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2/2)
二舅妈客气地笑,夸乐乐几句,心里把赵丽和赵言恨上了,都是侄儿,没见赵丽和赵言给过小伟什么。
二舅妈越琢磨心里越不平衡,再一看这间宴会厅,布置得金光璀璨,到处都是花,看得人眼花缭乱,心头如同打翻老陈醋,她跟二舅嘀咕:“一个丫头片子过百天,搞这么大阵仗,还不是个丫头片子。”
方晴和江铮一桌一桌敬完酒,宴席进行大半,方晴预先单开了一桌菜,两人坐下来,有些菜都凉了,不过不耽误吃,比吃其他桌的残羹剩菜强多了。
方晴爱吃红烧肘子的那一层皮,软软糯糯,肥而不腻。
“以前罐头厂还研究过把这个肘子做成罐头。”
“这么大的罐头?”
“......”方晴被核桃包噎了一下,“肯定不是一整只肘子啊,怎么塞得进去。就是研究这个味儿,里面适当装点肉。”
江铮也觉得好笑:“没做成吧,没看到过有买的。”
方晴摇头:“味儿调出来了,就是拿不准肉的比例。那时候猪肉很紧俏,厂里觉得跟红烧肉区别不大,就没生产。”
单开的这一桌只有他们两个吃饭,剩了不少菜,方晴想了想,还是让服务员打包。魏三妹在送亲戚,回头看见了,撇了撇嘴。方晴一扭头,魏三妹的表情来不及收回,两人看个正着,方晴淡定地笑了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花了钱买的,又不脏。
方晴在库房清点去年留存的夏装,张芝敲门说童装店里有个客人点名要见她。
“我当是谁呢。”
陈年年双手环抱胸前,笑说:“我就不能找你?”
她的气色比上次在照相馆时好多了,找回了几分从前的妩媚飞扬。
方晴笑:“能,怎么不能,来者就是客,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有什么能为你服务的?”
陈年年说:“你见过我儿子吧,我来给他买几套衣服。”
方晴选了六套,陈年年留下了其中的三套。
“我就说还得上你这儿买童装,你以前靠着这童装店也把我挤兑得够呛。”
“这话我听不懂,买童装的跟上你那儿买时装的,都不是一批人。”
陈年年指了指两家店之间的小门:“可是很多家长在你这儿买了童装,顺便就去旁边看看时装,你说有没有关系?”
方晴心里是有些得意的:“你那家店准备怎么办?看你也没打算转租出去。”
她好不容易才弄到一个店面,不到非不得已,绝不会放手,陈年年说:“不卖衣服了,我只会买衣服,不会卖。”这话是真的,她也不是故意进劣等货,都是被批发商骗了。
“我打算卖内衣。”陈年年靠近方晴,小声说,“有没有兴趣参一股?”
又能拓宽一门生意,方晴心有所动,但面上保持着镇定:“内衣.....得去汕头、中山那边找货源吧,那边内衣厂多。”
“没有省内的门路吗?”
方晴想了想,眼睛一亮:“说不上门路,倒是有这么一家厂子。”
她立马给吴珍珍打电话,吴珍珍在临市打算收购的厂子就是一家内衣厂。
“到底是我瞌睡,你送来枕头,还是我瞌睡,你送来枕头?”吴珍珍笑道,“这家厂子的内衣做得还不错,不比广东货差,就是款式上要跟进。我就是犹豫,要是改成服装厂,会不会浪费厂子的底子。不过,我最多能给你们开两条线。”
晚上,方晴跟江铮提起这门生意。江铮还纳闷:“你不是跟陈老板合不来吗?”
“做朋友,我们肯定是合不来的,做生意,那就不一定。”方晴说,“我猜她肯定缺资金,不然也不会找上我。”
“你觉得这生意能做吗?”
“省内工厂拿货,可能比不了广东那边的价格优势。”
方晴说:“我跟陈年年大致算了一下,省内拿厂家直供,我们把价格订得低一点,走薄利多销,应该还行。”
“你想好了就行。”
“不怕我投资亏了?”
江铮在虚空中弹她脑门儿:“亏了再挣,我们两个又不是挣不回来。再说了,我相信你的眼光。”
过了两天,方晴做东,请陈年年和吴珍珍去华味阁吃饭,好好商量内衣生意。
陈年年想法多:“现在时代越来越开放了,不能局限于老式内衣,我看国外的杂志,那些胸罩才好看,外国人都做出花样来了。”
她带了一打杂志过来,方晴和吴珍珍都喜欢带蕾丝边的。
方晴也有她的想法:“胸罩都是背后扣的,对要喂奶的妈妈就很不方便,我们可以做前面扣的。”
“对对对。”陈年年深有同感,“还可以做加厚的,涨奶的时候可以吸一点,免得渗出来了,尴尬得要死。”
“还可以做大码的。”方晴店里的大码衣服销路特别好,第一次卖就积攒了回头客。回头客还带朋友来买。
三个女人谈得很投机,越聊越激动,恨不能第二天生产线就开工,第三天内衣就上架。
方晴还在哺乳期,只喝白开水:“我以水代酒,祝我们合作愉快。”
三人碰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