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2)
第 106 章
“后勤最近也比较困难,里面好些东西不容易凑啊~”关于扯皮这回事,王爱华显然是要比南曼经验丰富。
“大姐,您就甭跟我客气了,刚才在后勤仓库的时候我都看见了,好些物资都是现成的,哪怕是二手的也没关系,能用就行,我们不挑。”南曼的表情依然极其真诚,但说出来的话却分毫不让。
王爱华:竟然忘了这一茬儿……
早知道就不把机床放到那个仓库,准备工作不充分啊,回头要吸取经验教训。
“服了你个小鬼头,东西给了你别人可就要排队等,你这不出成绩可不行啊~”王爱华这显然是松口答应把东西都给全了。
虽然还不知道南曼的能力怎么样,可以要东西这股劲儿的确是比许慈老练。
“谢谢,大姐。”南曼站起身来握住王爱华的手,无比真诚地道,“我就知道您是最支持我们工作的好大姐!”
“既然咱们事情都商量好了,我就不打扰你了,现在就回去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把机床给修理明白。”
说完便一溜烟跑没影儿,压根不给王爱华反悔的余地。
关于早上后勤仓库这一场“风波”,叶结很快就知道了,不但知道王爱华对于南曼进行的“考核”,也知道南曼顺水推舟向后勤要了一堆东西。
对此他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行政线要做什么只要符合规范要求且不影响科研进度,一般还是要好好配合的。
归根到底,其实是因为南曼没有吃亏,所以也不用他说什么。
这小丫头似乎是摸到了跟行政人员打交道的精髓,全然没有他师弟说的那么“傻乎乎”。
这很好。
新来的“上级”突然被“上上级”给叫走,机械研究小组其实是有些懵的。
说到底,他们虽然在基地工作的时间比南漫长,但是和这些前辈们打交道显然还不够老道。
“组长,这位南曼同志到底是什么来头啊?”
他们出了趟门的功夫,就突然换了个上级,这跟谁都犯嘀咕。
“管她什么来头呢,咱们基地的规矩你们还不懂吗?”
有本事的留下,没本事留不下,这一规矩谁也破不了,所以许慈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
“没错,叶总工能让她来带咱们肯定是有些本事的。”他们可以信不过南曼,但却信得过老叶同志,到底都是一群年轻人,对于叶结这样的大佬那是当“神仙”一样崇拜的。
再次回到仓库时,南曼手上多了一张清单:“许慈同志,等下午的时候,麻烦你安排两个同志去后勤那边领一下东西,领到后放到咱们小组办公室。”
这份清单是她离开王爱华办公室后又重默写的一份,显然明白领东西这回事赶早不赶晚。
接过清单一看,许慈脸上的震惊是藏也藏不住的。
他语气中带着不确定,问道:“后勤真答应给咱们这么多东西?”
好些零配件平日里都被当成宝贝一样捂着,每回申请用一点,都要层层审批才能拿到。
“修理机床的工作暂时交给咱们小组进行研究。”就这些东西,想要修理好机床其实也不太够,但这已经是南曼踩在后勤部门接受底线上争取到的。
“当然这也是王大姐对咱们小组的特殊照顾,大家心里明白就好。”
“哎,好的,下午我亲自带人过去领。”许慈此刻已经兴奋得溢于言表。
“胡跃,吴瑕,你俩下午跟我一起过去。”
“好嘞!”
很显然,清单上的东西让整个小组都很是兴奋,这一刻大家都有了一个共识——虽然不知道这位上级有没有机械研究的本事,但起码跟后勤要东西的本事很大。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长处,最起码对于他们机械研究小组来说,有这么一位上级会让他们在解决困难时更顺利一些。
只冲这一点,只要南曼往后工作人品上没有大问题,大家就可以接受她当上级。
就是这么现实。
要不上东西来的痛苦,谁经历过谁知道。
资源就那么些,谁要到工作就会顺利一点,要不到就只能多走弯路或者停滞不前。
所以能跟后勤要到东西的上级,就很够用了。
至于技术什么的他们也不是很在意,毕竟能这个基地的人,谁还没有两把刷子呢?
