是含糊着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