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当世界首富绑定导演系统 > 第84章

第84章(1/2)

目录

第84章

片头曲响起, 几秒将观众送入了音乐的旋律之中。

故事的历史位点在上个世纪,所在区域不明。

但是长镜头下俯瞰的光景来看,时代背景很可能是六七十年前。

镜头仿佛定在了某个人的眼睛, 随着他的走动, 画面中出现了旧时代的农村景象。

茅草屋, 泥房子,红土地, 杂草乱生, 树木也是乱长,七倒八歪的,好像才经历过一场台风。

这是很多人都没见过的旧时期农村,尽管到处坐落着茅草屋, 有人活动的痕迹, 周围仍像没被开发过的丛林,地面最多有几条石头随便搭排的小路,人走过去,难免踩到几块泥巴。

场景太鲜活了, 特别是音效, 鸟叫、狗嚎、风吹树木、人踩泥地等声音被还原出了真是的人耳听感,很细很细, 直接就令人身临其境。

这种过于扎实的基础功,真的叫人惊喜, 本来从来没在意过音效的人都会惊奇地发现, 这部电影的声音好像跟其他电影不一样。

真实又不只是真实而已,还很好听, 好像本来就是那么好听的。

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仿佛既有经验被唤醒, 忽然间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主视角还在走动, 画面随即定在两扇土黄木门,一只皱黄难看的手出现,推开了木门。

他继续走着,又推开一扇门,在右侧的床上看到了两个孩子。

女人坐在一旁,见他进来,唇角轻勾,露出平淡而略带苦涩的笑容。

他没有说话,视线看向了孩子们。

一个在哭叫,小爪子不知道想抓什么,但什么都抓不到,只能挠着空气。

一个很沉默,眼睛眨了眨,然后好像注意到了旁边小孩的焦虑,他自己坐了起来,视线定在另一个小孩身上,露出大咧咧的笑容,随即竟爬了过去,用他的手抓着对方的手,笑出嘎嘎的脆声。

他好像在哄另一个小孩。

夫妻两人都惊了。

部分观众也跟着惊了。

这么小年纪的孩子,对世界应该毫无认知,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然而这个小孩居然会关心其他小孩。

夫妻两人本来眉头紧皱,看到这一幕,他们看向彼此,面色变化。

“收养下来吧。”

“到底是我们亲戚的孩子。”

几句对话揭露了他们的处境。

普通的农村夫妇,有个孩子,另外还收养了一个远方亲戚的孩子。

丈夫叫胡加成,妻子叫徐妹,他们的孩子叫胡富贵,收养的孩子叫胡平安。

胡富贵和胡平安年龄相差不大,胡平安大胡富贵几个月左右。

两个孩子的性格完全不同。

胡富贵活泼调皮,什么林子都敢闯,性子野得很。

胡平安性格温和,非常细心。

他们一起长大,年龄越大,分歧越大。

徐妹之后就没有其他孩子。

夫妻两人靠干农活,养活四人一家。

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时常吃不饱。

因为这座半岛气候干旱,灌溉条件差,收成差的时候粮食就少,要是不幸碰上暴雨洪水,半年的努力都要付之东流。

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流民,多是逃避战争跑到这里的。

开荒十多年,好像逐渐步入了正轨。

但是他们的基点还是太薄弱了,稍微一个大的台风就可能击垮他们。

胡平安小小年纪就在田野放牛。

身为收养的孩子,他从小就能感觉到叔叔阿姨对他的态度跟胡富贵不一样。

他开始不明白,后来听村里人闲话,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要不是叔叔阿姨收养他,他早就死了。

所以,他很感谢叔叔阿姨,平时也很注意照顾弟弟。

胡加成虽然现是个农民,但是以前读过书,比较有文化,据说还有些成就,但是因为一股意气顶撞了大队长,甩枪子不干跑回农村干农活。

他后来很后悔,因为当农民太苦,阳光太晒,种不完的种子,拉不动的犁。

他有一次干活回来,累得半死不活,跟徐妹诉苦,深夜还在烛火下叹息,他一看到“农”字就眼圈发酸。

三四十岁的大人,在孩子的面前都会表露窝囊。

胡平安看在眼里,也会跟着难受,主动帮叔叔阿姨干活。

但胡富贵没有意识,还是照样子玩,最多是帮忙赶鸭子。

胡平安平时都很听话,直到因为家里没钱,他平时牵的小牛被卖了,那天他哭了很久。他很喜欢那只小牛,其他人调侃那小牛就是他媳妇。

小牛被卖了,他的媳妇没了。

夫妻也不知道他这么喜欢小牛,可是卖了就是卖了。

胡平安仅有的任性被现实击溃,过于懂事的他只好忘记小牛。

前部分剧情剪的很流畅,虽是没什么波折的故事,但因为剪得太丝滑入脑,让人不知不觉就看进去了。

胡平安的童年仿佛都在饿肚子。

食不果腹似乎是常态,但他早就习惯了,饿了就在林子里找果子。

他其实还发现他们不是最难的,其他家的孩子六七八个,父母两个人干活实在有时候也很难养活,而人又不能一直健健康康,稍微一个病,一方就可能跨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家即使再任性也被迫懂事。

