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当世界首富绑定导演系统 > 第55章

第55章(2/2)

目录

前几天才来找他借贷的男人上吊自杀了。

邱生的视线定住了,震惊、不解、后悔、自责……一大串情绪涌出,他顿时跪倒了,眼角湿润滚滚流出泪来。

小饭馆桌椅整洁,男人一直经营在这憋屈的地方,最终憋屈地死了。

他好像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

因为男人和他一样,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可惜经营不善,连续几年亏本,他已经负债不起更多。

即使暂时贷到钱又能怎么样,他还是照样过不下去。

他的死是因为他太窝囊。

该区的时代背景下,这并不是少数的案例。

可是邱生站在门口,他肯定是后悔的,肯定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快点过来。

他们还不到死的时候。

他们的生命还不到结束的时候。

至少他们没有像他那样,已经被写定了死期。

“邱生”的演技实属有点恐怖,他演的太活了。有些观众不忍直视。

邱生死死地盯着尸体,眼泪滚滚流下。

随后,警察来了。

他们没有问邱生太多话,很快就放走了邱生。

这些人的塑造太具时代特征,让人触目惊心。

邱生漫无目的地走着,又走回了那个公园。

观众以为他的人生至少要在死前明朗了,没想到故事再次把他踢回低谷。

有的观众很奇怪,可是他为什么要哭呢?就算看到死人,也不至于哭吧,也不是他的错。

不,不是这样的。

有的观众看出来了。

这个人为什么哭了。

因为他看见人好苦。

他知道自己苦,看别人也这么苦,所以他哭了。

他开了慈悲心。

接下来,观众注意到邱生的眼神变了。

如果说他以前的眼神麻木不仁,那么他现在的眼神便仿佛带着一层泪光。

邱生不再低头,正视了周围。

他高大的身躯一旦挺直,仿佛自带着一种威迫,无论他的脸色有多差,周围人都不敢轻易招惹他。

他一路走回家,视线定定地看着周围的事情,看过每一个擦身而过的人。

对于他的视线,人们或是感到厌恶,或是感到好奇。

看什么看?

疯了吗?

这一天开始,邱生说话态度也变了。

他开始拒绝父母,拒绝着周围的任何事。

他的母亲发怒了,父亲疑惑不解,都是觉得他老来疯了。

可是邱生不在意了。

他总是定睛望着高处,天天格外地关注新闻。

他那么关注新闻做什么?

邱生是一条线。

时代是一条线。

世界在变化,无比激烈地变化。

以前的邱生很少走出办公室,现在他经常走出来,甚至出差到更远的大城镇。他的工作只是个放贷的,但是“资金”对于任何行业都很重要。

他或是因为工作去做调查,或是借着职务去了解更多情况。经常一群人围着他讨论,好像他是什么多大的官。

他变得很沉着。

可能是因为半身踩进了棺材里。

活人怕的东西,他都不带怕了。

这种无所畏惧的死志尤其可怕。

信用办事处给人的印象从来都是一群狗眼看人低的人上人,冷漠无情,咄咄逼人,实际上也就那点工作量,邱生一个人都能顶得过整个办公室。

李平安:“他是怎么了,突然这么积极是做什么?”

有人说:“他不会是以为这样做可以升职吧?”

办公室顿时笑声一片。

不过,既然有人喜欢工作,那就给他工作啊。

一日,邱生突然敲了经理的门。

那是他顶头上司。

经理一看见是他,刹时一脸莫名。

可邱生开门见山就说:“我觉得我们的城镇可以办……”

他走进办公室,满口的经济发展策略。

你一个小员工,上哪学这么多乱七八糟,那是我们能管的事情吗?

经理怒了,当即呵斥他走。

可是邱生不放弃,还更大声了:“郝经理,以前隔壁区是……”

他举例了隔壁区的飞速发展,认为他们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比隔壁区好上太多,大可引进外资办工厂,一定能实现经济腾飞。

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只要是读过初高中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那个时代呢?肯定没有吧。

这个人的想法居然这么超前吗?

可他只是一个信用办公处的小员工吧。

观众心想。

郝经理恼怒道:“胡说八道,我们这里的地理条件一牧一田一海才是最正确的!你说的这么大,你能决定什么?就凭你!”

邱生盯着郝经理,视线仿若凝固,虽然没说话,但意思太明显了。

“郝经理,我不是越俎代庖,但是也许我们真的可以转变一下策略,我经常跑去农田、牧场……去过很多地方,我知道农产品很重要,可是农产品不够让我们真正富裕起来。请您看一眼我写的方案书,这是我跟很多农户、个体商讨论出来的结果,请您和高层参考一下,倾听我们真实的声音。”

好大的胆子!

郝经理当着他的面撕碎了他提交的文件。

邱生仍是定定地望着郝经理。

郝经理气死了,忍不住派人赶他出去。

“发什么鬼疯,难道想让我带这个垃圾方案给上级看吗?”

