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好爸爸就是我[快穿] > 第59章 偏心1

第59章 偏心1(2/2)

目录

回老家有什么好的,想也知道回去之后,肯定是两个老的拼命要求他们把余志成接走,再没有别的事,她和小豪浪费这个时间做什么?

尤其是这还可能关系好小豪的学习,崔晓娇更加不能忍。

余利却不甘示弱:“怎么就我一个人回去,这看上去像什么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娘俩嫌弃老家,嫌弃孩子爷爷奶奶呢!”

“我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关系到小豪的学习,咱们做父母的就不能给他拖后腿,要回就你自己一个人回去!”

余利叹了一口气:“行,我自己一个人就一个人,你自己留下来看店吧!”

也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回去,也有一个人回去的好处。

崔晓娇性子犟,余利也不想把时间都花费在劝说她身上。

时间慢慢过了中午的饭点,早餐店基本不会再有生意,余利和崔晓娇收拾了一番就关了店,回了家。

当天下午,小儿子余励豪放学回来,余利第一次见到这位被原身夫妻俩捧在手里的小祖宗。

经过了一番观察,余利发现这个被原身夫妻俩视作骄傲的小儿子,其实本质上还是个妈宝男,一回到家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而崔晓娇这个当妈的也乐意伺候这个小儿子,无论什么小事都帮这个小儿子主动干了,让这小儿子一心学习。

以母子俩这般扭曲的相处模式,余利都担心这个小儿子将来会不会变成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就算学习上再聪明,考上大学之后,又该怎么办?

难不成崔晓娇这个当妈的也跟着小儿子一块儿上大学,在学校宿舍当老妈子,继续伺候这个小儿子?

难道等小儿子工作之后,崔晓娇也继续留在他身边当老妈子,让他一辈子都独立不了?

不行,光会读书,就连最基本家务活都不会的书呆子,可不是余利想要的孩子。

不过,小儿子这头暂且放下,现在的重点还是在大儿子余志成身上。

第二天一大早,余利就独自一个人买了回原身老家的火车票,一个人坐上回家的火车。

花了两个小时到了老家县城,余利紧接着又坐上回镇上的中巴,费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到镇上。

之后,按照记忆中熟悉的小路,余利独自一个人走在回村的路上。

等余利站在老家家门口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中午的饭点,他已经闻到屋里传来的阵阵饭菜味儿。

余家院子敞开着没锁,余利直接踏进去,进了屋子。

屋子里的光线突然弱了不少,察觉到这一点的徐佩兰朝门口看过去,然后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妈!”余利冲着徐佩兰喊道。

徐佩兰惊喜地应了一声,赶紧迎上去:“你怎么突然回来了?怎么也没提前向我和你爸说一声?早知道你今天会回来,我怎么也要多做几个你爱吃的菜才是。”

想到今天中午家里的几个简单的菜,徐佩兰就想要让老伴赶紧去镇上多买几个熟食回来加菜。

算一算,儿子都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过家了。

“没事,你做什么菜,我都爱吃。”余利把身上背的包放下,自己拿起水壶倒了一杯水喝起来。

“爸和志成这孩子呢?”

徐佩兰从柜子里拿出一些小零食放在茶几上,随口答道:“他们爷孙俩去水库那边了,待会儿就回来。”

“嗯。”余利没有动零食,而是吃了个山上摘的野果子,城里没有卖,是原身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小豪和他.妈这趟没有回来嘛?就你一个人?”徐佩兰问。

“是啊,小豪他周末还要上补习班,怕耽误他学习,他.妈就留在店里看店,也省的直接关门歇业了。”

“那也挺好。”徐佩兰犹豫了一会儿,又开口:“儿子,你这趟回来,是来接志成去城里的吧?”

徐佩兰心里也知道儿子儿媳对志成这个大儿子并不是特别在意,所以心里有些担心他们不乐意把志成接到他们身边照顾。

余利扭头看徐佩兰,点头:“是啊,你和爸都开口了,志成也是我儿子,我当然要早点替他做打算,把他接回去。”

没想到儿子直接开口应下,徐佩兰有些惊喜地笑了:“那就好,我就说嘛,这孩子就该早点跟在你们身边,在城里看看有没有什么路子,让他学点东西,别年纪轻轻就没事可做,将来游手好闲惯了,连自己都养不活。”

余利点头,赞同徐佩兰的话:“都是你和爸替志成着想。”

“志成是我们和你爸的大孙子,我们不替他着想,还有谁替他打算……”徐佩兰突然停住,有些尴尬。

这些年来,可不就只有他们老两口替这个大孙子着想,就连孩子亲生爸妈,都不管的嘛!

当着余利的面说这句话,徐佩兰也是不小心随口说出来的。

余利却没在意这句话,反而反省道:“这些年是我这个当爸的疏忽了,孩子都这么大了,才终于想起他。”

徐佩兰又一次惊讶地看着几个月不见的儿子,没想到他竟然还有反思的一天。

就在这时,余洪海和余志成爷孙俩进了家门。

“爸!志成!”余利起身,冲两个人打招呼。

余洪海和余志成都惊讶地看着突然出现在家里的余利。

一旁的徐佩兰开口招呼:“都愣着干啥,余利他刚刚才到家,没一会儿你们爷孙俩就回来了。”

“好了,人也到齐了,一家人先吃饭,吃完饭填饱肚子,你们再好好地坐下来慢慢聊。”