哪怕水平就跟他们没有什么差别,但人家能要到这么多东西,就是可以当他们的头儿。
这个道理哪怕是许慈也是认可的,甚至就他本人来说可能更愿意有南曼这么个人过来。
他能当组长,纯属是因为经验和技术上比其他人稍微强一些,但就跟行政人员打交道的经验,那是真没啥突出技能。
一群小年轻,面嫩得很,看谁都得叫前辈,去申请物资经常被老油条们给忽悠瘸了。
说出来都是泪!
“机床修理工作暂时就要交给咱们小组,我和大家一样,对这项工作没有太大的经验,所以咱们得开一个技术研讨会。”
南漫不知道自己的这个举动,于机械研究小组产生了怎样的震撼,此刻她关心的是要培养机械研究小组的专业技能。
技术这事儿,讲究的是一个人神,不如一群人会。
“好,听您的。”哪怕看在这么多物资的面子上,大家也要配合好新上级。
“开会前我先问几个问题,传感器原理你们有懂的吗?”南曼掏出了自己的工作笔记本跟钢笔。
“我懂一点。”
“我也懂一点。”
两个举手的成员都是女同志,南曼对她们印象比较深,因为机械研究小组十个人里头,只有这两个女同志。
一位叫赵启雪,另一位叫程慧文。
在这个年代做修理工作的女性其实极其少,因为大多数设备庞大且笨重的缘故,每次修理工作都要搬运。
在这个没有专门搬运工的时代,技术人员很多时候也要参与搬运工作,所以女性在这个工作中并不占优势。
南曼参与过好几个机械工程,遇到的女性技术员其实就极其少,当然这跟女性受教育的比例比较低也有关系。
能参与机械研究工作的女性,必然是有极其突出的个人能力,因为经常要去荒郊野外过夜加上体力需求,男性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听到她们懂传感器,南曼大约就明白这两位为什么能加入机械研究小组了。
除了机械工程,这两个姑娘的电子物理肯定也是不错的。
在这个时代,这属于名副其实的“高端人才”,技术上的优势足以弥补体力的不足。
技术研讨会其实就是一个摸底会,南曼既然接了机床修理工作,自然希望有一个技术成熟的团队和她打配合,机床专业的东西不懂不要紧,只要基础性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足够扎实,也是可以用的。
机械维修与改装工作,10个人是都有不错的基础,应该算是南曼来蓝星之后遇到过在机械综合能力上最强的一个团队。
当然在理论知识上,A大老师们是要强过他们,和这些老师也是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这个时代高精端设备的,估计整个种花家的机械工程专业出来的人,都没法跟02号项目的工作人员比。
在技术经验上,很多工厂的技工师傅也要强过他们,技工师傅们的理论知识不行,这就限制着他们的发展上限。
简单来说,这是南曼目前为止带过的最好的一个团队,哪怕是在微波通信项目中的那个小组,也没法跟这个小组比。
不愧是精挑细选的精英聚集地,哪怕是年轻一代,那也是同辈里的佼佼者。
小小的十人队伍,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材料、通信技术等各个精尖专业竟然都凑了一大半。
听许慈说他们这个小组还只是一小撮人负责给前线“打杂”,“家里”还有几十人负责专门跟着大佬做研究。
这就很了不得,南曼觉得自己更有信心了。
与此同时,产生类似满意情绪的也不光是南曼,机械研究小组此时也在内心产生了震动。
一场会议开下来,这位新鲜出炉的上级到底是个“内行”还是“外行”,大家心里已经有数了。
南曼能进入02号基地,那肯定是搞科研工作的人员,但科研涉及的领域很多,搞科研和懂机械技术,这是两回事。
大家现在很确定这位上级,最起码是懂理论的,准确来说,她应该是个理论研究涉及非常广的人,大家说的话不但能接上,还能提出很有建设性的问题。
能给他们这种感觉的人,一般都是行业内的大佬,看来叶总工这次派过来的人的确非常靠谱。
大家甚至都不要求南曼在实际操作上有多么厉害,因为他们也是一步一步攒出来的经验,技术是时间的累积,以南曼的年纪大家也不能有太多要求。
其实哪怕只能给大家做理论指导,这已经很不错了。
基地条件不好,交通也不方便,平日里搞机械研究的大佬不能经常过来坐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