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自蓬莱 > 第122章 紫陌青门(四)

第122章 紫陌青门(四)(2/2)

目录

桌上茶杯下压着一张纸条,谢苏刚刚挪开茶杯看清纸条上的字迹,便僵立在原地。

明无应的字,当然是他早就看熟了的。

纸条上写的却是这么一句话:昨夜你梦游了。

谢苏回头看向床铺,余光扫过床上凌乱痕迹,这才惊觉自己心头萦绕不去的异样之感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是明无应的床。

他昨夜不仅又梦游了,还穿过整个房间,睡到了明无应的床上。

可谢苏此刻全然回忆不起来昨夜发生过什么,顺着纸条上的字一想,觉得耳根都热起来,将纸条扣在掌心,推门而出。

被外面和煦日光一照,谢苏才想起昨日与小神医的约定。

他不知道明无应去了哪里,却知道他一定不会像从前在蓬莱山上那样不告而别,寻了个天清观的弟子,向他询问去藏书阁的路。

天清观的藏书阁从外面看来不过两层,里面却好似用了些术法,远比外面看上去要大得多。

谢苏进入第一层时,只粗略一估,便看出此地的藏书应当不在学宫之下。

明面上他是随长公主的车驾进入天清观的修士,来到这藏书阁阅览典籍也无人盘问,小神医却已经在这里等了他多时,一见他便很不客气地说道:“你来迟了。”

她独自一人占据一张宽阔长桌,手边堆了不少典籍,一边翻阅,一边在空白的长卷上草草抄录。

谢苏走近一看,问道:“你在看关于当年金陵城瘟疫的记载吗?”

“是啊,此疫名为桃花疫,染病者高热不退,身上遍生红疹,一团一团的如桃花一般,七八日便溃烂成疮,疮破之后不出三日,必死无疑。可是凡是进入天清观避难的百姓,都被治好了。”

小神医笔下抄录不停,一手在书中记载逐行点过去,说话时头也不擡。

“我没跟你说过吗?我来天清观正是要寻找当年疫病的治疗之法,收录进我的医书。这部医书写好,我就没有白来世上活一回。”

谢苏问道:“你要我来此处是做什么?”

小神医笔锋一顿,说话之前先四下环顾,见左右无人,示意谢苏凑近些。

谢苏向她走近半步,只听小神医压低声音道:“有这么大的藏书阁不用,岂不是抱着金碗要饭么?”

谢苏听她话中似乎另有他意,并不打断,只等她说完。

“你我要找天下至为阴寒之物,苦思冥想可是想不出来的。这朱砂骨钉大约有些来头,不然也不会在白家传承了那么久,还引得姓柳的一家子混蛋出手相夺,我想仙门记载之中一定能找到些痕迹。”

小神医瞟他一眼,又道:“这藏书阁一共两层,第一层的典籍可随意翻看,第二层却是不许外人进入的。我想这骨钉是件厉害法宝,自然不是随便什么破书里面就能找到的……”

谢苏道:“你是想要我帮你进藏书阁的第二层?”

小神医搁下笔,小声道:“正是!”

谢苏又道:“你想进第二层,恐怕不只是想找这个吧?”

小神医愣了愣,说道:“你怎么知道?”

谢苏笑微微的:“难道这第一层的书,你就已经全部看完了,知道里面并没有关于骨钉的记载?”

小神医也知道自己的话不能令他信服,见谢苏揭破,倒也大大方方答他的话。

“当年瘟疫死人无数,朝廷派下太医主持救治,也不见有什么效果。疫病可不分高低贵贱,是王公还是贫民。连皇宫里都死了许多人,可是凡是进入天清观的百姓都痊愈了,你说是不是很神奇?国师又是如何将他们治好的?可牵扯到太医院,涉及皇家,当时的药方诊录,还有观中事务的一应记录,便都收在第二层,我是看不到的。”

她见谢苏并不答话,急急忙忙道:“我找药方,你找骨钉,我们各取所需啊!”

谢苏知道从典籍中寻找朱砂骨钉的记载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他此来天清观,也想找一找姜红萼口中的那个陆英在观中的痕迹。

小神医说有关观中事务的记载都在第二层,对他而言,倒也确实算是各取所需。

第一层中有不少天清观的弟子读书研习,皆十分专注。

谢苏走在前,小神医走在后,两人手中均是拿着一些陈旧的卷轴古籍,丝毫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到得通向第二层的楼梯外,谢苏扫了一眼那名看守的弟子,继而走到一面高耸的书架之后。

小神医随即跟上去,她医术虽精,修为却是不佳,也不知道谢苏要如何把她带到第二层,只是在身后跟着他。

绕了一圈,谢苏径直从另一边踏上楼梯,小神医心里一惊,目光便扫向那个看守的弟子,耳边忽然响起谢苏的声音。

“别看他,别出声。”

小神医心道,自己走在后面,谢苏如何知道她在看谁?

