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2)
第70章
祁珩还是什么都没说, 将钟菱送回去之后,又赶回到翰林院了。
钟菱特意给他煮了一锅奶白色的大骨汤,一直等到打烊的时间点, 才等到带着一身风雪的祁珩。
钟菱煮了两碗拉面, 喝了一口汤, 向祁珩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小食肆这段时间确实有点风头太盛了。
先是这御赐的暖羹,又是八宝饭的花样营销。
虽然这次出手的唐之玉只是单纯见不得她好。
但京城里一定有其他的眼红的同行, 在伺机想要从小食肆里挖走生意。
反正再过上几日, 韩师傅一行就要回川蜀了。
到时候小食肆的后厨一空,钟菱就得顶上做主厨。
那就更没有时间来研发新菜谱了。
倒不如借此暂避风头,好好休整一下。
……
就如钟菱所设想的那样, 或许是她去唐府送的那两株药材真的发挥了作用, 或许是唐老爷子于心不忍。
总之唐家再也没了动静, 唐之玉也再没有出手了。
那几家铺子虽然还在卖八宝饭, 但是有小食肆的食客寻着名字过去, 却发现和想要的味道不一样,也不再去光顾了。
虽然有食客强烈要求买八宝饭, 但是在钟菱一再坚持之下, 这阵由她掀起来的八宝饭热潮,总算是歇了下去。
过完腊八之后, 年味渐重。
日子虽然平淡,但是一天天过的飞快。
韩师傅搭了梯子,和董宇、孙六一起,给小食肆门口挂上了崭新的红灯笼。
对联是祁珩送来的, 是他祖父祁国老写的。
钟菱一度有些不舍得贴。
这毕竟是祁国老的墨宝, 价值不说千金,百两都还是绝对卖的出去的。
就这样叫这对联在外吹着寒风, 时不时还要溅上些雨雪。钟菱有些舍不得。
但是祁珩反手就又给她送来了一背篼的对联,足够每个房间都贴上一幅了。
很明显这就是祁国老对钟菱在表达善意。
对联挂上之后,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
尤其是苏锦绣和宋昭昭去逛街的时候,买了些颇有过年氛围的饰品。零零散散的给店里装饰上,原本走的简约风格的店里,一下子变得温暖了许多。
韩师傅一家是在过完小年之后的次日启程返乡。
因为大家没有办法在大年夜齐聚,便借此机会提前吃上一顿年夜饭。
吃饭前,需要先祭拜灶王爷。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从凡间重返天上,向天帝汇报人间的情况。
于是人们要在这一天祭拜灶王爷,除去香烛和寻常贡品之外,还要供上些甜甜的糖,好叫灶王爷吃了之后,嘴里甜了,向天帝汇报时,也多说好话。
钟菱这个习俗也实在是有意思。
硬是把灶王爷这一个神明,描绘成了一个爱吃糖果的可爱老头,一下子就接地气了起来。
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灶王爷主管的是饮食的神明。
严格来说,他确实是负责管理食肆这一块“直属”的神明。
钟菱也不敢小觑,她不懂祭拜的具体流程和仪式,便全由韩师傅安排了。
只是在祭拜之时,短暂的出现了一点停顿。
本应该是由当家之人上第一柱香的。
小食肆虽然是钟菱一手从无到有做起来的,但是钟大柱还在,家中有长辈,钟菱便退后了两步,将位置让给了钟大柱。
谁知钟大柱完全没有要动的意思,他朝着钟菱擡了擡下巴,示意她自己上前去。
“铺子是你的,你就是当家做主的人。”
这话叫钟菱有些恍惚,一直到祭拜结束,都有些没有缓过来。
钟大柱对钟菱,也实在是尊重到了极致。
他这话说出口的时候,是将小食肆完全视作了钟菱的独立财产,没有一丝一毫占为己有的意思。
这样的尊重,即使是在后世,都难能可贵。
更何况是这个父母可以将子女视做自己所有物,随意发配买卖的时代。
……
在祭拜完灶王爷之后,钟菱从柜台后面把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拿了出来。
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气,直奔后院而来。
韩师傅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后厨,虽然他说了,因为钟菱给他介绍了梁神医,他要给小食肆打白工。
但钟菱不可能叫他来京城干这半年,两手空空的回家。
她给韩师傅、韩姨和周芸一人包了一个大红包。
从前,钟菱在过年收红包的环节里,都是推辞的那个。
这是头一回她给别人发红包。
韩师傅、韩姨和周芸都摆手说不要。
他们一个说是救命之恩,一个说是能收留她已经是够了。
总是,钟菱一人难敌三嘴,索性硬是把红包塞给了他们,潇洒的去给小孩子们发红包了。
这是发的工钱,还有一些分红。
宋昭昭和阿旭都是听话懂事。钟菱一点也没吝啬,一人给塞了一个大红包。
最后给钟大柱的时候,钟菱已经对那些推辞的话几乎免疫了。
她笑眯眯地把红包塞给钟大柱,语气真诚又轻快:“一开始就是想带您来城里治病,过上好日子。这才开的这食肆,您得收下,没有您,可就没有小食肆了。”
这是真情实感的大实话,她说完之后就甩着手去后厨备菜了。
留下钟大柱握着手里的银子,久久没能回神。
小食肆今天特意打烊了半天,大家坐在店里,好好的吃了一顿。
掌勺的是韩师傅。
虽然只有他们这一桌客人,灶台上比繁忙的时候还要火热。
过年最大的礼节,就是把鸡鸭鱼都掏出来煮上。
钟菱搓着手里的四喜丸子,顺便盯着炖煮在灶上的鸭子。
韩师傅原本是想要把鸭子和鸡都炖汤的,被钟菱拦了下来,把改成了鸭汤和炒鸡。
毕竟鸭汤养胃生津,添上几味药材后,完全就是一道药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