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1/2)
第87章
江言看着八百个心眼子的辨才从院子里走回屋, 看着空空荡荡的桌面却笑了起来。
他轻轻抚摸桌子,拿了纸笔,在上面写了一个等字。
江言知道他与其是在等萧翼收网, 不如说是在等自己收网。
果然不愧是能拿出一柜子《兰亭集序》的智永大和尚的徒弟,妥妥的白切黑。
果然没一会儿,就有官府的人开通知辨才过去了。
他将桌上那个等字对着放到一边,故作匆忙的去了官府。
到了门口他还做出几分犹豫状, 最后还是在催促里才踏入了府衙内。
而萧翼一身官服正站在那里等他。
辨才刚一进门眼底的惊讶就仿佛抑制不住一般流泻出来。
萧翼却是一拱手:“素闻辨才大师手中的《兰亭集序》早已遗失在战火之中,今日本官幸得了一幅,不如辨才大事帮本官鉴赏一二”
江言看着萧翼这嚣张模样不住摇头, 你就别嘚瑟了吧,你们俩还不知道谁骗谁呢。
辨才垂眸, 故作大恫:“贫僧不才, 帮不了萧大人了。”
萧翼闻言哈哈一笑, 擡手如同之前与辨才结交时一般拍了拍他肩膀:“大师,您的情意本官没齿难忘啊。”
这一回他回去等待他的可就是青云之路了。
看到这里,江言面前画面又是一转, 依旧是辨才那间寺庙门前,各种赏赐如水一般往里擡。
这些都是唐太宗赏赐下来的,至于为何而赏, 当然是因为辨才献宝有功了啊。
等这些赏赐都全部擡进了寺内, 辨才才也跟着进去,他目光越过那些东西嘴角微微一笑。
江言听到他格外小声道:“果然师父说的没错。”
这时一个小沙弥在一旁问他:“辨才师父, 陛下为何奖赏我们”
辨才垂首:“因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一刻江言才肯定了从一开始辨才就是知道萧翼身份的, 他默许了他的刻意接近,为的只是早点送一幅《兰亭集序》出去。
而且要把这幅《兰亭集序》送给当今世上最尊贵的人, 这样才能让世人皆知,他手上已经没有了。
这样他才能真的从那些觊觎里脱身出来。
而这些赏赐不过是额外的罢了。
还真是……心思缜密啊。
不过,这和书老师的执念有什么关系呢
就在这时提示跳了出来。
【本次阅读结束,馆长将在十秒后弹出。】
“”
她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看了一千六百个心眼子互相坑而已,这就完了
从这一段阅读里,她只是知道了为什么会有两份完全相同的《兰亭集序》而已,可是要说谁是真迹的话,她是真的完全没有头绪。
这下难办了。
“江馆长。”
“小江”
江言听到身边有人喊她,她转头就看到那群专家学者们对着面前的两幅字满脸愁容。
林家轩干脆把老花镜都摘了,长叹一口气:“我老咯,看这两幅画居然还觉得他们都是真的了。”
“最重要的是,这居然一模一样在那个印刷技术还不能用在字画上的年代,这可是太难了。”
江言也跟着点头,她也很诧异这两幅《兰亭集序》居然能做跟双胞胎似的,那极为细微的差别肉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不知道那智永到底是怎么搞来的。
而且当时还不只是两幅。
就在江言思考的时候,林家轩和其他专家把她围住:“小江啊,你这是特意拿这幅出来考我们呢”
“现在好了,我们都被你难住了,你总该给我们一个交代吧”
“这里面哪一幅才是真的”
“”
她也不知道啊!她还指望这一批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们能够帮她解答呢。
江言嘴角一抽,对上那些专家们殷切的眼神,她张了张嘴,刚想说自己这也暂时鉴定不出,就见林家轩一拍桌边。
他把自己的老花镜重新戴上:“我懂了,小江啊,你这就是成了心的,怪不得要让我们来你博物馆呢。”
“你可不能小看了我们这群老家伙啊,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能辨出这两幅的真假来!”
“啊”
她不是她没有!
江言看着林家轩把她的“动机”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时候也有些发懵。
却听其他专家跟着附和。
“果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不过你们别说这还真有点我们上学时候老师布置课题那赶紧了。”
“我老师那时候可没这么变态能一下拿两幅《兰亭集序》来考我啊。”
“这不是就有了吗也正好,我们这些人好久没有切磋过鉴定技术了,就来试试看吧。”
“……”
江言看着这些“自我攻略”并且直接帮她把各种理由都想好了的专家满脸无奈。
她清了清嗓子想继续解释,就又被打断。
“江馆长你就别说了,我们知道你肯定是尊敬无奈这东西老家伙,不过最大的尊敬就是让我们各显神通!”
