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农场主的科技之路 > 第86章

第86章(2/2)

目录

因着她一直没回来,这钱南和平也没打算替女儿收,所以一直都放在大队的账面上。

“这钱……再说吧,等明天我去趟张叔家里。”

几百来块钱对于现在的南曼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儿,但她知道对于奋斗大队来说还是一笔大数目的资金。

“今年麦子收成怎么样?”上半年一直在D省拼命改设备,老家的事儿南曼是一点顾不上问。

“好着呢,去年秋天种麦子时就用了化肥,今年又追肥了一次,咱们整个公社,今年麦子都大丰收。”

试验田的项目在光明公社落实,除了粮食种子的改进,使用化肥也是这次项目的主打项目,有了去年奋斗大队给做模板,这化肥推行的速度就格外快。

光明公社所有大队都用了氮肥种麦子,六月收麦子时还有人过来拍照呢。

“今年的高粱看着也好,等过段时间收高粱,如果也丰收,那今年可真就是妥了。”

平均一亩麦子收700斤,这是奋斗大队从来没有过的战绩,哪怕去年收麦子,也算是个丰收年,却也没有像今年这般夸张。

每人分50斤,家家户户分上几百斤麦子,这是什么概念?

每个月全家都能敞开吃一顿白馒头啊!

如果孩子多的那就更富裕,毕竟小孩子吃的不多,但同样也是50斤,今年村里好些老人都哭了,哪怕是生活水平已经过了温饱线的南老爷子和南奶奶,也是搂着麦子哭了。

对比其他粮食麦子产量并不高,大家之所以这么高兴,是因为知道化肥这玩意儿真用对了,等秋天收上红薯和玉米,肯定是不会再饿肚子的。

雨水不算是风调雨顺,却也能“大丰收”的年景就是要过好日子的预兆。

他们苦了一辈子,这一回似乎真能看到“好日子”的曙光了。

“那就好,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总有一天大家会每顿都吃上白馒头、白米饭,听到二叔这些话,南曼觉得自己这半年的努力更有意义了。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本来说要去拜访张喜来的,但还没等南曼过去,张喜来却自己先过来了。

“大侄女儿,咱可是有日子没见了。”张喜来如今整个人看着都意气风发的很,这小一年的时间他们大队成了学习的典型,队里的生产也搞得格外好,因为大队长的他想不意气风发都难。

听到南曼回来了,午饭上门不礼貌所以特意等到下午才来。

今天他是特意过来送钱的,去年欠的100多一直没还,最后还让人家南曼又搭进去不少弄化肥,这让他很不好意思。

想到今年机器还能挣钱,所以这次凑了个整数,整整200块钱放到了南漫面前。

“这钱你一定得收下咱们大队都同意的,其实应该给你更多的,但现在先拿这些等过些日子还能下来一笔租机器的钱,到时候再给你补上。”

没有南曼去年顶着巨大的压力,帮大家想办法渡过难关,他们大队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惭愧,这200块钱也都是拖南曼的福才挣回来的。

“这些就尽够了。”南曼一反常态没有推辞,很痛快把钱收下,然后又道,“张叔,我有件事想问问您。”

“啥事儿?尽管说!”难得南曼能跟他张回嘴,张喜来忙不叠的就先答应,欠下的人情太大了,有机会报答一些,他哪里能推辞。

“我看咱们大队有不少孩子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却没有上学,是因为家里困难,还是别的什么缘由?”

“你是说小娃娃上学的事?”

张喜来听到南曼操心这个也没有觉得很奇怪,毕竟南曼是个大学生,关注孩子上学的问题也挺正常的。

“对,我就是好奇这些孩子不上学的原因是什么,要是家里困难,也可以帮着想想办法。”

“咱们村大部分孩子都是上学的,除了家里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的,村里小学的老师每年都会挨家挨户动员大家,除了个别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去学校的。”

似乎是想起来什么,张起来无奈的叹口气:“但咱们乡下和城里没法比,六周岁的娃去上学的孩子不多,一般都是要多留家里两年再送去。”

这里除了是一部分家庭,希望年纪大的孩子能帮着分担部分家务或者看护弟弟妹妹的活儿,还有一部分是村里的孩子去上育红班也学不到什么知识,所以年纪小直接入学就容易跟不上,大两岁反而学得快一点。

“时间久了,村里就都觉得娃娃晚几年上学更好。”

这倒是南曼没有想到的原因,她只是以为贫穷的缘故,但又想了想大队长说得是实情,这年头上学也花不了几个钱,所以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去上学的,起码能上个小学。