有一两年干旱太厉害,饿得他们大晚上肚子都嗷嗷叫。

那日子太苦,胡平安记忆深刻。胡富贵有时候饿得哭闹,叔叔阿姨很痛苦,胡平安在门缝看着他们,第二天就爬树摘果骑单车去市集卖黄皮果。

周围的小孩见他这么做,也跟着学,结果卖黄皮果的越来越多,大家都难卖出去了。

这样看下来,主角胡平安竟然是一个天性纯良的孩子,太罕见了,简直不可思议,这世上真的有这种人吗。

但是胡平安也有他的烦恼。

他终究不是胡加成一家的孩子,他们对待他的态度再好也是外人,他们对胡富贵又打又骂,对他却是最多言语提醒几句,无论他做得再好,再把他们当成家人,他与他们始终存在距离。

因此,他说不妒忌胡富贵是假的,只是他作为兄长的责任掩去了这些情绪。他也知道这样不好。村子里哪一家人多就能高人一脸,他们就两个孩子,多少显得弱势,两个人再不团结,可就被其他人嘲笑了。

但是,胡平安再懂事,晚上也是会一个人望着天空滚滚流泪。

他总是幻想自己的父母还在,幻想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宝贝孩子,幻想他可以不懂事地任性,然后父母可能哄他,可能打骂他,他都不在意,他只是希望他们在他身边。

有次村子里听说来了个大人物,是来考察农田的。

他戴眼镜,穿着干净,举手投足都不一样。

孩子们听到消息,就好奇地跟着他。

“你们都出来吧。”

来人当然知道后面一群小孩子跟着。

他转身笑着面对他们,扬了扬下巴:“出来吧。”

一群小孩面面相觑,然后从林子里冒出了头,一个个走了出来。

胡富贵比较大胆,走得比较前。

胡平安一看,只好走得更前。

大人笑着看过他们的脸,指了指对面的农田。

“你们对这里很了解对不对,带我到处走走吧。”

孩子们又面面相觑,有人一点头,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孩子王有点见识,就问大人,“你是来考察的吗?”

“你怎么知道。”

“我爸说的。”

大人笑了笑:“对,我来看这边田地的情况。”

田地太旱了,土地肉眼可见的龟裂,最近几天又没降雨,今年的收成肯定会很差。

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大人自己也感叹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孩子王问:“办法?”

胡富贵跟着冒出来,说:“我知道我知道,是建水库,存水对不对。”

大人转头看向胡富贵,“你也知道水库吗,但是只有水库是不够的,我们的土地还有种植的方法都可以改变,还有一个是……”

他顿了顿。

胡平安都忍不住问:“是什么?”

大人:“种子,良种可以实现更多的增产。”

这个话题小孩子都没听过了。

他们一个个瞪大眼睛,好像大人说的是什么神话故事。

种子……还有不同的吗?

胡富贵眼睛亮了,追问:“那哪里能找好种子啊?”

大人笑道:“研究,要做长时间的科学研究才能开发良种。”

这话更是令他们听不懂了。

研究?科学?

大人当然知道他们听不懂,所以他转移了话题,问小孩们。

“你们长大后有什么梦想吗?”

他们又是一惊,很多人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甚至都没听过“梦想”这个词。

但孩子王很懂,他立即就说了自己的梦想。

胡富贵也不甘落后,说:“我的梦想是不饿肚子!”

大人转头:“然后呢?”

胡富贵:“我要让全家人都不饿肚子!大家都不饿肚子!”

其他孩子仿佛被胡富贵的格局镇住了。

胡平安愣了愣,好像也没想到胡富贵想法这么远大。

而他自己的梦想……好小,他只想要一个自己的家。

胡平安低下头来。

大人哈哈大笑,直夸胡富贵说的好。

胡富贵摸着脑袋脸色发红。

胡平安想着之前的话题,擡头问:“怎么做到呢?”

大人收起了笑意,视线落在胡平安身上。有人高谈梦想,有人问如何实现。

大人想了想道:“读书,要你们这一代多读书,读书考大学然后做研究,造福我们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他说的很宽泛,其他孩子听了很受鼓舞。

然而胡平安却继续问:“读书、考大学、做研究,就可以了吗?”

在他的脑子里,事情肯定不简单。

如果简单的话,大人们早就做好了,为什么要指望下一代呢?

大人顿了顿,眼神复杂道:“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研究不是那么好做的,即使是研究做好了,也会有其他障碍。”

胡平安:“那怎么样才行呢?”

大人似乎也想不到碰见了个刨根问底的小朋友。

这个话题说不好,他也会有影响。虽然听众只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他想了想才道:“还要懂得人情世故。”

孩子们又是瞪眼:“人情世故?”

大人大笑:“不说那么复杂啦,你们啊,就是先读书,知道吗?”