“你可千万别公布标准答案啊。”
什么标准答案啊!她自己也不知道的好吗
到底是为什么他们都默认她一定知道答案啊……
这一刻江言欲哭无泪,她现在好像已经不能再说她也不知道了。
这时一旁项怀风走过来把她拽出了“风口浪尖”:“江馆长,别理那群鉴定疯子,他们就是不服老而已,你一秒就能鉴定出的东西,他们可能得十天半个月了。”
“……”
江言瞪圆了一双眼看着项怀风,这次她真的也不行啊。
项怀风看着江言的神情一脸了然地点头:“也对,你们博物馆还是要营业的,不能长时间留这些人,那就这样吧。”
说着项怀风朗声说道:“你们也别想一直赖这里给人家江馆长添麻烦,三天,就三天啊,三天之后来找江馆长交卷。”
大部分专家都齐声道:“三天太短了,这真的鉴定……”
项怀风:“人家江馆长只会嫌三天太多。”
“……那好吧!”
在一边似乎成了“吉祥物”的江言以手掩面,别再往她脸上贴金了。
她这次真的不行啊!
最终江言恍恍惚惚地走出了那间屋子,满脑子都是:完了,她也只有三天时间来搞明白这两幅《兰亭集序》的真假了!
不然的话她这次可是面子里子都没了。
江言第一次体会到被逼上梁山的痛苦。
※
江言在办公室里开始翻阅起了各种关于兰亭集序的资料。
因为有先前阅读模式的打底,她心里隐约有一个查验方向——
那就是在智永之前,《兰亭集序》在史料上的记载。
对于在书老师这次阅读模式里只出现了一会儿的智永,江言是印象很是深刻的。
那就是这个和尚实在太聪明了。
他几乎是未卜先知地了解了一切在他去世后辨才会遇到的事情,并且还想出来了很多应对。
而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这一柜子《兰亭集序》哪里来的
它们总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吧
江言一边想着一边开始翻阅各种资料。
她先是从王羲之所在的晋代开始寻找蛛丝马迹。
很快她就发现了一点端倪。
所有她能看到的晋代碑刻和出土的晋代墨迹,包括被指认为“疑似王羲之真迹”或后人对王羲之作品的摹本,如《初月帖》、《孔侍中帖》、《行穰帖》等等,都是草隶、隶书、章草,根本就没有《兰亭序帖》里所表现出来的行书笔法。
那为什么只有《兰亭集序》不一样呢
江言揉了揉额角,觉得这还真有点伤脑筋了。
她想了想,决定从王羲之较为亲近的人方面下手。
其他人或许不会有他的办点笔锋,亲近之人或多或少都会学上一点的。
江言又翻出王羲之的从弟王兴之,以及王兴之的夫人的墓葬资料。
随他们墓葬被发掘的还有两块墓碑,记录二人生平。
而这两块墓碑就引起了江言的注意。
这王兴之墓碑上的书法走笔,也是丝毫没有一点《兰亭集序》书法的影子。
要知道,王氏作为东晋名门望族,族中可不单单只有一个王羲之的书法超凡入圣,其整个家族群拥有众多书法高手。
其中,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成就更是达到了与父亲并称的高度,史称“二王”。
而且,家风惠及,王氏书法大家层出不穷,代代相传,传至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仍是影响千古的大书法家。
那么,《兰亭序帖》书法既然是王羲之最得意之作,而王氏家族又都是书家汇聚,为何王兴之墓碑上的书法与《兰亭序帖》书法差别迥乎天地,毫无关系呢
这很不合常理。
毕竟就算逢年过节,普通人家里也会拿出自家最能“显摆”的。
还有就是王羲之好友的谢安。
他和王羲之交往甚深,书法颇受王羲之影响,有“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之赞。
可是在他家族一些石刻墓志上也是和王兴之石刻墓志上的一致人魏碑隶意,也不同于《兰亭序帖》的风格。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几乎都是魏碑隶意。
但是王羲之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至南朝梁陈年间,都一直在书坛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可是江言翻遍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典籍,但凡称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的都只字不提《兰亭序帖》。
难道这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帖》在当时籍籍无名
这也不太可能,毕竟书圣的作品,怎么可能没有半点名气呢
就是江言这样的半吊子,现在她的字也在国内收藏家那里炒到天价了呢。
这里面肯定有点问题。
江言觉得自己的脑细胞都要被完全杀死。
如果说在王羲之所在时代《兰亭序帖》毫无名气,那它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间点就成了一个大关键了。
江言立马开始翻找相关的资料,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当初她在APP里那里得到的那些奖励知识的重要性了。
