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不当反派去说书[穿书] > 第56章 万事俱备

第56章 万事俱备(2/2)

目录

只是,这事对冉书同来说有些风险,因为录笔先生收入多少和说书先生关系很大,说书先生讲述记录出来的话本不畅销,录笔先生收入就很低。

冉书同要是做了宁景的录笔先生,就没空去做其他的事赚钱了,抄书都会耽搁,而宁景只是个新手说书先生,谁也不知道他日后能不能支棱起来。

很多新手说书先生都没有录笔先生,都是小有名气后才能招来一个愿意合作的,之前的话,想要录笔先生,就得自己出薪资招人。

冉书同自然愿意给宁景做录笔先生,别说赚不赚银子的事,他欠宁景太多,白给宁景打工他也行。

几人说着话,就聊到如今外面那些流言上,针对傅青鸿的蜚语愈发甚嚣尘上,当初宁景身上的流言与这个一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要是这招用在宁景身上,对现在的他来说,那是极难抵抗,只能被狠狠碾压在尘土里,不得翻身。

幸亏吴先生有先见之明,喊来傅青鸿做了挡箭牌,才没有把火烧到宁景身上。

但是,便是如此,形势也不容乐观。

吴先生似乎斟酌了一下,道:“望宁先生勿怪,之前我让人去略微查过一下宁先生,知道你身上颇有些麻烦事,若踏雪楼借此发作,怕对宁先生极为不利。”

他说的自然是宁景身上那些流言蜚语,还有宁景被青山学院逐出的事。

这些事可大可小,以往无人识得宁景,只知道似乎有个宁生做了混账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几句八卦谈资,对宁景本人伤害并不大。

但,要是宁景成了玉周城远近闻名的说书先生,这事就大有文章可作,给宁景带来的麻烦,也将无穷。

宁景垂眸轻笑了一下,道:“我知,对此,我也不是全无准备。”

他既然想好要走说书这条路,当个公众人物,自然也清楚自己身上有哪些污点会成为阻碍。

不就是一些黑料嘛,他换个马甲重新开始不就得了?

原马甲上的黑料现在洗不掉,不代表以后洗不掉,他宁景,不可能一辈子顶着这些污名。

宁景从带来的包袱里面取出一物,扣在脸上,那是一个玉制面具,薄薄的一层,有些分量但算不上重,戴在脸上有一股玉石特有的冰凉感,但戴了一会儿就变得温润,并不难受。

在吴先生三人看来,一身白衣的身材高而修长的人,脸上戴着一个白玉面具,玉并不是纯白,还有淡淡青色流云一般停留在玉面上,像山水墨画,面具后方露出一双温柔的眼睛,明若点星,绯唇微勾,如含春花。

很多人戴面具并不好看,但不包括眼前的这个人。

君子看骨不重相,行若风,站如松。

戴上面具确实可行,只要小心一点,也不怕别人知道宁景的身份,先瞒过这段时间,再慢慢想办法洗白宁景的名声就是了。

但既然要隐瞒,就隐瞒得天衣无缝才好,这些天宁景一直在望春楼,不少人知道他的存在,若他登台后,别人自然知道不是傅青鸿,那慢慢猜来,还是有可能猜到宁景身上。

现在,需要给“宁景”这个人,安排一个去处。

吴先生用折扇拍了拍掌心,道:“去外城走商吧。”

宁景几人不解,看向吴先生。

吴先生道:“我妻弟常年在飞阳场、淮山城等地走商,一去就是个把月,正好今天中午他就要收拾收拾动身,宁先生就光明正大跟着去,便说一起入伙做生意的,然后夜晚再回来,从此后这一个月,玉周城没有宁景,只有宁先生。”

三人恍然,对这个主意不由点头,觉得可行。

宁景看向冉书同,笑道:“我觉得冉兄最好也跟着去走商。”

冉书同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他和宁景来玉周城后经常一起出行,要是宁景“离开”了,他还在玉周城给人做了录笔先生,难免有有心人联想猜测。

“好,”他道,然后想了想,又道:“那我也得准备一个面具了。”

事情到这里就商议的差不多了,细节处就只能到时再慢慢补充,现在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了。

中午,宁景装模装样收拾东西,还退了房,和人说他要跟人去走商做生意了。

他想了想,拿来纸笔,给柳静秋写了一封信,言说自己跟着人去行商做生意,下个月争取按时回来,家中之事劳夫郎多操心,要是有事就给他写信,如果事急解决不了,就去听风楼找苏先生,其他一切等他回来再说。

宁景写完,想了想,写道:静秋若是想念为夫,可写信来往,为夫若看到,必回。

他看了看最后那句话,觉得自己真有点不要脸,但写都写了,也不能划掉,不然白写了那么多字,是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