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喜事(2/2)
时间一日日过去,八月底时,两座大殿修缮完毕,谢崇保住了侍郎之位。
谢芫留下来的那些图纸,他一点一点交上去,日后,工部尚书的位置是稳了。
等到了十月中旬,谢晏一行人从江南回来了,楚帝论功行赏,谢晏升为户部郎中,谢崇递交请封世子的折子,楚帝也允了。
一同回来的,还有谢景,以及崔家家主,崔家主母和崔五姑娘。
当年,崔家家主在外游历,看到他奄奄一息,被人弃在路边,就带回崔家,养在膝下,成了崔家的七郎,小小年纪已经考取举人的功名了。
谢晏在江南清丈土地的时候,因为宋家在长安搅风弄雨,流言传到江南,他受到了一些阻碍,得过崔家的帮衬,一来二往,无意中,碰到谢景。
两人一母同胞,长得极为相似,谢晏当即认出了他,加上谢景肩上的那块红色胎记,更加确定两人是亲兄弟。
崔家家主是外男,不好进内院,正和谢崇在花厅说话。
松鹤院里,老夫人眼眶泛红,一把将谢景搂进怀里,摸着他的脸,怎么看都看不够。
“祖母的景哥儿终于回来了,我们景哥儿得遇好心人,平平安安地长大,真好。”
血脉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是第一次见,却觉得亲近。
谢景笑着抹去老夫人脸上的眼泪:“祖母别哭了,我以后好好陪着您,孝顺您。”
“真是个好孩子。”老夫人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她感激地看向崔夫人,“多谢你们把景哥儿教养得这么好,这份恩情,侯府没齿难忘,日后有用得上侯府的地方,侯府义不容辞。”
崔夫人笑道:“老夫人言重了,也是我们和景哥儿有缘。”
“是,你们把景哥儿养大了,也是他们的父母,以后,我们两家常往来,让景哥儿也好好孝顺你们。”
老夫人这话听得崔夫人心里十分熨帖,谢景虽然回了侯府,但这么多年的母子之情,崔夫人早将他视若己出。
谢晏见老夫人和崔夫人聊得好,看了一旁的崔五姑娘一眼,耳根都红了。
谢蕴见状,眉梢微微一挑。
江南女子温婉娇软,一双眸子潋滟如水,但又不失大家闺秀的端庄内敛,带着一股子的书卷气。
崔五姑娘与谢蕴同岁,大了她两个月。
“崔家姐姐长得真好看。”
谢蕴笑盈盈地夸道,眸光转向谢晏。
谢晏对上她别有深意的眼神,耳根更红了,都漫到脖颈上了,崔五姑娘亦害羞地低下头。
老夫人见了,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晏哥儿开窍了,郎有情妾有意,真好啊。
老夫人拉着崔五姑娘的手,笑呵呵地夸个不停,小姑娘长得水灵,又落落大方,她看着就喜欢。
末了,对张嬷嬷说道:“快要那支红宝石凤簪拿来。”
“是,老夫人。”
等凤簪拿过来,老夫人亲自簪到崔五姑娘的发髻上。
“这凤簪,是我和晏哥儿祖父定亲时,晏哥儿祖父送给我的,别看是几十年前的老物件,但它出自西晋皇庭,你别嫌弃啊。”
崔五姑娘红着小脸说道:“老夫人,这太贵重了。”
“长者赐,不可辞,”老夫人笑容慈爱,仔细地端详着,夸道,“真好看。”
和她的晏哥儿,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凤簪华贵精致,意义也非寻常,一般都是传给自家晚辈。
老夫人送给崔五姑娘,说明她十分喜欢崔五姑娘,认了她这个孙媳妇。
崔夫人心里十分高兴。
她和崔家主此番来长安,除了放心不了谢景,亲自送他回府,也是想商议一下谢晏和崔五姑娘的婚事。
崔家主对谢晏十分欣赏,动了结亲的念头,崔夫人是母亲,想的多了些,舍不得崔五姑娘远嫁,如今来了侯府,心里的那点顾虑也消了。
侯府人口简单,关系和睦,长辈慈善,又没有婆母在上面压着,崔五姑娘嫁过来,便能当家做主。
老夫人乐呵呵的,看崔五姑娘也是越看越满意,小姑娘性子看着软,但骨子里也是坚韧,有主意的,适合做大家宗妇。
崔家家风端正,是江南望族,开的清河书院,在大楚颇有名望,各地学子慕名而去,族中子弟一心做学问,鲜少有走仕途的,但尽出大儒,朝中大臣好多也都是出自清河书院。
这门亲事,两方都满意,很快就定好了章程。
因为,谢蕴的婚期就在年底,侯府腾不出手来,就定在来年二月,谢晏去江南提亲下聘,秋日再完婚。
崔家人在侯府住了小半个月后就回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