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农场主的科技之路 > 第45章

第45章(2/2)

目录

南曼解释了一下:“也不算收,顶多就是割,这个机器不能同时脱粒,顶多算个半成品。”

半成品?

那你的成品还想咋样成?

这是在场的人包括司机的心声,现在拖拉机厂那割麦子的机器那也只是收割做不到脱粒,脱粒机器估摸着应该国外也有,或者国内大农场也有?

反正这位在拖拉机厂干了好几年的司机师傅表示对于那种收割脱粒一体机,他自己听都没听过。

“哈~能割就很好了,咱们不用太挑。”大队长此时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孤陋寡闻的已经和这个新时代的农业脱轨,难不成人家别的地方已经用上收割脱粒一体的机器了?

时代发展这么快的吗?

中午这顿饭大家最终没喝酒,夏日犯困要是喝了酒下午就没精神,现在哪怕还没有“酒驾”这一说,但司机师傅也不太敢喝毕竟回去也挺远的,没精神容易出事儿,他不喝其他人自然也就没喝,下午还得上工喝酒耽误功夫。

除了两样带荤腥的菜数量有限,其余菜码都是可以敞开了吃,这一顿饭比麦收改善伙食做的还要丰盛,大人孩子都吃得极满意。

吃过午饭没多久司机就提出告辞,除了路远要早走还因为他觉得人家干了半天活儿中午怕是要休息一下,他在这里大家还得跟他应酬影响,怪不好意思的。

卡车远离村子的后一众人干脆就坐在南老爷子家门口纳凉,现在太阳还毒着不适合下地,得等一会儿。

今天有兴奋的事儿大家也没有想要午睡,又七嘴八舌问起南曼和南川这些日子在拖拉机厂的详情,刚才有司机在好些事就不太好问。

“都挺好的,跟之前差不多,不过这回咱们大队可真该好好谢谢我妹子。”

南川把这些日子遇到的事儿都当新鲜事讲了出来,然后又提了新机器的制作。

“这次机器可是我妹子自己掏钱弄的,我们去,就这我妹子都不卖就想着拿回来给咱们大队用。”

“啥?两百多?”

南家众人和张喜来大队长听到这价格都惊呆了,他们大队最能干的人家在丰收年干一年,一家子能挣一百那就顶了天,这还要是算上日常开销,一年剩个几十块都算是极其宽裕人家。

虽然南曼家是工人家庭,两百块那也是她哥那样的工人大半年工资,这也太败家了!

南曼清咳一声:“别在那夸大其词,哪里就两百多了,就花了一百不到,人家是说愿意花两百买这机器。”

一百块钱那也挺多的,大队长家买了个最便宜的自行车也才花了一百多,这已经算是“极度奢侈”的消费。

“曼曼啊,这机器咱们大队一时半会儿可能凑出这价钱来……”大队长尴尬的看向南曼,他自然不会觉得这钱得让南曼掏,可他们大队前阵子刚买了一点化肥,账面上现在就只剩不到二十块钱。

“叔,这钱不用咱们大队掏,等以后会有机械厂报销算是给我的研发费用。”

张喜来摇摇头:“账不是这么算的,就算人家给你报销可跟咱们大队没关系,上回拖拉机换新的好歹还是咱们大队出了个旧的,可这回再平白要你的机器就说不过去了。”

一码归一码,就算人家给报销那也是给南曼的,这钱说到底还是让南曼给大队出了,所以大队长坚决不同意这么干。

南曼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件事觉得可以换个思路,于是问道:“叔,咱们大队一共有多少人,又有多少高粱地?”

“四百来亩吧,咱们大队人口多将近八百口子人,一共一千五百多亩地,大多数好地都是冬小麦、玉米、红薯、豆子几样对接着种,薄地就种高粱还有棉花。”

八百人中有五百多都是没成丁的孩子,再除去几十个老人,事实上全大队只有不到两百的壮劳力,这里面是包含中青年的女性。

四百亩高粱给二百个劳动力收割,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干那大约只用个五六天就能全收完,但这前提是全部人都尽全力,集体上工总归不是个人给自家干活。

为啥张喜来天天要准是集合,因为“磨洋工”的人大有人在,反正只要去了就有工分最多只是多点少点的问题,那干嘛还要累死累活?

收麦子那会儿还有个“青黄不接”不抓紧干随时就饿肚子的紧迫感,可大多时候生产队干活儿是没有紧迫感的,所以这高粱收割时光地里的活儿不用个十天以上根本干不下来。

然而这时候队里不是没有别的活了,刚种上的玉米、红薯之类的,也需要施肥、锄草,没有机械这都是要人工来做的。

所以每年种高粱都分早熟晚熟品种,中间隔开一个月,这样就不用把所有劳动力都放到高粱地,不过也时长忙不开,万一天气不好就只能全力以赴顾一头。

“叔儿,你说咱们大队要是帮着别的大队收高粱,十亩地一次收个三块,别人会愿意吗?”

