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2/2)
她已经提前给迟冉量身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教案:“这上面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写得很清楚,你就照着一步一步来,我在旁边指导你。”
迟冉茫然地接过来教案,大脑中一片空白,她甚至连第一句话该说什么都不知道,她忐忑不安。
而罗晓茹镇定自若,眼里写着鼓励。
迟冉把心一横,起身走去黑板前。
罗晓茹:“此刻你就是真正的罗晓茹,你是一名老师,你要尽你所能把你会的东西变成学生会的东西。”
迟冉逐渐冷静,回想平时罗晓茹上课的情形,因为喜欢语文,她几乎对每节课怀揣全部热忱,细节部分也记得深刻。
她拿起粉笔,于黑板上端的中.央写下课文名字,板书工整隽秀,迟冉庆幸这身体保留了之前的书写习惯。
迟冉回忆,通常罗晓茹并不是直接开始讲正文,她会先引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话题。比如讲《边城》那课时,罗晓茹首先和学生们围绕“旅行最想去的地方”简短讨论了几句,同时PPT上放映各种各样的美景,有山川、湖泊、森林,有繁华都市、寂静村落、文艺古镇,最后聊到凤凰古城,作者沈从文的家乡。
罗晓茹:“课堂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你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罗晓茹:“我在教案上给你备注了几个话题切入点,你可以自由发挥。”
迟冉选择其中之一,边想边说,她比不上罗晓茹的博览群书,更不及她的眼界和阅历,所以表达得有些浅显,中间屡次卡顿。
在她讲述的过程中,罗晓茹从不打断,仅充当认真的听众。
导入结束后,便进入正文的学习,老师会照例先介绍课文相关背景资料,随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因为大家提前预习过,所以课上留出的时间有限,随后老师正式带领学生研读学习。
过程中有PPT辅助,加上教案的详细提示,迟冉在这个环节发挥得比想象中好。
一整套流程下来,虽然磕磕绊绊,但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她竟然觉得自己还不错,内心升腾雀跃:“我好像真的有当老师的天赋诶!”
罗晓茹比了个竖拇指的动作,从她冒出这个大胆的想法后,她就觉得迟冉可以做到,热爱本身就是一种天赋。
不过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有很多要克服的问题。
罗晓茹:“迟冉,你要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教姿教态,你站在讲台上时,全班所有的目光都在注视你,你的每一个举动都需要尽量得体从容。”
为了让迟冉一目了然,罗晓茹走过去做示范,她频繁地擡手捋头发,看课本时嘟嘴抿唇,讲话时扬眉瞪眼,表情丰富。
迟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嘴角乐开。
罗晓茹:“这些都是你刚才下意识的举动,你有什么感想?”
迟冉有直观的感受:“出戏。”
好比学生正沉浸在课文的学习中,很容易因为老师不合时宜的小动作而分神。
罗晓茹:“你的学生是高中生,不是小学生,所以你不需要伴随丰富的神态、动作,你的情绪色彩可以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表达。”
迟冉:“懂了。”
罗晓茹:“其他意见我都写在纸上,你可以自己研究,现在抓紧时间,我再给你捋一遍这篇课文。”
迟冉理解课文的能力很强,但自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她还要把所学知识往外教,这就必须要求她全面吃透课文,罗晓茹听完她讲的一遍后,有针对性查缺补漏。
罗晓茹给迟冉安排得明明白白:“除了自学课文外,我电脑里有教资视频课,你最好把教学技能部分看一遍。我再教你一个迅速提升讲课能力的办法,你可以录下自己的讲课视频,然后回看视频找问题。”
迟冉一想,这的确是个好方法。
罗晓茹:“你记住,讲课应该是双向交流,而不是单向表达。”
就像网上有学生吐槽,说有的老师只会念PPT,照本宣科,根本没有让学生领会课文的真谛。
罗晓茹向迟冉传授个人经验,简直可以说倾尽所学、无所保留,传到网上绝对是精品课那种。
陈燕打来电话:“冉冉,都九点了,你怎么还没回来?微信也不回。”
罗晓茹无奈:“我在和罗老师谈话,没注意手机。”
陈燕:“你还在罗老师家?”
她的语气里带有怀疑。
罗晓茹把手机递给迟冉,特意强调:“罗老师,麻烦你帮我证明一下。”
罗晓茹深呼吸,郁闷至极。
迟冉慌张了瞬间,恍惚梦回自己晚回家时收到陈燕的连环催促call,她当时是什么心情,罗晓茹只会更甚。
和自己亲妈通电话,迟冉毫无气场:“您好。”
陈燕的语气瞬间变了:“是罗老师啊,冉冉不回消息,我担心她,既然她在您那我就放心了。”
迟冉:“您放心吧。”
陈燕:“罗老师,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
迟冉:“已经没事了。”
寒暄几句后,她们结束通话,迟冉下意识做了个擦汗的动作,心有余悸。
来自亲妈的威力。
“你妈……”罗晓茹顿了片刻,“是个很负责任的家长。”
语气里流露出满满的心酸,为自己。
迟冉绷不住笑出来,她罗晓茹也有这一天。
“我得走了,再晚一点,你妈该找过来了。”罗晓茹拎上书包去换鞋,“等会儿我发你一条信息,二十分钟后你发给你妈。”
她要连续放学不回家,必须有能说服陈燕的理由。
罗晓茹离开,客厅里恢复到一个人的安静,黑板上熟悉的板书,茶几上散落的课本、教案,迟冉手上沾满粉笔灰。
今天在罗晓茹来之前,迟冉都还怀疑她们的计划是否可行,而此时此刻,她的心思尘埃落定。
有罗晓茹的全面辅助,相当于名师一对一指导,迟冉只需要在正式讲课之前,私下里多演练几遍,便可以大概率保证顺利完成一堂课,并且会随着经验累积,迟冉越来越得心应手。
她是半路被人赶鸭子上架,全靠有高人指点,虽然迟冉之前全无相关经验,但她感受得到,罗晓茹传授的经验技巧精准精辟,以及她流露出对教育的个人观点,都足以说明她对教书这件事的喜爱和用心。
外界普遍对好学生的定义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参照这个定义“好老师”,那不就是“专业扎实、教书能力优秀的老师”?
是这样吗?
迟冉想:那江鹏岂不也是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