三个男人跟着徐佩兰来到饭桌上,饭桌上早就已经摆好煮好的饭菜,都放凉了一会儿,现在这个温度正适合入口。

徐佩兰给余利舀了满满一大碗饭,又盛了一碗鸡蛋汤,生怕他客气一样。

余家的饭菜很简单,除了鸡蛋汤之外,就是一个炒肉片,和一个炒青菜,青菜都是自家地里新鲜摘来的。

虽然菜色简单,但是徐佩兰掌厨多年,手艺不错,食材又新鲜,所以味道自然不差。

余利将徐佩兰舀的那满满一大碗饭全都吃进肚子里,看得徐佩兰是高兴得很。

最后,桌上的饭菜被四口人吃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剩。

解决了午饭,徐佩兰拦着家里的几个男人,非让他们去厅里休息,她自己一个人收拾碗筷。

几个男人都拗不过她,只好一块儿回了厅里,坐着喝茶消食。

要洗的碗筷不多,手脚麻利的徐佩兰很快就清洁好,也离开厨房回到厅里。

“爸,妈,我这趟回来就是接志成去城里的。”余利主动提起话题。

早就知道这件事的徐佩兰没说话,一旁的余洪海则是和老伴一开始的态度一样,惊讶地望着余利这个儿子:“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这有什么好说谎的?”

余洪海抽了口烟:“那就最好,你把志成接到身边,对他来说才是好事,不然一直跟在我们两个老的身边,将来又能有什么出息。”

“你说的是,我也是这么想的,志成年纪还小,刚刚初中毕业,总不能真一直在家里混日子。”

“志成,你觉得呢?”余利问一直没开口的余志成。

“啊?”被点到名字的余志成放下手里的花生,看起来有些憨,随口答道:“我随你们安排就好。”

余志成这么多年以来,都没去过市里,心里不免对外头的生活有些好奇甚至是向往。

当然,要是不能去城里,而是让他一直留在爷爷奶奶身边,他也不会拒绝,毕竟这是他最亲的两位家人,能陪着他们,也不是坏事。

余利看了看这个憨厚的大儿子,心里着实是觉得原身夫妻俩不干人事。

看着就单纯憨厚的大儿子,他们竟然也舍得这么多年一直冷漠以待,把人丢给长辈就不管不问。

“你问他有什么好问的,他倒是怎样都可以,你别担心他会反对。”徐佩兰在这时开口,根本不认为余利需要询问余志成的意见。

他就是个孩子,事情还不都得大人来给他安排。

“没事,孩子不反对就最好。”

“对了,这事,志成他.妈不会反对吧?”余洪海又想到崔晓娇这个儿媳妇,有些头疼。

比起儿子,这个儿媳对志成这孩子更加排斥,就因为记恨当年难产的事情,也是个小心眼的,亏她还是当妈的。

前阵子开口向儿子儿媳提出,让他们把志成接到他们身边照顾,老两口最担心的,就是崔晓娇这个儿媳会反对,不乐意。

“你爸说的是,你媳妇对这事又怎么说?”徐佩兰也跟着问。

余利摆摆手:“家里的事我能做主,问她做什么。”

老两口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心里惊奇。

他们这儿子,还有这样“一家之主”的一面?

“这可是你说的啊,别到时候把志成接进城里,结果你那媳妇不愿意,再把志成送回来。”

“就是,志成是你们的儿子,不是什么物件,你们别说话不算话,到时候又反悔,把我和你.妈溜着玩。”

“爸,妈,你们想什么呢!既然我都已经决定把志成带在身边了,又怎么可能会反悔呢?”

“哼,最好是这样。”余洪海抖了抖烟灰,接着问:“等你把志成接进城里,你接下来要怎么安排他?”

“志成虽然没考上高中,但是这么年轻,好歹也得趁着这几年学点东西,免得将来什么都不会,连工作都找不到,养不活自己,只能回来种地放牛吧!”

徐佩兰也盯着余利看,等着他的答复。

倒是余志成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太关心,接着吃他的花生。

听到余志成掰花生壳的“啪啪”声,余利将他思索了一天的答案说出口:“我觉得志成这孩子还是要读书。”

“读书?可是他成绩太烂,也没考上高中啊!”

“他从小到大成绩就不好,也就小学的时候及格过,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子,要不你再好好想想?”

老两口对余利的打算不太赞同。

就在这时,刚才还只顾着吃花生的余志成也终于跳出来,摇头道:“不要读书,我看着书就晕乎,平时上课根本就听不懂老师说什么,继续读也是浪费时间。”

余利没有被三人说服,继续说他的打算:“志成之前成绩不好,说不定就是因为农村的师资不行,要是去了市里,有好的学校好的老师,成绩未必不能提上来。”

“其实花钱走点关系,也不是不能把志成塞进市里的普通高中,让他继续读书,将来也有个参加高考考大学的机会。”

就算公立高中不好运作,市里也有好几所私立高中,只要肯花钱,总能有路子把人塞进去。

余利可不打算按照原走向那样,就将余志成粗暴地随手塞进一家技校,让他在里头慢慢学坏。

“真的?志成还能继续读书?”徐洪海有些意动。

比起早早就开始工作,那自然还是继续学业,对大孙子将来的发展更好。

“这能行得通吗?就算能行,肯定要花不少钱吧!”徐佩兰看着大孙子,也有些心动,就是担心钱的问题。

余利却不觉得给大儿子花这笔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毕竟原身夫妻俩这些年花在小儿子余励豪身上的钱,可要多多了。

“肯定行得通,只要是为志成好,花点钱又有什么不行的?”

“对了,爸,妈,这一次,你们俩也跟着我们一块儿去市里住吧!”余利又抛下一个令在场三人都惊讶的提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