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南州水经(2/2)
他还欲要驳斥,旁边有温润声音传来,“陛下说的极是。”
太上皇一转头,就看到一位绣锦白袍,头戴玉冠的年轻人走过来,其人走到面前,先是对慕扶光一行礼,再是转向他。
“宁景见过皇上,见过太上皇。”
慕扶光道:“宁师免礼,还请快快坐下。”
宁景顶着太上皇不友好的目光施施然坐下,将手中书册放在玉桌上,往慕扶光面前推去。
慕扶光看着上面“南州水经注”,眼睛一亮,道:“宁师,这便是最后一版了吗?”
上次宁景给他看时就提过,再补充一些东西,这策案便就敲定,想来这便是最终方针了。
宁景颔首,道:“是的,皇上,请皇上过目一番,若是再无异议,我便即日动手,回返南州,准备防洪事宜。”
慕扶光闻言认真看去,一行行细细读着,旁边太上皇冷嘲之声响起,“区区小儿,字都不识几个,焉能读懂这些东西?”
宁景微微侧首,目注太上皇,微微笑道:“陛下天资聪慧,心怀天下,虽是年幼,但关于民生懂得当是比某些光有岁数,但意不在此之辈强,便是陛下有何处不懂,也是臣之过错,当由臣来为陛下细细解读。”
太上皇脸色一僵,神色悻悻,却是没有说话。
他自然知道宁景这话几乎是明着刺他,但他敢背地里嘲讽宁景,当面却还是收敛了,毕竟他知道宁景不仅仅是帝师这么简单,其背后是国师,莫说他现在已是有名无权的太上皇,便是当初他还是皇帝,都要容忍一二。
慕扶光擡眸,对宁景道:“朕确实有几处不明,还请宁师教诲。”
宁景闻言,凑过去一看慕扶光指出的不明之处,微微一笑,细细为慕扶光解答。
太上皇本是不以为意,心里还存了许多不屑怀疑,目光瞥去,在旁静听着,就等揪出不合理处,刺他们几句。
然而,越是听宁景讲,他心里那股不服气燥反而渐渐平息下来,不由凝神去细听,脑中也分析其此举可不可行,还有没有更优的方法。
宁景余光瞥见太上皇若有所思的神色,也不急着结束,讲完那几个点,连着把其他的地方一起讲了,慕扶光也没有制止,偶尔会出声说说自己的见解。
一直到茶水换了两壶,宁景才收住,他道:“臣离乡也久,现在只欲快点归乡安排防洪事宜,时日已经不多,臣不想有朝一日,洪水淹没乡邻,相识之人不知所踪。”
慕扶光点头,道:“事不宜迟,朕这便招来各部,下达旨意,安排人手随宁师前往南州,此后南州一切事宜,还需要宁师多多上心,若有什么缺的,随时可来信京中,朕都会全力配合宁师。”
太上皇见二人商定,从始至终无一人过问他,不过这次他没有再故作挑刺。
实在是,他听完宁景说的那些后,心里有一种感觉,他们也许是真的能做到。
他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但经历过的失败太多了,在一次次的重复里,山河一次次破灭,他早已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了满腹戾气,有时候他都在想,不如毁灭吧,天要亡姜朝,为之奈何,他注定是这一代亡国之君。
慕扶光前去召见各部大臣,宁景则要回府准备返程之事,在他起身欲要离去时,他突然被人叫住。
宁景徐徐侧身,看向那人。
太上皇神色莫名,似有些惆怅,又有不甘,良久,他叹息一声,化作一句话,“若寡人有卿这般辅佐,寡人应不当落得如此下场。”
宁景神情微动,垂下眼,不置可否。
二日后,圣上下达旨意,封宁景司空一职,正一品,负责南三州防洪治水一事,赐禁军三千,随去南洲。
不日,宁景便带着旨意,率各部官吏,禁军五千余人,浩浩荡荡往南州返程。
南燕州,州守府中。
陈州守接到了京城的旨意后,脸色便阴晴不定,将圣旨一拍案上,咬牙吐出两个字。
“宁景……”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太困睡了一会儿,更新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