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1/2)
第 99 章
时光飞速,树上的叶子都变得枯黄干巴,“哗哗”作响的山林每日都在提醒大家冬日即将到来。
童教授从京城回来之后,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整个人看着都亢奋,一看就是有好事发生。
郑人私底下也有猜测,其中以南曼师兄的版本最为流传最广。
“上面可能要加科研经费了。”
经费紧张是搞科研实验的人最头疼的事,能有更多经费当然要兴奋,所以这个理由很是让人信服,又或者说大家更希望是这个理由。
唯一知道真相的南曼,最近一个人泡在小屋写工作计划的时间越来越多。
如果数字微波设备真的能弄到手,那她后面的工作就要这么多。
首先的攻克数字化技术,种花家现在最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人应该就是南曼,因为她懂编程,可是这种技术必须得成体系去研究和学习。
南曼当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全都做了,可这对于种花家的数字通信系统研究事业来说,这是不行的。
这不是台机器,有人做出来别人用就可以,这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必须得一群人一步步去摸索学习,南曼可以“引导”从而减少大家试错时间,却不能大包大揽,不然等她一走,这一块还是得抓瞎。
所以她这个计划,与其说是“科研计划”不如说是“教学计划”,潜移默化中去“引导”大家少走弯路,这是最适合她的工作。
最近大家都忙,也没人顾得上南曼,所以她待在小屋里写这东西也没人发现,反正写完就扔到农场生活区,压根不会有人发现。
每周工作总结报告,南曼也是正常去交,童教授给她派的工作是“设备改装”,所以她明面上还要写一份“设备拆卸与组装指南”,这其实也是个详细报告。
磨蹭了两个多月,这份报告只交了一半,另一半是画指导图的工作,她一直都没动,这也不是南曼故意拖延,而是其他小组没弄出结果。
这边是要给设备升级的,一直弄不出升级用的东西和技术,她是真没法把零件全都图画出来。
“设备的事差不多谈妥了。”童教授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就把南曼叫到了办公室。
听到这个消息,南曼心中一喜:“这么快,什么时候能到?”
“春节前会运过来,数字技术研究小组也要成立了。”说到这里童教授面色很是严肃,“我希望你来当这个小组长。”
最近南曼的工作效率也不算低,别人没发现有什么不对,但童教授很清楚,南曼在“磨洋工”,以她画图的本事,那点玩意儿用不了一周就能搞定,可她硬生生磨了两个月。
如果是别人这样做,童教授肯定要生气,但是这么做事的人是南曼,他就不由得多想一些。
这次项目本身并不是南曼的“强项”,她并不是无线电专业出身,来这里就是支援改装设备的,现在改装设备用的零件还没突破技术,她“没事做”似乎也说得过去。
但童教授很清楚,南曼在无线电的认识上要比一般研究生强很多,这里的工作他甚至怀疑对南曼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至于为什么不紧不慢地看着大家慢慢搞出进度,童教授一开始没想明白,但后来听到南曼说服上级购进新的通信设备后,他就懂了。
这是压根没看上目前国内的微波通信技术,想着更新换代呢。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对于国内无线电研究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研究。
因为要研究数字微波通信,就必须先要研究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服务的不仅仅是微波技术,它是能带动整个无线电通信进入数字时代。
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第一步他们就要先攻克数字编码技术,这件事交给任何人都有赌的成分,因为国内就没人懂这个,所以思前想后他觉得给南曼最合适。
在应用数学这一块,南曼的天资不比物理差,而且她同时又懂电磁波和器械原理,怎么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最大的理由是,童教授怀疑南曼对数字技术原本就有研究,只不过这种事他不可能去问,他也不想南曼承认。
一切都在不言中最好。
“行。”
南曼没有推脱,她也觉得自己很适合当这个小组长,搞“教学”需要有一定的领导权,这样别人才不会在她做“引导”时觉得莫名其妙或者指手画脚。
“咳,那什么,到时候你们研究进度随时要跟我详细汇报。”其实童教授对数字技术也挺感兴趣,虽说这不是他研究的专业,可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嘛。
“这是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