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九零之小富即安 >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1/2)

目录

第三十九章

陈年年跟章攀吵了一架,原本打算睡一觉,也睡不着了。章攀出去应酬了,陈年年一个人在家越待越心烦,开车去了商贸城。

花间现有两个店员,人手足够充足,不需要陈年年这个老板每时每刻在店里盯着。现在客人没之前多,一个店员就够了。陈年年这几天在考虑要不要辞退后来请的那个女孩子。那女孩儿似乎察觉到了,上班特别卖力气,陈年年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才合适。

在店里坐了一会儿,没客人,无聊得一直打瞌睡,她站起来活动活动。

宋彩接待了一个大客户,一口气买了十七件,她恭送客户出店门,看着客户上了电梯,才回店。一转身,跟陈年年的视线撞上。宋彩笑着点头示意。

宋彩不喜欢花间的老板,因为花间跟羽飞抢生意,羽飞生意不好,她的提成就少了。后来,她得知花间的老板和方晴都是从罐头厂出来的,还做过室友,不喜欢就变成了厌恶。没有情分也有缘分,至于下死手吗。

方晴想得通,还开解她,做生意肯定是有对手的,我们店生意好的时候,其他店不也是干看着嘛,指不定心里怎么骂我们呢。陈年年人不坏,是恰好我们成同行了,同行是冤家,她不是故意针对谁。别把心里想的都放在脸上,会吃亏的。

一连串哒哒哒的高跟鞋踏地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一听就知道是陈年年,整个三层,数她最喜欢穿高跟鞋。

陈年年也没进来,站在店门口:“你们老板呢?你一个人看店?”

宋彩还是把方晴的话听进去了,面对陈年年,神态自若:“出去了。”

陈年年看着新上的指甲油,不经意地问:“又去哪儿倒腾新货了?”

“这我哪儿知道。”宋彩没承认也没否认,让陈年年自己个儿琢磨去吧,她才不会说方姐到底去干什么了。

工作日下午三四点,店里客流量最少,方晴摸出经验了。她和江铮翘班,来新开的电器城买空调。他们的一个老顾客在电器城上班,知道他们在装修房子,跟他们讲这个季节买空调最划得来,比夏天买要便宜几百块。

他们在电器城转了两圈,最后照顾了老顾客的生意,定下三台美的牌的空调,一台立式放客厅,两台挂机分别放两间卧室。

三台空调一共一万三。

方晴跟老顾客说:“赚钱那么难,花钱一眨眼就花出去了,这钱真是不经花。”

其实,方晴一点没觉得心疼,只觉得爽快。她从小就特别怕热,夏天一来,她就睡不好觉。方晴这么不爱哭的人,被热哭过几次。跟江铮结婚,正好到了夏天,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更热。一开始想着是新婚,两个人肩膀挨着肩膀睡,后来实在太热了,跟背后着火一样,方晴跟江铮划三八线,不许越界。

现在终于用上空调了,再也不怕过夏天了。

方晴也想给老房子装上,江铮去打听了,才知道暂时装不了。和平巷那一片是老电路,还没改造,电力带不上空调,搞不好一开空调,半条巷子都跳闸。

外婆一听就鼓眼睛:“不要空调,我们年纪大了,不像你们年轻人火气重,我们老年人怕冷。哪儿有我们自己享受,让别人家停电的。出去都让人戳脊梁骨。”

方晴说:“是暂时不买。和平巷这一片肯定要旧城改造的,以后再买。”

外婆连忙摆手:“以后也不要,钱多烧的。你们挣钱容易啊?不能这么乱花。一台挂机就是两三千,还有电费,一个月要几百吧,买得起用不起。我们吹吹电扇就挺好的。我和你们外公年轻时候,电扇都没有,只有蒲扇,还不是过到现在了。”

李婷过后跟方晴说:“空调你们就别买了。等巷子改造了,我们买。到时候老太太肯定第一个用的。现在家里打电话最多的就是她,这两天又跟罐头厂的老同事联系上了,听说以前还追过老太太,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你是没看见你外公的样子,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方晴笑得咳嗽起来。

方晴和江铮做起服装生意后,手头渐渐宽松了,给家里添了电话,买了影碟机,日常开销他们两个分摊了一半。一笔一笔李婷都看在眼里,她和丈夫跟着老两口一起享后人的福,她不觉得亏心。方晴和方雨长这么大,他们费心又费力,怎么养儿子,就怎么养方晴方雨。

但是,方晴和江铮过完年就要搬去新家了,真正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不好再经常给娘家添大件了。李婷相信方晴要往娘家搬,江铮不会有意见,不是方晴多厉害,能拿捏住丈夫,是江铮厚道,但是他们做长辈的不能仗着女婿厚道就得寸进尺。

新房子已经装修好,硬装软装到位,通风两三个月,过了春节,方晴和江铮就要搬新家了。

外婆买菜回来,遇到关系好的邻居都在问她什么时候贺新房。

三江的习俗搬新家那天要请亲朋好友来贺新房,主要的活动是吃酒席和打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遵从这些习俗了。

外婆看方晴他们还没有提起贺新房的事,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打算的,她没把话说死:“还早着呢,到时候跟你们说。”

说是时间还早,已是十二月了。

到了年底,要处理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方晴先前还没觉得十二月跟其他月份有什么不同,她只想到一个年底要关账。

江铮掰着方晴的指头跟她数,除了账目,还要盘点物资,整理票据,核对交的税,除此之外,跟各厂家、广东那边大档口的老板的关系要维护,到年终了,要请他们吃饭。马上又要下春季服装订单,要安排年后的新品,这就涉及到新的一年预算。

桩桩件件都是要紧事。

方晴倒在床上,哀嚎:“事情也太多了吧。”

方晴和江铮都有各自的合作关系要维护,江铮要去广州,时间充足的话,还要去浙江,方晴主要是请杨芃和吴珍珍。他们两个不能同时离开,宋彩一个人肯定是没办法管两家店。按照行程长短来决定,江铮先广州,他回来之后,方晴再去省城见吴珍珍。

这次方晴去火车站给江铮买票,软卧。有次江铮说漏嘴了,她才知道后来几次江铮一个人去广州,买的硬座票,硬生生坐了三十多个小时。

她都不知道怎么说他了:“你那屁股不是肉长的,是铁做的?我们家是缺那几百块钱上福布斯榜?”

江铮一走,方晴发现事情更多了。盘点物资、整理票据这些都落到她和宋彩头上,只要店里没客人,她们俩就在忙活。陈年年几次过来想找话茬儿,都没找到机会。

晚上回到家,方晴躺到床上跟江铮通电话。广州在十一月办了服装展,规模还挺大的,方晴听着更加惋惜,十一月的时候,沈立飞跟他们说了,但是他们脱不开身,就没能去。

“明年还办,明年一定去。”江铮说。

沈立飞的老板见服装厂经营不错,扩大了服装厂的规模,接到了国外订单。江铃升任了小组长,涨工资了,搬去了双人宿舍。

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几个龙头牵头在广州办了一场服装业的年终酒会。江铮的朋友给了他两张邀请函,江铮带着沈立飞去了。酒会办得很盛大,不止是广东服装行业的,还有从江浙沪赶来的。很多行家都在预测服装业在明年和千禧年的走向。

江铮游走其中,听了一肚子各个行家的分析预测,综合来看,欧美影响可能会减弱,日韩影响会加大。

江铮说:“几家大的纺织厂都自创品牌开始转型了。以这些厂的实力,三四年,就能抢下一块市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