他们或懂或不懂,但是读书两个字确实是烙在了脑海里。

考察快结束,胡平安准备叫胡富贵回家,那大人意味深长地看了胡平安一眼,又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胡平安回望他。

大人名叫丰子行,那之后就没再来。

而读书很快成了胡家的重心。

两个小孩都到了读书的年龄,然而他们家的情况如何供两个小孩读书呢。

胡加成思考了一夜没睡觉,最后让他们一起上学。

徐妹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让他们都好好读书。

胡平安紧张了几天,终于得到读书的机会,他对胡家更加亏欠,同时也发誓好好读书。

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报答胡家。

胡加成:“我希望你们都能走出这里,千万不要跟我一样做农民了。”

胡富贵随口就应了。

而胡平安望着胡加成,露出不似小孩的严肃表情,道:“我会的,叔叔。”

同样的起跑线,拼命努力的胡平安一上学成绩就非同常人。

另一边的胡富贵却越来越差,甚至越来越不想读书。

到了小学六年级,谁能认为胡平安能考上好初中,是他们全村的希望。

考完之后,胡平安的成绩果然非常稳定,是全县城的第一名!

然而胡平安本人却不能太开心,因为胡富贵落榜了,以他的成绩除非走关系,不然根本上不初中。

他们要是两家的孩子就好了,但他们偏偏活在同一个家庭,胡平安还是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

冲突理所当然地出现。

因为读初中可是要很多钱的,胡家凭什么为一个养子出钱读书?

胡富贵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胡加成犹豫了三天,最后还是同意了胡平安读书。

这个决定震惊了很多人。胡平安一个养子,读书归来万一是个白眼狼,岂不是白花了他们的钱?他成绩好是一方面,但你的儿子不是胡富贵吗?

胡平安自己都惊了。

胡富贵闷着声没说话。

那天晚上,胡加成跟胡平安说了很长的话。

所有这些话都归于一句:好好读书,改变命运,造福人民。

胡加成身上有着传统文化熏陶下来的良知。

这种良知或许是他本来就有的,读书后他与书里的圣者贤人产生了某种共鸣,更加强化了他的良知心。

胡加成对胡平安敦敦教导。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都知道,你一定能读好书。”

“但是不管你走到哪里,坐到了什么高度,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了农民。”

“这是我让你读书的最大原因。”

胡平安浑身一颤,重重地点了点头。

胡加成做着一个梦,却想别人实现。

“你就努力学习吧,我无论如何都要支持你读书。”

“我明白了,叔叔。”

胡平安眼圈发酸。

他比谁都清楚叔叔不喜欢劳苦,冬天筋骨疼痛时还会哀叹不断,然而叔叔却愿意为了他这个外人劳苦挣钱供他读书。

剧情开始转折。

到了初中,胡平安加倍努力,全校都没有人比更他努力。

他的勤奋震惊了大人们,还有他的聪明品质。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小孩一定能成材。

胡平安初中就有了成人的心智,目标坚定,为实现目标拼命努力。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坚定的孩子,他在看到其他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他还是会露出羡慕的眼神。他在想,有一天他也会有家庭吧。

他的努力取到了回报,他真的考上了全区最好的农业大学!

胡加成松了口气,只觉体重都减了一半,人都差点瘫倒了。

这天,胡加成心情非常好,带胡平安在县城边走边谈。

胡平安考上大学的消息传遍县城。

胡加成:“学好农业,做好研究,让大家吃得上饭。”

他梦呓一样重复着理想的话,仿佛急切地想要弥补遗憾。

胡平安其实没有太大的意识,但他知道技术造福百姓的道理。

他是幸运的,他的同学很多因为各种原因只能退学,再想读书都没有办法,而他幸运地走到了大学门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正是因为胡加成的坚持与付出。

胡平安离开县城那天,胡家夫妻都来送行了,而胡富贵迟迟没有到。

直到他坐上车后,胡富贵才踩着单车急着冲来。

“平安哥!”

胡平安本来背着身,听到胡富贵的声音,猛地转过了身。

胡富贵急着喊道:“你要记得回家啊!”

胡平安忽地热泪盈眶,哭了一路。

火车到站,他踏进大学,身上好似背负了更多东西。

他到这里是带着目标的,他想找到小时候遇见一个大人。

丰子行,这所农业大学的名誉教授,一年到头到处考察,几乎不回学校。

但胡平安果然没能找到。

胡平安善解人意,性情温和,跟宿舍同学还有班级同学相处的都很好,而且成了班长。

大学生来自全区各地,性情差别很大,但他们大多对于农学都有非一般的热情。

“哈哈,来这里的学生谁不是呢。”

“研究农学、育出良种是我们的使命!”

部分同学比较混,觉得他们的说法很天真,没少嘲笑他们,但不妨碍胡平安找到跟他志同道合的人。

这群热血青年集合在一起,竟还组成了社团。

胡平安是社团的会长。

他们跟着一些老师做研究,有时候跑去学校去大江南北考察。

有个老师常说:“农业就是要跟天斗,克服种种不利的自然条件。”

另一个老师不以为然:“农业要顺从天,转不利为有利,尊重自然才能改造自然!”

在大学里,思想经常是冲撞的。

他们疯狂地汲取知识,胡平安刚来的时候眉宇间还带着几分重压导致的阴郁,而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没有了,他变得非常开朗,同时也更加坚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