“想让我死啊!”

办公室的人知道后,也是一波嘲笑。

不过,李平安的表情略微变化。

偶尔发疯还算正常,可是邱生这是图什么?

城镇经济发展关他们什么事吗?那都是大人物的事情。

这天,李平安约了邱生吃饭。

“你在想什么,那方案是认真的吗?”

邱生:“你也可以看看,我今天又改进了。”

说时,他又拿出一套文件。

李平安傻眼了,仿佛看着一个惊天动地的傻缺。

“你不会以为你能改变什么吧?”

“你先看看。”

李平安蛮不相信地翻了一翻。

这份计划书写的很外行,看得出来完全不是经济专业的人写的,但是思路却异常清晰,真的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方案。

电影用一段插入视频表现了这个朴素的方案。

可以预想到只要按着这份计划发展,他们的小城镇将会一举飞跃成世界级大都市。

且不评论计划的可行性,李平安震惊的是,邱生居然能有这么大的想法。

区域规划,那可是大人物的工作。关我们什么呢?你以为他们会在意我们吗?

李平安因为是煤老板的儿子,所以知道更多内幕。

李平安看了看周围,他们来的是一家大型饭店,来往的人很多,热闹非凡。李平安老实说了这一场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

表面是抽象的“供大于需”,实际是决策失败导致的系统性混乱,以及外部财阀连续袭击。

李平安:“这是一场经济战争,不是你我这种小人物能左右的。”

邱生盯着李平安良久,直问:“那我们就是炮灰吗。”

李平安面色变了:“你也不用说的这么难听,时代要发展,总有人要成为牺牲品。”

邱生:“只要路线正确,很多人都不用牺牲。”

李平安:“那是你太理想了。”

邱生视线转动,全片第三次的看向高楼大厦。

他的眼珠仿佛带着泪光,干皱的脸面像被郝经理揉烂的纸。

他说:“我不觉得。”

李平安愣了。

“只要经济好,很多人是可以活得更好的。”

“怎么也不至于……死啊。”

说着,邱生低下了视线。

他浑浑噩噩的一生,忽地在别人的死亡中惊醒了。

他被迫走进真实的世界、被迫看到活生生的人。

这些事物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刺激。

刺激中,他被迫活了。

所以,他觉得自己要做什么,可是一旦要做什么,总要搞定更高层,因为障碍总在上面。他跑了很多地方,跟很多人交谈过,其中包括海外的教授、破产的企业家、逃亡的官员,等等。

这段戏拍的很快很好,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你仿佛真的看见一个人的向上前进。

他走出憋屈的文件堆里,走到了农场牧场海低,从孤僻寡言,到积极交谈。

这个人“活”了之后,仿佛有一种巨大的能量在内爆发,让他不顾一切地向外行动。

邱生的学识有限,很大程度上理解不了专业人士说的话,但他记住了几个关键词。

技术。

工厂。

就业。

而最后,讨论的人都看向了更高处,

所以邱生才写出了这个方案。

里面凝聚了太多人的期盼与智慧。

可是,李平安还是忍不住说:“你们能想的,上面肯定都想到了啊,还是别乱来了,乱也就乱这几年,迟早会变好的,迟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总有人是来不及的。”

“明明可以更快过上好日子,为什么非要推迟呢?”

邱生盯着李平安,亦是盯着观众。

那道视线仿佛洞穿了时空,刺激着屏幕外的所有人。

让人不禁心生联想,是否真的有过这些事情,真的有过这种小人物。

他有着超越时代的卓越见解,有着一双邱生般的犀利眼神。

可是他能怎么办?这个时代就是这么压抑,我们小人物就是这么一文不值,我们的观点再好也没有人听,也没有任何渠道告诉更上层的人,有的是人说我们无知愚蠢而自作多情,有的是人告诉我们天太高远我们参不透。

这段讨论刺中了太多观众,就连刚刚学了点政治的初中生都皱紧了眉头。

他们不仅担心邱生的命运,还担心起了整个城镇……乃至整个时代的命运!

邱生死死地盯着李平安。李平安不知是羞愤还是什么,忍不住撇开了视线。

“随便你吧。”

邱生站了起来,转头便走下了饭店。此刻正值晚餐时间,楼下餐桌的年轻客人洋溢青春活力。而又老又丑的邱生与他们擦身而过,在李平安视野里蒊越走越远。

李平安真的不理解,一个小员工,怎么还关心起了城镇命运。

而接下来,邱生的做法变本加厉。

他一个小员工,带动农民写了大量的请愿书。

他一个小员工,带动工人静坐公园。

一天天的,他的想法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逐渐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信用办公处的高层知道之后,半是勃然大怒,要开除了这疯子,半是态度飘忽,觉得这疯子说的也不无道理。

“你看过他们的计划书吗?”

“没有,难道你看过?”

“看了点,想法还行,只是有点异想天开。”

“不过,他都把事情搞大了,我们也不好对付他吧,免得成为外区的把柄……”

“你就让他们成天在公园坐,他们能搞出什么事呢?”

