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1/2)
番外一
陈年年小时候曾怀疑过她到底是不是爸妈的亲生女儿,要不是她长得跟父母越来越像,这个疑问会一直留在她心里。
她和父母的性格南辕北辙。
陈年年从小就喜欢折腾,而父母都是随遇而安的性子。
陈年年听亲戚说起过陈爸陈妈结婚五六年一直没孩子,比他们结婚还晚的夫妻,孩子都能说话了,亲戚朋友都替他们着急,催他们两个都去医院检查,两边的父母找来的土方子叠起来有一摞厚。
但是,陈爸陈妈一点也不着急,一次医院也没去过,一张土方子都没试过。他们不觉得没孩子有什么不好,每当亲戚朋友问起,他们都说:“顺其自然。”
结婚的第七年,陈年年来了。亲戚朋友们长舒一口气,都替他们开心,但夫妻俩也没显得多激动,问起来还是那四个字——顺其自然。
九个月后,陈年年出生。因为陈妈孕期中爱吃年糕,陈爸大手一挥,给女儿取名陈年糕。两边的老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哪儿有女孩子叫年糕的。孩子的奶奶拍板儿,改成陈年年。
陈爸在罐头厂上班,陈妈在酒厂上班,一家三口住在罐头厂的职工宿舍。那是罐头厂的第一批工人自己修建起来的宿舍,也是罐头厂第一个职工宿舍。
房间很小,十平左右,放下一张双人床,一个衣柜,再摆两把椅子,空间就所剩无几了。房间里没有厨房和厕所,每层楼有一个公共厨房,楼下有公共厕所。
陈年年的记忆中去厨房做饭是要抢的。五六点正是做饭的时间,慢一步,排队就要排到七点钟之后了,吃上饭也快八点了。他们家从来没在八点之前吃上饭。
“妈妈,你就不能早点去吗?”有一次陈年年实在憋不住,说出心里话。她每天到六点多,肚皮饿得呱呱叫。
陈妈靠在床头打毛线衣,头也没擡,淡淡地说:“我尽量吧。”
过了几天,陈妈发觉不对劲。她下班路过厨房,排队的邻居主动叫住她:“秀梅,你要做饭吧,你先回去准备准备,我这个位子给你,快点啊。”
那段时间厂里在进行思想整风,每天清晨和中午的广播都是相关内容。陈妈跟陈爸感叹:“我还以为天天放广播没人听,你别说,还真起作用。对大家的思想影响还是蛮大的。”
一次两次帮忙,陈妈都接受了,但是她发现事情走向不对劲,这些邻居看她的眼神都有些同情,甚至还有人跟她说想开点。
“你一说,我也觉得不对劲。”陈爸仔细想了想,这几天车间的工友言语间似乎也在同情和安慰他。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们问了邻居才知道,陈年年跟同学说她生病了,身体不好,每天晚上都要吐好多血,为了佐证她说的都是真的,还拿着小手绢捂着嘴咳嗽。
这些同学大多数罐头厂职工子女,回家跟父母一说,好多户人家都知道陈家好不容易得来的闺女得了大病。可怜哦,能帮忙就多帮忙。
陈年年还庆幸自己略施小计就成功在八点之前吃上晚饭,没想到三四天内,陈爸陈妈发现她在外面撒谎。这是她折腾出来的第一件大事,最后以被提溜着去同学家解释道歉结尾。
从此,陈年年开始了她的折腾生涯。
上初中的时候,在学校操场发现一枚铜钱,她早就听说学校以前是坟场,猜测,召集几个同学去学校挖铜钱,最后被学校发现,全校批评。
高中毕业后,陈年年没有继续学业,陈爸安排她进罐头厂接班。肉卷车间工作量大,又闷又热,陈年年一双手泡得皮肤起皱。
她不甘心一辈子待在车间,“爸,能不能想办法把我调出车间,你看我这双手,都成鸡爪子了。”
陈爸脸上永远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默默地喝下两杯酒,说:“你去的是先进车间,工资要比别的工人多五块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