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娘子且慢 > 求旨赐婚

求旨赐婚(1/2)

目录

求旨赐婚

沈清欢从季家回去之后不久,季行简就向父母说明了要去永定侯府提亲的事。季询得知沈清欢已经同意了这门婚事,欢欣鼓舞,计划了许久,准备请吏部尚书曹大人亲自去侯府为季行简提亲。

季询去找曹大人的时候,大理寺卿周兆榆正与曹大人在书房对弈,得知了此事后,吓得不轻。一离开曹家,就乘着马车去了安王府,见了宋淮舟。

宋淮舟正在书房里读兵书,听闻周兆榆突然来访,惊讶地将他请了进来。

周兆榆见宋淮舟还有心思看书,想来他还不知情,不禁庆幸自己来得及时。他坐在宋淮舟对面,江宴上前为他沏了杯茶,周兆榆一饮而尽,打量着宋淮舟,半天没有说话。

宋淮舟挑着眉,平静地与他对视。他方才进门时还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怎么坐下来之后反而不急不躁了?

“周大人星夜前来,可是有什么棘手的事处理不了吗?”

面对宋淮舟的挑衅,周兆榆轻松地笑了笑道:“这件事嘛,的确很棘手,不过是与宋大人你有关,不知道你能不能处理得了?”

宋淮舟讶异地望着他,心中一沉,眸光越发凌厉,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周兆榆被他紧迫锐利的眸光看得发毛。他身为大理寺卿,这些年手上也沾过不少血,却不知道为何会被宋淮舟这个年轻的官员看得浑身发毛。

他夺过放在宋淮舟那侧的茶杯,灌了一口茶水才镇定下来。对上了他审视的目光后,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来意。

“今日我在曹大人府上遇见了一个季大人,他去请曹大人为他的儿子去永定侯府向那位沈三姑娘提亲。听说沈三姑娘是那位季大人的外甥女,如今两家互通了心意,有意为他们定亲。我想着这件事你怕还不知道,所以特地来告诉你一声。”

宋淮舟平静的神情在听完了周兆榆的话后逐渐破裂,一双浓眉紧紧皱着,半晌没有说出一句话。

“好了,话说完了,茶也喝了,我也该走了。”周兆榆望着宋淮舟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中一松,愉快地站起身向他告别。

“江宴,送周大人出去。”宋淮舟回过神来,语气格外平静疏离。“送就不必了,我认得路,自己能出去。这件事紧急,宋大人还是好好想想对策吧。”周兆榆摆了摆手拒绝了他的好意。

宋淮舟望着周兆榆离去的身影,沉重地说了一句:“多谢周大人告知,以后若有我能帮的上的,周大人尽管直言。”

周兆榆听了他感激的话,脚步一顿,回过头来,神色莫辨地说道:“我来并不是想要你感激我,我只是不愿意看到你也痛失所爱罢了……”

说罢,周兆榆脚步沉着地朝外走去。宋淮舟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想着他方才的话,陷入了沉思。

江流与江宴对视了一眼,喃喃说道:“这位周大人可真是个怪人……”

夜色深沉,宋淮舟望着忽明忽灭的烛火,暗暗做了决定。

如果她注定要嫁给别人,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

次日早朝过后,宋淮舟在御书房求见了宣帝。宣帝正坐在案桌前批改奏折,见宋淮舟来了,心情很是愉悦。他招手让太监给宋淮舟赐座,和风细雨般温和地说道:“工部的奏折我看了,他们都夸你监督得力,修缮工作做地不错,你没让朕失望。”

宋淮舟得了宣帝的夸奖,面上却没有半分骄傲自满的神色,只恭谨地坐着,谦虚说道:“此事并非是微臣一人之功,若非陛下知人善任、工部几位大人通力协作,修缮妙法寺的工作也不会进展得如此顺利。”

宣帝听了宋淮舟的话很是受用,他满意地看着宋淮舟说道:“这次的事你的确是立了大功,说吧,你想让朕怎么奖赏你?”

宋淮舟是他的亲侄子,虽然是庶子出生,背后却有容老将军的支持,他又年少有为,对自己也忠心耿耿,是个得力的帮手,又是侄子辈里的佼佼者,笼络好他,便是皇权的一把利剑。

“为陛下分忧是微臣的本份,不敢居功求赏。”宋淮舟低垂着眉眼、拱手推拒着宣帝的好意。

“有功就该赏,也不单单是赏赐你一人。你若是没有什么想要的,朕就随意赏你些金银珠宝宝剑利器了。”宣帝向来是个赏罚分明的君王,也唯有如此,手底下的人才会对他死心塌地。

宋淮舟闻言,突然站起身来,慎重地跪在宣帝跟前,语气诚挚地说道:“微臣的确有一事想求陛下恩准。”

见他如此郑重其事,宣帝被勾起了兴趣。他迫切地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人让宋淮舟如此谨慎的人还和自己玩欲擒故纵那一套。

但他并不在意他的这一点小心机。人嘛,有欲望是好事,作为一个浸淫皇权二十多年的上位者,他最怕的就是那些无欲无求、油盐不进的人。

有所求才会有软肋,才能更好地被他控制、为他所用。

宣帝玩味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宋淮舟,满怀兴趣地问道:“哦?淮舟所求何事?”

宋淮舟抱紧双拳,郑重地请求道:“陛下还记得行宫夜宴时,微臣说过,已经有一心仪之人吗?当时陛下曾答应我,待我问明了她的心意,就为我赐婚。”

“哦?她已经答应你了?”宣帝记得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聂皇后想要撮合宋淮舟和聂如兰的,还被他以有了心上人为由婉言谢绝了。虽然那不过是聂皇后虚晃一枪,但宣帝就是清晰地记得此事。

宋淮舟毫不迟疑地摇了摇头,挫败地回答道:“她并不知道微臣的心意,只是微臣的确心仪她已久,只是从前她与旁人订了亲,微臣不愿她为难,也不愿夺人之好,所以一直未同她表明心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