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2)
第 61 章
建国之前种花家曾经也有化肥工厂,机器设备大多都是从倭寇或者毛熊等周边已经实现初步工业化的国家引进。
如今种花家使用的设备大多其实还是建国之前遗留下来的“古董”,这也是为什么种花家的肥料制造工艺跟人家差了几代的原因之一。
南曼拿出的图纸很快被送去了省城,毕竟这不是农研所和化工所能判断的领域,机械的活儿得去找更专业的人判断。
“竟然加上了这种离心机装置?妙啊!”
“冷凝设备也进行了改装。”
“造气、精制、压缩与合成、氨加工都是对的,从图纸设计看理论研究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制作工艺中加入了脱硝的流程是为什么?”
“对啊,脱硫可以理解,到脱硝这样制作出来的氮肥效果不是差了一些吗?”
此时的还没有“化肥污染”的概念,大家自然对这张图纸的设计合理性存疑。
送图纸的人想起和图纸一起送过来时的那张纸条,解释道:“设计者特意提起过这两个新加入的工艺流程,脱硫大家都清楚是为了机器的使用寿命,而脱硝是为了后代子孙。”
“盈满则亏,过犹不及,化肥的使用不是大自然的选择,氮磷钾的大量使用一定会给土壤、水源与空气造成污染,为了生存我们这一代人顾及不了太多,但能尽量减少一点污染还是可以的。”
“简单来说就是,氨氮排放多了,用不了多少年,咱们的绿水青山就得出问题。”
这是南曼的原话,星际移民的原因之一就是蓝星的环境污染,移民后两百年的修养才让蓝星恢复元气,这个时空如果任由人类滥用科技那估计用不了一两百年大概也得考虑搬家的问题。
“这倒是很有前瞻性,值得咱们学习,化工污染现在不是大问题,主要还是咱们的化工利用率低,不然的确会出现问题,虽然工业化的道路上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能减少一点就能多给后代子孙留一点余地啊。”
负责送达图纸的人看向几位设备工程师,“所以这图纸上的机器使用价值高吗?”
“自然是挺高的,如果对方出价不是太离谱,我还是建议咱们拿下它。”
“我也建议尽量拿下这款机器,从它的工艺流程就可以看出,对方没糊弄人,这绝对是新型的氮肥制造机械图纸,虽然我感觉有一部分缺失,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家也不可能给咱们全图,等谈下来后咱们可以再好好研究研究。”
“对,我也这么觉得,价格只要不是太离谱,尽量谈下来吧,咱们几个厂申请换设备的报告打了有四五年了,遇上个靠谱的就好好谈谈呗。”
多少年就想给厂里换套设备了啊,这回总算是看到曙光了!
拿来图纸的人听到这话脸上的神色变得有些古怪,“我什么时候说这是要买的机器图纸了?”
什么?不是要引进新设备?
“领导,这可不兴开玩笑的啊,这种图纸要不是谈到一定地步,谁会拿出来给咱们看?”
逗人玩也不能拿这个开玩笑啊。
来人神色自若看了一眼几个一脸“你别当我傻”的总工们,不紧不慢地端起桌上的茶缸喝了口茶。
几位总工看着这领导的模样,心里只觉得忽上忽下的,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啊,您就别端着了啊!
“机器没有,就一张图。”
买图纸自己造吗?
理论研究上也不是不行,但这个容易被坑啊!
“领导,这图的卖家可不可靠啊,看着像毛熊的设计风格,但感觉又没那么像,这事儿定了吗?”
此时几个总工心里想的已经不是能不能换设备的问题,而是这笔买卖到底有没有坑的问题,万一图纸拿回来种花家造不出来,他们可负不了这个责任啊。
“没定啊,这不请你们过来掌掌眼嘛。”
“领导,这事儿可大了啊,您要是说进口机器,我们都不出怵,说出的话也能负责,可如果只是买图纸,这事儿我们掌不了眼。”
图纸的价格不一定比机器便宜,人家不可能给你看全部设计,只看一部分那哪里能知道凭借设计图他们自己能不能造?
“你们只管看这一部分就行,就说一说你们看到的这部分,请我们现在的能力,能不能造。”
“我们省不行,但如果有京城科学院配合就可以,离心机、冷凝器这都不是咱们现在玩得转的,但上面或许可以。”
“我也这么认为,化肥机生产线用的设备大多数咱们自己可以仿制,几个技术含量高的东西得上面支援技术。”
送图纸的领导点点头,“行,知道了,今年的事儿先不要往外说。”
他还要再去跑几个地方求证,缺少的部分是复合肥制造的几个机器,那几个技术已经确认没有太大的问题,复合肥的难度一直都是配比问题。
所以现在的问题还是研究原料的工艺问题。
那个研究生现在已经回京城,他这回倒是可以借着去京城继续找人“求证”的机会见见她。
南曼在兰城只待了三天就动身回到京城,关于兰城此行发生的事情,她没有和童教授说。
因为已经不需要她说什么,有人已经提前替她“宣传”了。
图纸交上去的当天,H省省会的人就派人亲自把图纸拿走并且还给A大打了电话。
听说那天下午姚教授直接跑去了校长办公室,再然后又听说工院和理院的院长被一起叫到了校长办公室。
再之后,童教授也去了一趟。
南曼回来时就面临着这么个情况,她家教授气压极低地给她把全天的课都排满,理由是因为觉得她“太闲”。
张老师回来后似乎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去了一趟院长办公室后就蔫头耷脑的,据院长办公室隔壁的老师说,似乎是听到童教授在院长办公室当着院长的面给他喷洒了不少“毒液”。
童教授平日里看着虽然比较严肃,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能直接大声质问同事“你是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种话,估计也是气狠了吧。
南曼大约也听说童教授发火的事,但这一回她觉得自己不应该心虚去继续逃避什么,反而应该得好好跟童教授沟通一下。
“教授,我能跟您谈一谈吗?”
