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东宫厨娘投喂崽崽日常 > 姜翘·前世

姜翘·前世(1/2)

目录

姜翘·前世

姜翘是在南方上的大学。

刚住进宿舍,她便与舍友们一起去附近的烧烤店撸串,增进感情。

宿舍里四个人,一个比一个外向,都是顶顶能说的人,但这天姜翘却出奇地沉默了。

因为她竟然在烧烤摊看见了穿成串的玉米粒!

太恐怖了!为什么好端端的玉米棒子非要只穿这么一排玉米粒啊?喂鸽子都没有这么喂的!

但很快,姜翘就该知道,南北两地习俗的差异,远远不止这些。

而除了习俗,更要命的就是,南方的蟑螂会飞!

就算她早就知道南方有大蟑螂,但是第一次亲眼见到那家伙有五号电池那么长的时候,她还是“嗷”的一声叫了出来。

舍友拎着拖鞋,眼疾手快,“啪”地一下把蟑螂打死,再熟练地用纸巾擦了几遍,最后用酒精棉片消毒,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姜翘觉得这个日子真的没法过了。

好不容易熬到年底,大一上学期的课程结束,她返回老家,在机场看见父母的那一瞬间,便整个人飞扑过去,与妈妈抱了个满怀。

今年冬天没那么冷,所以一家人回了乡下姥姥家过年。

东北的农村,还是秋天最美,等到了冬天,就是白花花一片,冻得人要发疯。

但是姜翘觉得挺好——这儿没有大蟑螂。

一家三口一回农村,姥姥和姥爷就拉着姜翘往北院走。

这边有鸭圈和鹅圈,二老知道孩子回来,年底就没有家禽卖光,特意留了几只肥的。

“想吃哪个,咱今儿就炖哪个!”姥姥笑眯眯地拍了拍姜翘的背。

姜翘巡视一圈,路过鹅圈的时候,有一只大鹅扑棱着翅膀,“鹅鹅鹅”地叫唤着,就要扑向她。

她眯眼,豪气地一指:“就它了!”

阎王身边的判官,大概就是这样勾生死簿的。

大鹅转瞬即逝,当天晚上就上了餐桌。

农村的大铁锅,直径半米起步,炖了大鹅还要在里面加上土豆、地瓜、玉米、豆角……这一锅菜,满是幸福的味道。

姜翘吃得舒坦,晚上一家人整整齐齐地上炕,趴着看电视剧,到点儿睡觉了,她就跟姥姥挨着睡。

铺了厚实的棉花褥子,盖着沉重的大棉被,睡在久违的炕上,热炕有源源不断的热量传上去,这一晚实在是舒服得很。

回老家的第二天,邻里乡亲听说吕家的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回家了,陆续过来串门。

作为难得的大学生,姜翘得到了乡亲们亲切的问候。

这个村子不算小,但是年轻人里正儿八经考上好大学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因此姜翘成了大家眼里的珍稀动物。

姜翘跟这些长辈们不熟,但表面上还是老老实实地有问必答。

听说她学的是数字媒体之后,其中一个大爷犹豫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话:“那你会修电视不?”

行,她不学计算机也没被要求修电脑,修电视却如约而至。

“这个真不会。”姜翘认真道。

大爷遗憾地一拍大腿:“那得了,我还是上街里找人儿整整吧。”

姜翘哭笑不得。

热闹了一小天,乡亲们散去,姜翘出门溜达了一圈。

太冷了,但是家里烧柴火多少有点味儿,她出来透透气。

返回的路上,她忽然闻到了一股香味。

隔着挺老远,她就可以确认,这是烤玉米的味儿。

哎呀!这都回村里了,不得烤点玉米吃?

一溜烟跑回家,姜翘跟姥爷说了一声,然后就要烧火。

姥爷拿着炉钩子,掏了掏灰,说:“歇着去吧,我给你整。”

村里烤玉米,从来不用花里胡哨的烧烤架,直接把玉米扔到灶坑里烧就行。

自家种的玉米也和外面买的不一样,皮都厚厚地留着呢,特殊的来自玉米皮的甜香味儿也是灵魂。

姥爷烤了两穗玉米,全都烧得金黄微焦。

姜翘自己吃不完,便扬声喊道:“谁吃苞米?”

吕瑞虹应了一声,姜翘便用玉米叶子包着玉米,防止烫手,给妈妈拿了一个。

天高云淡,母女俩盘腿坐在炕头,一边看电视,一边啃玉米。

真香啊!这才叫烤玉米呢!一整穗,焦香满溢,扎实有嚼劲,不用蘸料,就吃它原原本本的香味,畅快得很!

像南方那种玉米串串,虽然也好吃,但习惯了好几排玉米粒一起往下啃的姜翘,是怎么也吃不惯的。

对她来说,家乡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地方。

父母会小心翼翼地保护她,但也会放手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当初选专业还是后来的生活,他们都没有干涉;

姥姥和姥爷会无条件地偏宠她,老人没有太多积蓄,平时也舍不得花钱,爱她的方式就是给她留最好的鸡鸭鹅和最壮实的猪,包最大的红包,事无巨细地叮嘱;

亲戚们会问东问西,让人不耐烦,但常常来往的人里,都没什么坏心眼儿。

这个寒假,姜翘过得非常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