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参谋长军师有来头(2/2)
汽车已经降低速度,驶进了一个小城镇,这个小镇的大门口,又是岗楼,又是哨卡,还有铁丝网,三角架,两边隐约还藏有暗堡,里面似乎架着重机枪。
凭第一感觉,这儿应该是营镇结合之地,也就是说,主要是军营在这儿驻扎,但为了解决军人家属和子女生活学习的问题,以及为了方便供给,让附近的山民也搬进来住,从而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可以进行居住和小型贸易的小镇。
不错,这里就是坤沙901团团部所在地。
小镇门口至少放了一个连的警卫兵力。而团长王海生就常年在这里坐镇。从901团部在往里面深入十余公里,便是大毒枭坤沙的“都城”——一个名叫满星叠的小镇。
这是一个距离晚点边境不到8公里的小镇,有273户人家,1600多人,驻军一千多人除外。在离满星叠不远的其它七八个寨子,也同时驻扎着坤沙的部队。满星叠在一个山谷中,长3公里,宽1.5公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水源丰富,森林密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可以说,里面什么设施都有,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而901团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满星叠和坤沙家族的外围安全。至于里面的安全,实际上坤沙还掌握着一支上千人的御林军,由他直接指挥,被称为特种支队,他自己兼任支队长。
这支部队几乎不参与对外作战,就是全心全意保护他的安全。同时,他还威慑那些有不良企图的下属。一旦让他抓到蛛丝马迹,那他的特种支队,就会让你插翅难飞。但在坤沙众多下属中,他最信任的只有两个将领,一是他的军师参谋长张苏泉,另一个便是王海生。关于张苏泉,此人也是颇有来头。
国民革命军于1958年成立特战第一总队,张苏泉为特战总队中的一名军官,顺便讲一下国民革命军的特战总队是隶属于国防部的特殊单位,由作战次长室统筹组成,名义上虽然是属于国民革命军陆军总部管辖,但是实际上是归当时的“国防部长”蒋金国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首任司令为易瑾中将,(其后任首任“国防部”会议特种作战部队指挥部中将指挥官,于1996年1月1日病逝,得年85岁。易瑾中将就是曾参加过淞沪和南京保卫战的著名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3团的一名营长。)第1特战总队队长为夏超将军。
1959年,第1特战总队队长夏超奉蒋金国指示率全队1200人增援滇缅孤军,搭乘C-46运输机途经阳国抵达孟帕寮机场,张苏泉随之来到金四角。由于晚点政府的抗议和莓国的压力,大部分第1特战总队队员于1961年国雷行动(取蒋金国之“国”及CIA台背站站长雷克莱恩之“雷”)中撤退回台,但张苏泉没有走,而是继续留在晚点。
据张苏泉说是志愿留下的,不过湾儿军方30年来一直开饷给其在台的亲人,1989年满60岁退役时还授予上校军衔。从这方面来看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
从1961至1963年这一段时间里,张苏泉曾任原残军副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吕维英所组建的“110特种部队”(其实就是雇佣军)的参谋长。但老巢政治势力变幻不定,这支雇佣兵部队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吕维英独自去了阳国,张苏泉便成为了这支残破不堪小队伍的首领。
1963年他结识坤沙,具有丰富的亚热带地区丛林作战经验的张苏泉很快便成为坤沙军的参谋长,为坤沙训练军队,指挥战斗,战胜了缅泰政府军的数十次围剿。
而一直隐藏在坤沙身边的阿宾,此时才是一个少将副参谋长,并没有什么实权,坤沙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有什么事,都是听张苏泉的,只要他二人议定了就让阿宾去跑腿执行就完了。
但千万不要小瞧了这样的人物,他现在甘心当狗腿子,那是因为他在等待机会。只要时机不到,那么他就会继续隐藏他那锋利的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