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能成为老大并不容易(2/2)
事实证明,坤沙不是关键战役前骁勇善战之辈,却是一个能清醒地在夹缝中求生、擅于治国之人。几年时间,坤沙便尽揽晚点掸邦东部与阳国清迈、清莱、夜丰颂三府接壤的狭长地带,并选择四面环山、地势险峻的万辛德村建立其“独立王国”的“都城”。在这个“都城”中,电灯、卫星电视、液化石油气、电视机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医院、学校、市集、军营、发电厂等配套设施也应有尽有。最为关键的是,坤沙还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力武装队伍,实现了以军护毒,以毒养军。但为了长治久安,坤沙非常需要一些来自正规军的顶尖人才,从而让他的护毒军成为让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
而花国军队素有“陆战之王”的美誉。不光打垮了八百万国军,还和超级大国——莓国、苏印都交过手,从没有输过,摧枯拉朽击败印三,现在“杀鸡也用宰牛刀”,调集数十万大军来兰国“拉朽催枯”。这样的军队才是坤沙最喜欢的,他显然弄不到这样的雄师,但如果能弄到一两名优秀的指挥员,到他的护毒军里当主力团长,那么,周边,无论是帮派军还是政府军,他都不用虚火了。
他现在的军中骨干,大多是刮民党当年败逃到东南亚这一带部队中的低下层军官。如今30过去了,这些骨干,大多不死即老,还能在军中效力的团级以上干部,已经不多了。他们早晚都得回家养老。而谁来做主力团长,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这次派出去的901团团长王海生,已经快60岁了。1950年败逃金四角地区时,是原国军93师特战营的少校营长。关于国军93师,花国读者知道的不多,
1949年,最后一次国共和谈破裂,蒋该死败退至湾儿,那些无法跟随至湾儿的国军部队就成了残军,遗留在大陆,或被收编改造,或自行解散,或被消灭。大部分残军的命运大抵如此,唯一的例外就成了历史和世界的异数,开始缔造金四角的传奇。坤沙和毒品的崛起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的。1950年,元江战役后,刮民党两支残军辗转来到晚点,1600人合并为种花民国复兴部队93师。他们修好电台,跟刚刚逃到湾儿省的刮民党联系,得到的回答是自行解决出路。闻此讯息,全师恸哭,声震密林。从此,国军开始残军的生存历程。
即使是残军,他们也让晚点政府头痛了二十年。晚点政府在与这支残军几次作战败下阵来后,向联合国控诉:“他们是一支拥有美式先进装备,有着十年军阀混战,八年抗日战争,五年内战经验的部队。”仅凭这样的战争经验,晚点政府的雇佣军团怎么打得过呢?但这段残军的辉煌战绩的开始,仅仅因为要“自行解决出路”,要解决生存与温饱的问题。
1950年,为了生存,他们为当地贩运鸦片的马帮护商。三千人马独自面对晚点政府一万二千人的大军。
1952年春节,晚点政府重金雇来原英属印度国际军团,发起旱季风暴。这次攻势双方共计投入兵力十万人,也是迄今为止金四角最大的战事。残军中,许多士兵未死于雇佣军,却死于刮民党督战队。此时,金四角开始武装贩毒。
1961年春,缅军发起湄公河之春战役,意欲彻底消灭心腹之患。来势凶猛,国军93师由此分裂至金四角周边国家和地区,成为残军中的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