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北东二地(2/2)
宁景看着那一墙书籍,里面又添几册新书,他点点头,道:“众志成城,纵使百灾,亦可度过。”
翌日,他们拜别石观城,去了埋柱之地,众壮汉历时三日挖出一个深有九丈的巨大深坑,小心的将神柱放入其中,拉着绳子一点点放下。
宁景盖上了第一抔似沙非沙的土,又在最后盖上最后一抔土,然后离去,前往下一地。
……
七月初二。
东部,东升州,太岁城。
宁景站在海堤之上,遥望着远处的海天一线,咸湿的海风扑拂在他的脸上,袖袍猎猎作响。
太岁城临海,城中百姓四十万人,治下四镇八村,百姓多以捕鱼为生,生活颇为富足。
这道海堤并不是新建,而是一直以来都有,毕竟海上潮涨潮落,偶尔也会有飓风携浪而来,危及周遭百姓,所以修筑海堤以挡巨浪。
而从国师预言传来后,这海堤又被加高加固了两倍有余,用巨石堆砌,还用上了衡王送来的水泥,如今好似一条巨龙横踞在海岸之上,护佑后方千千万万的百姓。
太岁城县令除了加固加高海堤,便是想办法把沿海地区的百姓往后方迁移过去,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比征徭役筑海堤还难,故土难离,便是和这些百姓言明要害,许他们去下一处地方会补贴他们诸多好处,也依旧舍不得离开。
听闻,后来还是用了重手段,软硬兼施,才把大部分人搬离进陆地百里地处,剩下的一些实在钉子户,不信预言不听劝告,或是狮子大开口,借此要挟官府加倍补贴的,就都留在了这里,太岁县令也不管了。
对于这一点,宁景也能理解,他们已经尽力了,但有些人就是注定命归天管,那便尊重他人命运吧。
而在海堤之上,还筑有数处观海台,驻守着许多士兵以及摘星阁出来的仙师。
这些仙师会观星象,断吉凶,可根据海边情况预测飓风海浪何时到来,虽然不能如天气预报那样准确,但是提前个一二天知道可能有飓风还是没问题。
这次宁景他们要埋神柱的地方在海外的一座小岛上,便让太岁县令准备了航海巨船,载着他们出海。
这一去就是四天,幸得所有人都平安归来,太岁县令也松了一口气,连忙安排了宴席,将众人接去赴宴。
宴席之上,放在宁景桌案上的全是太岁城稀有金贵的海鲜特产,鲍鱼、鱼翅、锦绣龙虾等,甚至还有两只神似帝王蟹的物什,被当地人称呼为巨王蟹。
随行而来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吃过海味,现在一看,眼睛都有些直了,等太岁县令一招呼,便个个大快朵颐起来。
宁景拿着一只有他手臂长的大蟹腿,熟练的用旁边备用的小剪刀剪开,剥出完整的蟹肉,沾了一点酱,便慢条斯理吃起来。
旁边随侍的侍女本来想帮他剥蟹,现在一看人家比她还熟练,不好意思笑了一下,道:“大人以前可是吃过巨王蟹?这大家伙可不好捕捞,一年也就能捕到百数,大多进贡到宫里了,我们县令都舍不得尝尝味。”
宁景一顿,道:“这个可以长途运输吗?”
侍女道:“是的,只是需万分小心,而且每次都会死去一部分,能到京都的巨王蟹更少了。”
宁景点点头,让招了招手,太岁县令马上小跑过来,谦卑的行礼,道:“帝师大人有何吩咐,小臣都能办到!”
对方狗腿的模样有些把宁景逗乐,他指着巨王蟹,把自己的意思说了。
“运去南燕州玉周城么?”太岁县令眉毛就皱了一下,然后连忙道:“没问题没问题,定然活蹦乱跳送到帝师大人府上,敢问帝师大人要几只巨王蟹?”
宁景思考了一下,比了个三,太岁县令紧张的神情顿时一松,和他打着包票,最多一个月,肯定送到玉周城中。
宁景要三只,一只自然给自己夫郎,一只则送去望春楼给三位先生尝尝鲜,还有一只给澹御。
在太岁城逗留了两天后,一行人便继续马不停蹄,往西部地区赶去,如今已经七月中,等赶到西部,应该已经九月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