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2/2)
“我这周末回学校,就想……开学前来看看您。”男生说话仍旧不太流畅,“我问了好几个老师,才、才知道您在这教书。”
迟冉的思路飞速运转,罗晓茹以往都带高三班,说明这个学生应该已经上大学,迟冉假装记性不好:“对了,你现在在哪上学?”
“复旦。”男生低声道。
迟冉暗叹:天呐,实中果然都是学霸。
“很不错啊,将来一定是栋梁。”迟冉在脑海里搜刮夸人的话。
她自认已经表现出相当亲和,可男生的状态并未放松,只是顺着她的话,讷讷地点了点头。
迟冉想不出还能找什么话题,只好问:“你还没吃午饭吧,要不我带你在周围随便吃点儿?”
“不……不用,我吃过了。”男生把手上的东西递给她,“罗老师,这是我一点儿心意。”
“我不能收。”迟冉推脱,模仿老师会说的话,“你还记得老师,能来看我,我已经很高兴了。”
男生见她不肯收东西,他维持着擡手的动作,显得手足无措,额头上的汗不知是因为热还是紧张。
看他这副样子,好像迟冉不收下,他能好几天睡不着。迟冉妥协,接过他的东西放在踏板上:“谢谢你,以后再来不用买东西。”
见东西被收下,男生终于勉强露出点笑容。
他说话都是很低的声音:“罗老师,我怎么会忘了您……”
迟冉觉得也是,能遇上罗晓茹这种老师,一辈子都不会忘吧。
男生看着她,欲言又止,迟冉耐心等他,他磕磕绊绊地说:“罗老师,我之前的微信号不用了,可以重新加一下您的微信吗?”
“当然可以。”迟冉痛快地掏出手机,打开微信。
男生双手捧着手机,像认真完成仪式似的,添加了她的微信。
迟冉不知道他的名字,犹豫了一下,觉得问出口有点伤人,以后大概很少联系,不问也罢。
“罗老师,您过得还好吗?”男生仍然不敢直视她。
“我过得很好。”迟冉觉得这学生很关心罗晓茹。
男生点点头,低头看着地,似乎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最后道:“罗老师,天很热,您快回去休息吧。”
迟冉确实很热:“好,你也快回家吧,路上小心。”
他挥挥手:“老师再见。”
迟冉骑电驴回家的路上在想,这个男生也有意思,既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他找个伙伴一起来看罗晓茹多好。
身为老师,能被学生一直惦记,肯定是件充满幸福和自豪感的事。
回到家,迟冉马上把这件事告诉罗晓茹,她描述了一下男生的特征,可能因为比较普遍,而罗晓茹带过几百名学生,没办法准确对号入座。
男生的微信朋友圈动态为零,同样难以推测出他的身份。
迟冉转头把这件事抛在脑后,毕竟她每天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赶学习进度。
周六晚上,迟冉突然收到那男生发来的信息,很长的一段话——
【罗老师,我坐今晚的火车回上海,临走前有很多话想对您说。
那天我去学校看您,我做好会被您痛骂一顿的准备,可您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与我说话的语气像以前一样温和。
我真的惭愧极了。
您对我而言是恩师,没有您,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因为家境贫穷,我从小性格自卑,无法融入身边同学的圈子,是您一直鼓励我、帮助我,引导同学们接纳我,让我灰白色的人生有了色彩,我会永远记得您的恩情和谆谆教诲。
罗老师,对不起,我没想到我的奶奶会举报您,我绝对相信您辅导我学业不是为了利益。那件事发生后,我和奶奶生了很大的气,也觉得无颜面对您,我尝试给教育局打电话澄清,但是似乎没有用。
因为不知道怎样面对您,所以这句抱歉的话一直拖到今天。在过去这一年,我无时无刻不活在痛苦和自责中,是我毁了您的人生,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弥补,或许永远都无法弥补。
罗老师,我知道您一定很讨厌我,您教导我们做人要善良,您无私的照顾我,我却上演了现实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对不起,对不起。
那天看到您的精神气色不错,还有您说自己过得很好,我真的很开心,想来您无论到了哪里,都是会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我永远祝福您身体健康,诸事顺遂,每天都拥有好心情。
而我,余生都会感念您的恩情,始终怀揣惭愧和自责地活下去。】
街心公园。
对于罗晓茹参与有偿补课这件事,迟冉一直都觉得蹊跷,昨晚她看完那个男生发的消息,便大概猜出七八分。
她约罗晓茹见面。
“叫我出来干嘛?”罗晓茹擡手遮太阳,“天这么热。”
“晒晒太阳,看看花草,心情会变好。”迟冉说道。
罗晓茹笑:“我在家心情就挺好。”
“那看完这个呢?”迟冉把手机递到她面前。
罗晓茹扫到开头几行字,马上猜到对方的身份,脸上的笑容慢慢隐去。她移开目光,朝远处望去,似乎并不想看那段话。
过了半分钟,罗晓茹从迟冉手中拿过手机来。
她盯着那段话看了十几分钟,又对着空气沉思了二十分钟。
迟冉什么也不问,只是安静地待在旁边,如果罗晓茹愿意倾诉,迟冉会做聆听的伙伴。如果罗晓茹不愿意讲,迟冉就充当透明人。
两人坐在长椅上,阳光逐渐偏移,茂盛的柳树投下一片暗影。
燥热的温度令人口干,罗晓茹拧开矿泉水喝,再慢慢拧上瓶盖。