张喜来愣了愣:“要是劳动力不够的大队,情况急了八成乐意吧。”

他们大队的劳动力要是不遇到连雨天那应该是勉强够用,可如果想要抢收别说三块钱十亩就是五块钱他也愿意出,毕竟粮食收不上来时那一分也挣不了。

南曼笑着点头:“我也觉得他们会乐意,现在上面也估计公社和生产大队搞集体创收,人家大队有开什么粉条作坊、养殖场的,咱们大队也可以弄个收割创收,不过这个干不长久就是了。”

基本就是一锤子买卖,等到这种机器可以买到的时候,人家基本上就会选择自己买或者跟别的大队合买,那样更合算。

“哎呀,要不说你聪明呢,这脑瓜子咋长的!”大队长想明白了南曼的意思,高兴的直拍大腿。

说白了这机器放在南曼手里就是个铁疙瘩,它只有放在生产队里才能物尽其用,不管是自己用或者租给别人用都得是“集体财产”才可以。

既然奋斗大队不想白占便宜,那就用这机器“创收”好了,一天哪怕就出去割四十亩地,七八天也就挣出来南曼买零件的钱了。

高粱也分早晚品种,说不准等到一个月后还能再挣一波钱。

“可是咱们大队没那么多柴油。”南川作为开拖拉机的人,他很清楚知道队里的柴油要是没有拖拉机厂之前给的那些,只供他们自己割高粱都费劲,哪有多余的再供他们去别的大队用。

大队长没觉得这是个问题:“这个没事儿,每个大队都有买柴油的指标,收粮时他们也用不上拖拉机自然也用不上这个指标,咱们可以说好,柴油得他们自己提供,大不了价格再压一压。”

他们大队也不求啥挣大钱的事儿,只要挣够这机器的钱就可以。

当然这件事落实下去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南曼这机器必须得像南川形容的那样好用,不然回头谁会想用这玩意儿?

“那咱们今下午就用机器收高粱去,让全村闲着的老少都跟着看看,要是收的好消息明天就能传遍公社。”

南川早就等着一展身手了,听到全村老少都要过来,立马感觉充满干劲儿:“好,我这就去安装机器,把拖拉机开到动边的高粱地,张叔你安排人在后面跟着收穗子就行。”

南曼自然也要跟着去,所以干脆就靠坐拖拉机驾驶座旁边的位置跟南川一起赶去高粱地。

村里人都爱看热闹,既然是大队长吆喝一起过去,这其中就包括南老爷子和南奶奶,俩人带着三个娃一起站在地头看热闹。

到了目的地后,南曼看了一下地形感觉应该没问题,和贵丰县那边的地理环境差不多:“咱们就割平整的地,那些不好开车过去的地还是让人工收。”

“妹子你就瞧好吧,这回指定给你长脸!”

南川迫不及待启动机器,然后红彤彤的高粱就“刷刷刷~”倒了一大片。

“我去,真神了!”

“这玩意儿是好使哈!”

跟在后面看热闹的人一时就开始发出惊呼,然后一些人直接忍不住就想跟着跑到那头再仔细看清楚这机器到底怎么割高粱的。

“瞎跑啥,还不赶紧把穗子收起来,让你们过来不是耍的!”

大队长自己其实也惊讶的不行,虽然已经提前听了南川的形容,但自己亲眼看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可再惊讶也不能忘了正事儿,粮食倒在地里谁能干看着,那还不抓紧时间收!

一下午南川加大马力整整割了三十亩地,负责收高粱的人跟在拖拉机后面轻轻松松就把穗子都受了起来,然后装上车运回麦场等脱粒晾晒。

三十亩地就带了十个人在这边忙活,另一边手动收割的人有八九十人,一下午也就收了四十亩穗子,但高粱杆却没挖。

奋斗大队一般都是收完穗子等高粱杆在地里干了再挖,照这个效率推算,如果同时挖高粱杆一起进行,估摸着一下午能收二十亩左右。

不得不承认,大队长不在的时候更多人都偷懒了。

但此刻大队长却没心训人,他正和村民看着已经倒了一大片的高粱地久久说不出话来。

百感交集大约就是这种滋味,千百年来农民所有的生命力都奉献在这黄土地上,但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毕竟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的。

可就这一下午,那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认知,被打破了!

原来种地真的不是只埋头苦干就可以的,“机械化”这个怪物当真是恐怖如斯!

“明天多空出五十人去收拾玉米地和棉花地,剩下的人继续收高粱,南川你记得好好教一教大有子。”

大有子就是南川的“接班人”,现在开拖拉机已经没问题,就是耕地的手艺还不行,但南川九月就会去正式上班,离开前得把他带出来。

“叔,你放心,这机器不难学,等大有子学会拆卸后,我就让他来割高粱,肯定把手艺都教会。”

南川过了瘾,看着已经快黑透的天色,只想赶快回家吃饭,只不过下午得瑟太过一下干了快五个钟头,收的这些高粱超出了计划中负责运送粮食人员的能力,所以忙活到现在还走不成。

南二叔拿着烟卷在地头休息,今下午他就是跟在拖拉机这边负责收拢高粱穗的,说真的这活儿一点都不累,但在地里看着被拖拉机越落越多想着赶活儿最后跑的有些累。

“明天咱们该多安排几个运粮的,咱们队这回名声肯定能打出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