“也是。”

办公室内一众的嘲笑声。而会议结束后,有个高层拿着计划书,视线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连一个小员工都知道了问题所在,可是他们呢。

时代浪潮在激烈翻涌,无数的鱼在水中溺死。

观众都替他们急了,这么好港口城镇,不抓住时代风口发展工业,还等个屁啊!

而邱生的脸色越来越差了。

死人相的他,现在几乎跟死人没有两样。

由于邱生经常来公园,公园的流浪汉都认识他了,那个曾经抢过他钱的流浪汉知道他的事迹,经常过来围观他。

有一次邱生遭不明人围着打,还是流浪汉带着几个人打跑的。

有些流浪汉是犯罪逃亡的恶人,有些流浪汉是破产没钱无家可归的窝囊废,他们是属于后者,但是好歹留着几分力气。

而邱生跟他们几乎没有对话,经常是看了一眼就背过身走了。

邱生已经是一颗脱轨的生命。

他就不可能再走回小员工的原路了,他也看不见路了。

一次,财务局副局长来到附近城市开记者会议,大致讨论区域发展方针。

财务局副局长是相当大的官员,周围几个城市的大人物都争相过去了。

当天,副局长回记者提问,碰见了身高异常高的男性记者。

该记者的问题极其犀利,问得副局长冷汗直冒,正想做眼色让人把他带下去,可是一想,这正是他政绩表现的关键时间,更高的人物看着呢,连个小小的记者会议都控制不住,恐怕会大大失分。

副局长于是顶着压力,竭尽所能地试图回答记者的问题。

然而,记者的问题太犀利了,说的极其详细,甚至不像提问,而是在阐述方案。

更奇怪的是,他的眼神异常沉静,带着一种触目惊心的洞见。

副局长不禁在众记者之中,正视了这个灰色外袍的男人。

一种不该在此时出现的热血冲动在副局长心中涌现,他竟与对方辩了起来。

戏剧的高潮在此发生。

邱生伪装的记者将副局长辨得哑口无言,记者会发生了大混乱,这可是一场直播啊!

副局长深深记住了邱生,要问他是哪里的记者,邱生却是递上了他们的那套计划书。

“来不及了,请您一定要看这份计划书。”

“我们修改了很多遍,把心里想的所有东西都写在上面了,请在决策前,看一眼我们真实的心声!”

“你到底是……”

副局长皱眉,这才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

这个人没有记者证,根本就不是记者!

该事件被以一场闹剧定性结束。

邱生因寻衅滋事被关在了冬天的拘留所三天。

出来后,他瘦骨嶙峋,已经完全没有人样。

他摇摇晃晃地,没有回家,最终走到公园,睡在了那条长椅上。

次日,新闻报道一名不知身份的流浪汉冻死在公园长椅上,后来尸体是被几个定居公园的流浪汉认出的身份,是一家信用办公处的基层员工。

他一生碌碌无为,但是这一年可能发了疯,干出不少大新闻,让公园的兄弟们成天讨论。

这条新闻很快被失业率的报道淹没。

再接着是农民感谢信用办事处的新闻。

有个农民说:“今年还好没有雪灾。”

他后面好像还说了什么感谢谁的话,但是新闻掐断了。

李平安看着空缺的座位,表情凝固了很久。随后,他走去经理办公室,无意义地痛骂了一顿,最后自己摔碎了铁饭碗。

那年底,副局长提出了新经济发展战略,称之为新十二年计划,将快速实现沿海城镇工业化,带动人民走向富裕。

十二年间,该城镇的经济迅速腾飞,机械化走进农田,无数高楼建起,出现了一个个区域性大企业甚至是世界级大企业。

人们感叹于城镇的快速发展,而新闻上谈到此,无不说这是当年那位副局长的功劳。

他们都说啊,要不是副局长的英明决策,他们绝对会错失良机。

当年的副局长现在已经位居更高位,关于当年的事情,他已经很少跟人说。

那份发黄的计划书几乎无人知晓,而里面的种种思想都成为了管理局的功劳。

十二年后,邱生的墓地上长着野草。

邱生死前的那一年,结识了很多朋友。

他们偶尔会来给他扫墓。

而这一年,来的人格外多。一家三口、公园的几个流浪汉、李平安等人都来了。

众人守着他的墓地,讨论着他死前的种种荒唐举动。

电影就此走入了尾声。

有的观众哑口无言。

有的观众泪流满面。

有些人却是怒不可遏。

为什么?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是故事的具体背景。

但是越到后面,他们看得越清楚。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这是真正有过的时代!”

甚至,“副局长”其人,他们也猜到了究竟是谁!

有人更是惊觉,振声道:“邱生呢,邱生是不是也曾经活过?!”

这正是《邱生自传》冲上热搜的原因。

是不是曾经有一个为民请愿的人,被世界忘了?

作者有话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