上完课童教授就打算直接收拾东西离开小教室,最近这两天他一直都是这种不怎么搭理人的状态。
童教授看了一眼南曼,见她目光清澈神情认真的模样,就知道这不是一场轻松谈话。
“我很忙,有事之后再谈吧。”
南曼看着颇有些“落荒而逃”意味的童教授,无奈地对着他即将离开的背影道:“教授,您在怕什么呢?”
这话很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过。
童教授不由想起他刚刚和南曼接触还没正式给她上课的时候,他似乎也问过南曼类似的问题。
还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童教授自嘲地叹口气,然后转过身看着南曼:“好吧,你要跟我谈什么?”
虽然他已经用叶结师兄的名字留下了南曼,可是他知道这只是因为姚教授暂时的砝码不够而已,等到时机成熟,哪怕叶结师兄亲自过来也很可能抢不过工院。
促进工业化啊,这是种花家现在最重要的路,谁都得为此让步。
南曼她的天赋太惊人了,成长的速度远超他们所有人想象,就像姚教授说的那样,不用她这样的天才是国家的损失。
可问题是,用在哪里?这个问题不掰扯明白,估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的烦,那就干脆先把南曼这个“问题源头”解决。
南曼要谈的话很直白:“教授,我在机械化上有所贡献不好吗?”
这是会聊天儿的,一句话就把天儿聊死了。
童教授感觉没法接,“当然很好。”
事实上如果不是姚教授天天想要把南曼挖去工院,童教授甚至会比任何人都开心自己的学生可以为祖国建设发光发热,哪怕发光的地方不是物理专业的事,他没有那么狭隘。
但问题是这个人不能是南曼或者说南曼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离开物理界,教授的课程越多,童教授就越明白南曼这个学生在物理上的天分绝对远超他见过的所有天才。
这个孩子,就好像是上天特意送来的一般,他有种很笃定的预感,南曼以后在物理学上的成就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
所以他怎么能允许这样的学生去只当个“工匠”!
是的,就是“工匠”。
童教授没有职业歧视,但他有职业价值衡量。
如果南曼能做到某种重要工业的超前突破性制造,那么他二话不说直接把人打包亲自送去搞工业建设。
毕竟事有轻重缓急。
但问题是南曼在机械上涉及的内容并没那么“重要”,姚教授这么不遗余力地挖人,看中的也不是什么拖拉机和化肥,他看中的是南曼个人在未来机械制造的潜力。
南曼现在涉及的机械内容虽然对国内此时是挺急需的,但国内并不是真的没能力追,只不过是因为经济压力暂时搁置,换句话说这不过是早晚的事儿。
国外有比这些机器更先进的机械而且已经普及使用,在别人的基础上模仿出的成果这的确很厉害,但却不是不可取代,最起码他在国内外就见过很多这样的“天才”,只要钻研一下工厂里的机器就能模仿个七七八八。
南曼凭借天赋或许比那些人还要厉害一点,可是没有她不代表事情办不成,只不过是别人没有南曼这种“莫名的主动性”和“神奇的前瞻性”,所以还没有被发现。
只要国家真的需要,那些人就能发光被找到,所以他觉得这个行业并不是非南曼不可。
换句话说,机械的模仿制造,没有南曼也会有别人。
再说句会让姚教授会直接跟他翻脸的话,哪怕是具有超前创造性突破的工业制造,说到底也只是利用科学探知到的已知规律去进行的实用性叠加,用南曼这种程度的科研天才去干这个真的是有些“浪费”。
对南曼这种天赋型选手的科研人员来说,在任何大规模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远没有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创造的价值高。
童教授并不是真的固执刻板,自己都可以放弃一直研究的课题,只为了国家需要转头就去研究自己一开始不擅长的领域。
百废待兴的种花家哪里不需要人才?
你不能因为就目前的表面情况分析,觉得南曼更适合去机械工程那里就否定她在科研上更重要的价值。
没错,她这一年来制造出来的惊喜的确差不多都在机械这一块儿。
可那是因为南曼在物理科研中缺少一个“展示”的机会。
只要给她施展的平台,假以时日她必然一飞冲天。
所以,他怎么可能甘心放人?
虽然此时童教授早就因为精力和科研条件的问题,放弃搞理论研究跑到了应用性这块阵地,但并不妨碍他对于自己的学生寄予厚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