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娘子且慢 > 山河乱

山河乱(1/2)

目录

山河乱

沈清欢没有照顾过襁褓中的婴儿,突然多了个孩子,不免手忙脚乱。幸好织罗没卖身为奴前曾带大过一个弟弟,对照顾孩子自由一套经验。

这个孩子也实在乖巧伶俐,每日吃饱了就睡,一夜到天亮,夜里也不磨人。因为这个孩子,沈清欢枯竭的心慢慢回暖,眸中渐渐恢复往日的神采。除了不爱说话,几乎与往日无异。

穆时安白日在书院里为数十个孩子当夫子,午膳过后就会回来帮着照顾孩子。在沈清欢和织罗的照顾下,孩子一天天长大,每日喂着新鲜的牛乳,孩子脸上的蜡黄退去,一张笑脸莹白圆润起来。

看着摇篮里可爱的面庞,穆时安心中一动,眉眼温柔地望着沈清欢说道:“欢儿,你给这孩子取个名字吧?”

沈清欢摸着孩子柔软的小手,孩子又张开嘴甜甜笑了起来。沈清欢心上一软,柔声说道:“她这么爱笑,就叫嘻嘻吧。”

“好,就叫嘻嘻。”她肯为这孩子取名,便是愿意将孩子带在身边。这孩子实在是他的福星,自从有了她,沈清欢的笑容一日比一日多了。假以时日,等嘻嘻长大,她定会如从前一样。

即便一辈子不能与她做真正的夫妻又如何?有了嘻嘻承欢膝下,他们和正常的夫妻没什么两样。也许将来,看着越来越可爱的嘻嘻,沈清欢也会真正接受他,他们会做嘻嘻的父母,会看着她长大成人,生儿育女。

进入夏日后,嘻嘻已经九个月了,她开始牙牙学语,在织罗的教导下,她竟咿咿呀呀学会了叫娘。当她在沈清欢膝上喊出第一声“娘”时,沈清欢竟欢喜地落下泪来。

空闲时,沈清欢破天荒的拾起绣棚,为嘻嘻缝起了肚兜和外衣。看着她逐渐充实的生活,穆时安心中欢喜,越发喜爱起嘻嘻来。

嘻嘻很喜欢黏着沈清欢,每天夜里都要和沈清欢同睡一床,白日里也总缠着沈清欢抱她。蔷薇院里每日盈满了嘻嘻的欢笑声,沈清欢也慢慢明朗起来。

宋淮舟来到江南后,第一个去的就是金陵。他和江流四处打探查访,却一无所获。站在秦淮河畔,望着繁华的夜景和河上来来往往的游船,宋淮舟想起去年沈清欢生辰时他们去嘉定河放河灯的场景。

那时他曾许愿,希望今后的每一个生辰都能陪在她身旁,可到底是没能实现。许是他当时不够虔诚,离开金陵的前一夜,他买了数十盏河灯,虔诚地祈求着上天,能让他将沈清欢找回来。

离开金陵后,他先后去了润州、广陵、姑苏、静海、海陵等十郡,花了大半年时间却仍然没寻到穆时安和沈清欢的踪影。

丧期结束后,他无奈地回到了京都,只留下江流继续暗中寻访。官复原职后,宋淮舟手中的权限却不如以往那样多,兵符虽然回到了他手中,但领兵调度的权利却落在了徐昶手上。

这半年的时间,文帝越发专断独行。首辅年纪大了,因为文帝不肯采纳他的建议,无奈之下只能告老还乡。文帝擢升了与穆时安同届的榜眼秦思同做次辅,又提拔了吏部尚书曹愈和户部尚书秦政入内阁。

首辅的位置空置着,一时间文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都紧紧盯着内阁的席位,各个都想做天子近臣。

当年的秋闱科考中,秦政担任主考官,却闹出了轰动一时的科举舞弊案。被录取的一百名进士中,试卷答案雷同的竟然高达六十份。

文帝勃然大怒,当即将秦政下了狱,着大理寺卿周兆榆和刑部尚书沈珏共同查办。被录取的士子们成绩全部作罢,进京赶考的一千多名学子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示威。

秦政在大理寺关了一个多月,周兆榆和沈珏一直没有找到指证秦政泄露考题的关键证据,案件一时间陷入停滞。

眼看着学子们群情激愤,文帝没有办法,只能责令大理寺早日结案,给天下学子一个交代。可周兆榆生性耿直,不愿做草菅人命之事。科考舞弊案中秦政虽然有嫌疑,却没有能够定罪的证据。

周兆榆扛不住压力,跪在殿外据理力争,恳求文帝再宽限写时日,让他查清楚舞弊案的实情。可文帝早已被学子们的抗议弄的心烦意乱,周兆榆身为大理寺卿,查了一个多月还没找出证据,大大的影响了朝廷的形象。如今竟然还要挑战自己作为君王的威信,文帝一怒之下,当庭剥夺了他的官职,还将他毒打了一顿。

周兆榆被罚后,沈珏以一人之力扛起了处理舞弊案的重任。在文帝的压力之下,他不得不给秦政定了罪,匆匆了结了此案。

作为主考官的秦政贩卖答案索取贿赂,被定了死罪。那些买了答案的学子也被剥夺功名,流放去了西北苦寒之地。

轰动一时的科举舞弊案就这么匆匆落幕。因为服从了文帝的命令,沈珏得到了重用,作为替补,入选了内阁。沈憬也被提拔进了户部,任户部侍郎。

舞弊案后,永定侯府竟然成了最大的赢家,一时间上门巴结献媚者无数。科考案结束后,大齐迎来了百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北方暴雪,南方严寒,许多家境清寒的农户都被冻死在了这个冬天。连日的暴雪让举国动荡,徽州和鄂州一带先后有贫农起事,在城中抢夺富商和官员家中的粮食和御寒衣物。

文帝没想到自己继位第二年就会生出这样的乱子,龙颜震怒,当即传信让在鄂州驻守的皇叔宁王带兵平乱。

半个月后,文帝却收到了鄂州传来的急报,说宁王在平乱过程中不幸身亡。乱民和匪徒抱团取暖,一举攻破了鄂州城。宁王世子宋淮屿带着一万府兵正与州牧联合抗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