可谢苏说话,她不敢不听,立刻低下头,随着谢苏走上楼梯,一颗心砰砰跳着,只怕下一刻就被人拦住。

谢苏的步子不疾不徐,那名看守的弟子就好像完全看不到他一样。

小神医屏住呼吸,也从那弟子身边走过,见他连看也不曾往这里看过一眼,心中更是惊奇。

第二层同第一层的格局一致,却不知为何要比第一层昏暗一些,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

小神医一面惊叹,一面趴到了书架上去寻自己要找的记载,一回头见到那个看守的弟子不知何时已经上到第二层,正向着他们走过来,急忙扯了扯谢苏的衣袖。

谢苏却道:“无妨。”

那弟子走到近前,颇为恭敬地问道:“真人需要弟子做些什么?”

谢苏轻声道:“劳你将金陵城中桃花疫时一应用药及诊治的记录找出来,还有观中所有弟子的名录,从以前到现在的都要。”

“是。”那弟子垂首答道,“请真人随我来。”

他将谢苏带到一处角落,又以术法将天清观建观以来的历年弟子名录找出,又行了一礼,这才恭敬退下。

小神医看得瞠目结舌,直到已经看不到那弟子的身影,才悄声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谢苏微微一笑,并不答话,打开一本名录翻阅。

小神医见他打开的并不是近年来的名录,而是一本陈旧至极的册子,有些好奇,但终究记挂着自己的事情,自去查找当年关于疫病的记录了。

谢苏心中对陆英已经有了些猜测,所以先看千年之前的弟子名录。

天清观的传承可要比陈朝国祚长得太多,只是从前也如大多仙门一般,建在人迹罕及的仙山之中,只不知为何选择了出世,此后更少与其他仙门往来。

小神医心中还是有些害怕,找到有用的记载,抄录一段,便要擡头望一望楼梯处有没有人上来,片刻之后才放下心来。

她埋首于典籍之中,终于找到些当时的诊治记录,更是寻到几张桃花疫初初泛滥之时太医院开出的药方,小心捏在手里,向书架尽头走去。

谢苏放下一卷名录,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身形稍稍一凝,自袖中取出了那张方长吉赠他的符纸。

符纸微微抖动,上面缓慢地浮现出一行字迹:国师已从春猎所驻之处离去,或已返回金陵。

谢苏捏住符纸,忽然擡头,望向小神医方才走过之处。

在刚刚那一瞬间,他似乎听到一道极轻的铃铛响声。

天清观外,长街尽头,清风扬起数支帷幔。

空灵幽渺的磬音似从天际传来,不知何时,数名手持莲花或拂尘的童子走来。

吟咏唱喏声中,一辆宽阔宝车缓缓停在天清观门前,自车中走下一位身着玄色衣衫,鹤发童颜的老者。

天清观门中匆匆走出数人,为首之人身形纤弱,急忙上前迎接。

“距春猎结束还有半月,国师这便返回观中,可是有何……”

老者微微一笑,走入观中,这才望向身边的人。

“知昼,观中有贵客驾临,你为何如此礼数不周?”

国师的话中并无责备之意,那位知昼真人却有些愣怔,见国师向长公主所居院落走去,随行跟上,低声禀报。

“长公主于昨日驾临,一应接待皆与往日并无差别。”

国师笑道:“我说的贵客不是她。”

知昼脸色苍白了几分,又道:“昆仑山的丛靖雪前日入观,也……”

国师脸上的笑意更加玄妙:“我说的贵客,也不是他。”

知昼低下头:“弟子愚钝。”

见国师停下步子,知昼小心翼翼擡起头,顺着国师所望的方向看去。

随长公主车驾进献而来的那些仙禽异兽暂都安置在这处院落之中,有一个身量极高的男子背对着他们,手中捏着一把鱼食,向缸中两只白鱼投喂。

知昼又惊又疑,见国师向那男子走去,不敢多问,只得跟上。

国师和煦一笑:“让蓬莱之主居此陋室,自然是敝观招待不周。”

明无应投下手中最后几粒鱼食,这才转过身来,在那如遭雷击僵立原地的知昼真人脸上看了一眼,漫不经心地一笑。

“国师客气了。”

国师上前半步,伸手按在盛有白鱼的大缸缸口。

那水面上前一刻还有鱼食落下的圈圈涟漪,下一瞬就连白鱼也看不到了。

水面如同镜面一般,映出一处昏暗之地,高大的书架之间无数根红线垂落,每根红线上都缀着十几个小小的金铃铛。

小神医被困在红线之中,神情茫然,双眼之中雾蒙蒙的。

却有一个身影穿梭其间,如流风回雪,轻盈之至,自重重红线之中将小神医拉了出来,却连一只铃铛都没有碰到。

国师含笑道:“敢问这一位是蓬莱主的人么?”

“哪里,”明无应笑了笑,“我是他的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