“能送去上学就好。”至于晚两年的事儿,也不是她现在能帮着解决的,毕竟后世的孩子可以在幼儿园学基础,或者是通过家庭教学学基础,乡村的孩子本来见的世面就少,散养的孩子冷不丁放到要讲规矩的学校,年纪小了的确是个问题。

其实南曼真正想说的是上中学的事,她发现在这个年代,真的很少有人上完初中,初中学历在整个公社都算是“高学历”,高中那真的就是凤毛麟角。

上初中高中这个问题,可真就是因为钱的事儿。

现在的初高中也是要考的,但是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只要稍微有点读书天分且用功的孩子,考个初中是没问题的。

“我跟您商量一下,咱们村子孩子考学的问题。”南曼把刚才收下的钱又推到了张喜来面前,“国家现在大力扶持教育,只要考上中专或者是中专以上的学校,都是免费上学还能分配工作,您看看我就知道的。”

没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哪怕是考上中专,都有工作可以分配,谁能不眼馋呢?

可在现实情况下,能把孩子供到有资格去考这些学校的家庭就不多,农村人家里负担重,孩子也要负担一部分劳动这难免就耽误学习,所以能考出去的就很少。

然后就算是考出去了,因为家庭的原因,很多人也是读了初中就不再继续。

“这200块放在咱们大队上,以后但凡有考上初中的孩子,每个月给一块钱的生活补贴,如果考上高中,那么就给一块五的补贴。”

很多孩子读不上了书不是卡在学费上,而是每个月的生活费,农村人说拿不出来钱是一分都拿不出,到那种境地还怎么去读书?

“如果家里实在是困难的,学费和书本费也可以从这里面出,具体怎么给由您和我二叔还有我爸三个人一起商量,钱什么时候花光了,我会再添。”

“这……这哪行啊!”一听南曼要把钱还回来,张喜来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然他们大队欠的人情,这辈子都还不完了。

知道张喜来这是不好意思,南曼却不给他拒绝的机会,正色道:“张叔,钱没了还能挣,可孩子前程耽误了就没机会挽回。”

“你就看看我吧,如果我不读书,怎么可能知道怎么帮咱们村里渡过饥荒,又怎么可能认识那么多人帮咱们公社弄回来试验田的机会。”

看着张喜来受触动的模样,南曼继续劝道:“只有孩子都读书,咱们的国家才有更好的未来,我这不只是为了咱们大队,也是为了咱们国家的未来,我能力有限,帮不了太多人,只能从咱们自己家开始。”

科研发展用钱和人堆来的,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挣,但人才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所以得让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教育才行。

“曼曼啊,是咱们大队学文最好的人,也是见过最多世面的人,张叔信你的话,以后咱们大队以后每年也从账上出20块钱,留给娃们读书用!”张喜来一脸感动的模样,他是真佩服南曼的心胸与格局,见过那么多文化人里,就他们曼曼是最有学问且最敞亮的人!

“另外我要多唠叨几句。”

看到张喜来已经接受自己这个想法,并且还很支持的模样,南曼趁热打铁道:“我知道很多人有重男轻女的想法,村里人也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有女娃娃不去读书,也不会真有人较真儿。”

说这话时,南曼不顾不上得罪不得罪人,她很直白道:“但在我这里不行,您可以直接跟大队里的人说,别人家我不管,咱们奋斗大队,谁家要不让女娃娃读书,以后我南曼这个女娃是不认他们当乡亲的,这种事儿谁也别想瞒着我,我亲爷爷亲叔叔还有您,都是我的耳报神。”

南曼之所以把张喜来算上,其实是为了给对方台阶下,毕竟身为大队长,他是不爱掺合这种事情的。

可南曼今天表态了,她愿意出钱出力帮扶老家,你想受她帮扶就得听她管,人家也不管你家长里短,人家只管娃娃上学。

你要是觉得南曼多管闲事,那你们家也别想着沾南曼这个“能人”一点便宜,她年轻可不好糊弄。

而且这事儿说破大天去,那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儿,只要不是奇葩人家或者穷得吃不上饭,真不至于不让女娃连个小学都不读。

“曼曼,你就看你张叔的吧,只要是我还干着这大队长,咱们奋斗大队就不会有一个睁眼瞎的孩子!”

话说到这份上,张喜来哪能不表态,说实话南曼能这么为老家的前途着想,这是想给奋斗大队培养“接班人”啊,能有南曼这样的年轻人给操心,是他们整个大队祖坟一起冒青烟啊。

这些娃娃里,但凡再出个南曼这样的大学生,不,只要出半个,那就是祖宗们集体显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