她要查什么资料几乎都能信手拈来。
江言翻到了《法书要录》卷二收录的梁武帝与陶弘景之间往来论书的书简。
其中列举王羲之的真迹名帖里只说了有《黄庭》、《劝进》、《像赞》、《洛神》,却一句未提《兰亭序帖》。
而且也说了它们就能都不再是真迹。
里面还却提了唐太宗收藏的另一幅作品《乐毅帖》。
不过这帖也被鉴定为慕本了。
就是在梁武帝时,王羲之的真迹已经寥如晨星,而依托临摹的风气却已盛极一时。
对于时人疯狂伪造大小二王书的现象,梁朝人虞和另吸《论书表》,其以“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来形容。
就偏偏这从不被提起的《兰亭序帖》能保留下来真迹
不,那可是一抽屉呢。
而《兰亭序帖》真正出现在记载里其实是《太平广记》里所收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
与何延之同时代的刘悚,作有《隋唐嘉话》,书中也有关于《兰亭序帖》现世的介绍。
而这两篇所说内容就大差不差了,说的都是《兰亭序帖》出于智永和尚处,后被唐太宗从辩才处索得,埋入昭陵。
江言看到这里,心里已经隐约有了一点猜测。
也许,这《兰亭序帖》根本就不是出自于王羲之之手呢
她这猜测刚一过脑,APP里就立刻跳出来一则提示。
【恭喜馆长成功触发了兰亭集序的执念,十秒之后将开启阅读模式。】
“”
难道她真的猜对了
下一秒她陷入了黑暗。
等她再次睁眼的时候已经到了一座大宅院之中。
院落里有一间屋的窗户正开着,江言走过去,就见一个小孩正一脸泫然欲泣地伸着手,在他面前是个格外严肃的男人正拿着戒尺。
“叫你练字你跑去外面捉蛐蛐,是捉蛐蛐重要,还是练字重要啊”
小男孩垂着头,却悄悄道:“捉……”
这个字刚出口那戒尺便落到了他手心,疼得他一边龇牙一边把手放在身上使劲蹭来缓解疼痛。
见他疼了,那男人才叹口气:“法极,你知道我们王家……”
男人话还没有说完,就听那小男孩摇头晃脑地背道:“名门世家,书道圣门,有二王……”
他好似完全忘了刚才挨打的痛,又是一脸灵动地闹起来,男人见他这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差点又擡手给人手心一下。
不过还是忍住了。
“你可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啊!你要是不写一手好字,你以后何以面对天下人!”
男人语重心长,甚至还带了一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可是小男孩却背着手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该怎么面对就怎么面对,我只是王法极,又不是王羲之。”
他话音刚落,屁股上就又挨了一下,听着那些哎哟哎哟的叫声,江言也一阵无奈。
王法极虎就是智永出家前的俗名。
想不到这智永和尚小时候还这么叛逆啊。
不过也对,他到老了都狡猾得很呢。
过了一会儿,王法极依旧被压在书桌前习起字来。
开始他还是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江言凑过去看,作为一个几岁大的孩子,这字确实已经算是有大家之风了。
就这他爹还担心
只是等他爹一走,王法极看了看窗外,确定人走远了,就立马从
“……”
江言摇了摇头,你这还真的没有一顿揍是白挨的啊。
乌龟画完,他又画了小兔子小鸟,反正画什么都比他练字来得愉快。
只是他正画得起劲,门再次被推开,王法极眼明手快地立马把自己的大作压在
他爹走过来随意看上两眼也没说话,只是将几张帖放到他面前。
“这些都是我们家里保存下来的真迹,从今日起你便按这个临吧。”
王法极仰起头:“爹,我这就算临一辈子也还是王法极啊。”
他爹冷哼一声:“叫你临就临!”
说完他一甩袖就又走了。
江言悄悄跟他出去,就见他没走多远就和一个妇人聊了起来。
妇人轻声道:“这孩子他若是不愿……”
“不愿什么不愿这有他自己做主的份没你难道没有看到族中长辈们都说他最有先祖之风,假以时日,我王家必定再出一个书坛圣人!”
江言听着这话只觉得耳熟,这和现代鸡娃的父母们说的话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啊。
果然有些东西不管隔了多久都不会改变的。
江言没有再听而是回到房中继续看起小王法极“练字”。
果不其然他依旧没有在专心习字,可是他这次也没有再偷懒,而是碰着那几分真迹开始反复观摩着。
他的眼神格外认真,似乎只是光看就能将这一笔一划给铭刻在心里。
这样的专注可完全不像他之前表现的那样不喜欢书法啊。
难道其实他心里是喜欢的
江言转念一想,也对,要是真不喜欢,光靠填鸭他也不可能在后来在书法上有那样的造诣和名气。
虽然远不如王羲之。
江言正想着,面前画面就是一变,只是依旧是那个书房,不过这时候坐在那里的人却已经是个少年人了。
少年王法极起身,他先是走到窗前看了看外面,发现没有人之后把窗户关上,又走到门口江门从里闩好。
做完这一切他才重新回到书案前。
他在面前铺上一张纸,提笔开始写字。
江言凑过去看,只看了一会儿她脸上就露出来了几分惊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