“每个时代都会对年轻人讲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我满怀热忱踏入这个行业,我想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学生。”罗晓茹想起二十岁出头的自己。
少年多志,当年多梦。
罗晓茹:“很多人告诉我,教师行业很辛苦,我每天看到我爸妈那么操劳就知道了,但我没有动摇过当老师的想法。后来我梦想成真,辛苦是真的,开心更是真的。”
“为学生解答疑惑,看着他们慢慢成长和进步,再到把他们送入理想的大学,就像栽种一颗种子,看着它发芽,然后开出全世界最漂亮的花,那种喜悦感无法被任何代替。”
“有人称老师是‘梦想的摆渡人’,我很喜欢这种说法。”
罗晓茹带的第一批学生,已经读完研究生,其中有人继续读博深造,有人投身科研,还有人跨入政界,罗晓茹真正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喜悦。
逢年过节,她会收到来自天南海北学生们的祝福。
从教十年,罗晓茹不想用“伟大”“无私”标榜自己,但她敢说问心无愧。
“那个学生叫张范。”
张范的父母早年离婚,他跟着爸爸还有奶奶一起生活,他念初中时,爸爸突发心肌炎去世,此后张范和奶奶相依为命。
虽然家境不济,但这孩子很争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勤奋肯吃苦。张范上高中后,因为性格孤僻,所以没什么朋友,罗晓茹就鼓励他多发言,自费组织一些班级活动,给张范创造和同学们拉近距离的机会。
实中人才济济,其中不乏自身优秀再加额外补课的学生,张范在班级里只能排到中游。高中的一些课程,有时仅靠课堂和自己钻研,是不够的,但张范的家境,不允许他像班上其他同学一样找校外补习。
稍微有点名气的老师,动辄三四百一小时的课。
有次考试成绩出来,张范的排名又往后落了几个名次,并不是他退步,而是别人进步得太快。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回家,张范一个人趴在教室里哭。
罗晓茹撞见那一幕,更加心疼这孩子,她知道张范天生聪慧,如果拥有同样的条件,他可以比所有人进步更快。
罗晓茹爱才,不愿让明珠蒙尘,于是她决定帮张范辅导课业。她舍掉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中午、周末帮张范做全科补习,有时赶上饭点,她还会请张范吃饭。
张范的奶奶知道这件事后,提着鸡蛋来向罗晓茹表示感谢,并坚持要给她补课费,奶奶表示人穷志不能穷。罗晓茹推辞,可老人家一再坚持,强调自己于心不安,罗晓茹为让张范的奶奶安心,只好象征性地收下对方给的一千二百元。
罗晓茹给张范补习的时间,换算成外面的市价,恐怕早已上万。
而且罗晓茹原本就打算,等张范高考结束,她再把这钱还回去。
“后来的事你应该能猜到了。”说到这里,罗晓茹脸上露出无奈。
高考刚刚结束,罗晓茹便接到领导的调查通知。
迟冉感到愤怒:“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罗晓茹:“当时我也这么想。”
她反复确认过几遍,教育局是调查她有偿补课的事,而她只收过张范奶奶的钱。
罗晓茹的心情从震惊到愤怒,还有伤心,她一心一意想帮张范提高成绩,想把他送进更好的大学。罗晓茹是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她没想过回报,但是更没想到人心叵测。接受调查的日子里,罗晓茹浑浑噩噩,她愤怒,不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受到影响,而是感到真心被人糟蹋。
迟冉:“你可以和学校解释啊!”
“解释什么?”罗晓茹反问,“我收了钱是客观事实,我确实违反了职业道德。”
调查是公正的,只讲事实,无论出于什么动机。
罗晓茹当了那么多年老师,还明知故犯,她怪不得别人。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她全面配合调查。
“你那时对这个世界感到很失望吧?”迟冉设身处地想。
“嗯。”罗晓茹不是圣人,她有血有肉,会高兴,会愤怒。
尽管学生和同事们都相信她,学校低调处理这件事,校领导劝她不要有心理负担,但罗晓茹拒绝校方的挽留,决定换个环境重新开始。
她说:“发生那件事后,我告诉自己,老师就是份工作而已,做好分内的事,别再掏心掏肺,不值得。”
不动真情实感,就永远不会受伤。
罗晓茹调来十二中,她打定主意,只做工作分内的事,不再有师生以外的助人情节,她也不期望生活再有任何惊喜。
她处在人生的低谷,每天却要对所有人表现出“我没事”的样子。
“这世界有时候很糟糕,但有时候也很治愈。”罗晓茹笑了笑,“我现在‘痊愈’了。”
找回最初的热爱。
因为遇到一群比想象中更有趣的小伙伴,被他们的善良、可爱、真诚打动。
时至今日,罗晓茹终于可以心平气和面对过往,她回复张范:【都过去了,向前走吧。】
对他,也对自己说。
迟冉最近的泪点好低,她又想哭了。
“对不起,如果知道是这样,我一定不会写那篇小作文。”她道歉。
怎么会想到看起来光鲜靓丽的人,内里正千疮百孔,而迟冉的行为等同于伤口撒盐。
“小事。”罗晓茹不至于这么点肚量,她笑:“你现在替我‘负重前行’,权当将功补过了。”
迟冉顿时心安理得。
罗晓茹起身抻了个懒腰:“十八岁真好,不管做什么都很容易开心。”
她闭上眼,感受阳光的直射,真是一场好梦。
但是也该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