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娘子且慢 > 惩戒

惩戒(1/2)

目录

惩戒

第二日一早,沈清韵就被柳氏吩咐人套了马车扭送到了城外的水月庵,这是永定侯府第一任主母容氏在时设立的庵堂,专门收容沈氏一族犯错的女眷改过自新的地方。

运气好的,在这里清修一两年就能被家人接回去。运气不好的,或是被家族舍弃的,就要在这青灯古佛一辈子出不去。沈清韵不过是个庶女,舍了就舍了,本来也不算什么。

孟姨娘被柳氏关了禁闭,沈清韵走的时候,她也不能出来相送。沈清韵神色阴鸷地望着侯府的牌匾,暗暗发誓,总有一天她会光明正大的回来,讨回本该属于她的一切。

王氏当夜就把三房牵扯到下毒一案的事情一一告知了老夫人,老夫人立刻就将小曾氏叫到了跟前。小曾氏一脸懵然地听着老夫人的质问,随后慌了心神辩解道她买那些药是为了对付三房的那些勾缠着沈琅的姨娘,并没有害沈清欢。

老夫人心中了然,沉着脸让香玉去三房将沈清雪请了过来。沈清雪原先还推脱不肯认,但老夫人心如明镜,怒喝一声:“你的丫鬟桐叶已经招了,你还要狡辩到什么时候?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沈清雪这时才哭哭啼啼地认了罪,说自己是气不过沈清欢一再夺了自己的风头,一时糊涂才会这么做。

老夫人却气得脸色铁青,一口气梗在胸腔内,差点晕死过去。李妈妈眼疾手快地为她顺了顺气,又喂了她吃了一颗舒心丸,老夫人才缓过来。

这时,沈瑭夫妇也走了进来。老夫人一见到沈瑭,脸色更加苍白。沈瑭走到堂前立刻跪了下来,神色哀伤地请求老夫人为二房做主。老夫人见他这个架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小曾氏痛哭流涕地哀求老夫人网开一面,饶了沈清雪一回。可当着沈瑭的面,她如何能堂而皇之地包庇沈清雪?

最后还是沈琅来了,亲自求到了沈瑭跟前。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说他只有沈清雪这一个嫡女,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不好,没有好好教导女儿,请沈瑭念在兄弟间的情分上,饶了沈清雪这一回。

沈瑭本就是庶子,从小就不得老夫人疼爱,但兄弟三人自小在一处长大,无论是沈珏还是沈琅,对他都没有半分不好的。沈琅一个大老爷们能为了女儿放下尊严苦苦哀求自己,他又怎么忍心断了兄弟间的情分。

可若是这么轻易地就饶了沈清雪,他对沈清欢又要如何交代?一时间他左右为难,迟迟没有说话。

王氏瞧见了沈瑭的焦灼,但这事是二房和三房之间的事,她本就没办法插手,若是为三房求情,往后二房必然心怀芥蒂。可若是不求情,老夫人那又过不去,说到底,大房和三房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后来还是老夫人开了口,说沈清雪做出了残害姐妹的恶事,按照侯府的规矩是一定要送到家庙去的。

沈瑭见老夫人决意如此,沈琅又苦苦相求,心中最后还是做出了一番衡量。他眼下只是一个五品的小官,往后还要仰仗沈珏,眼下还不能和老夫人撕破脸,不如就卖她一个情面,至于沈清欢,以后他再慢慢补偿就是。

欢儿那么懂事,一定能理解自己的难处。沈瑭这么想着,心中也宽慰了许多。最后他开口求情:“家庙清苦,清雪年纪小,既然是一时糊涂,我就原谅她这一回,往后还请三弟和弟妹好好教导。”

沈瑭送了口,众人都松了口气。老夫人纵然怜爱沈清雪,却不能轻飘飘地就此揭过。最后还是发了话,“既然你二伯父为你求情,你日后务必修身养性,再不能做出这般恶毒的事来。我在嵩阳县有个庄子,你回去收拾收拾,明日一早就去庄子上好好反省反省吧。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再回来。”

从罚去家庙变成去庄子思过,沈清欢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能痛哭着应下。

等沈清欢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沈清雪已经坐上了去庄子的马车。秋叶忿忿不平地抱怨道:“咱们老爷怎么能为五姑娘求情呢?姑娘您才是她的女儿啊!”

沈清欢神色平淡,看不出任何情绪。对于父亲的做法,她并不奇怪。他向来是个极度清醒的人。怎么做最有利,他怎么会不知道?为了她得罪三房甚至是得罪整个侯府,太不划算了。

秋兰用手肘拐了拐秋叶,让她不要再说了。秋叶这才反应过来,立刻噤了声。“姑娘,您想不想吃云片糕?我去厨房让厨娘给您做了来。”秋叶眼睛一转,将话题转开。

“嗯,你去吧,让厨房多做些,做好了你们给母亲和大伯母各送一份过去。”沈清欢到底还是承了王氏和柳氏的情,趁着这个机会报答一二,也好叫她们知道自己是个明事理知恩图报的。

“是,奴婢知道了。”秋叶应了一声,弓步走了出去。秋兰将沈清欢平日爱看的游记找了出来放在桌上,轻声询问道:“姑娘今日可还要看这本书吗?”

沈清欢却摇了摇头,擡头看着秋兰道:“你去把画具拿过来,父亲为我做了主,我总要谢谢他。”

秋兰听了她的话,心头却起了怜惜。她家姑娘太懂事了,虽然才十三岁,但没有半点小女儿情态,也不会伏在父亲膝上撒娇。也怪不了她,从小生母就去世了,父亲又不慈爱。她纵然想撒娇,又能如何呢?

这侯府上下,没有一个人会真心护着她。她注定要和别的姑娘不一样,若她也一味天真,将来还不知道要被人搓磨成什么样。

秋兰按下心思,快步将画具取来,在桌上一一摆放好,站在一旁为她研墨。

沈清欢垂眸提起画笔,脑海中响起了秦淮河畔的歌女咿咿呀呀的歌声。那年上元节,沈瑭带着她们去秦淮河畔赏灯,她还记得那一晚灯火如昼,她和弟弟笑得多快乐。

顺着记忆,她泼墨如画,在宣纸上挥就出了一幅秦淮夜景。秋兰看了不住地赞叹:“姑娘画的真好,这是哪里的夜景,如此美轮美奂?”

沈清欢嘴角噙着笑,想起了灯会上沈瑭给她们买的那串糖葫芦,那是她和沈恪第一次跟着父亲出门,也是父亲第一次给她们买吃食,那时候她十岁,沈恪才八岁。

那是她对沈瑭仅有的美好记忆。那次灯会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出去过,可那一夜的秦淮河,她却终生难忘。

“这是秦淮河的夜景,每年的上元节都挂满了花灯,街上还有人表演杂耍,小贩们在河畔支起小摊,售卖各种吃食,我还记得那糖葫芦裹了一层糖浆,酸酸甜甜,味道好极了……”

“奴婢早就听说过金陵富庶,二老爷在金陵做了六年的官,姑娘这幅画,他一定会喜欢的。”秋兰明白姑娘虽然对二老爷失望,但多少还要顾及父女之情。将来姑娘的婚事,还得仰仗二老爷做主的。

沈清欢搁下画笔,起身伸了个懒腰,满意地看着自己完成的秦淮夜景图,对着秋兰说道:“明日你陪我去书画铺子寻个师傅将这幅画裱起来吧。”

秋兰连忙应了下来,心中也期盼起明日的外出。从前出门的机会都是秋叶的,这还是姑娘第一次带她出去,她自然兴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