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莫比乌斯 > 第16章(三合一)

第16章(三合一)(1/2)

目录

第 16 章(三合一)

年少的时候不谙世事,以为坐在咖啡店里端着咖啡杯手边摆着电脑的职场精英是世界上最潇洒快活的存在,所以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开一家咖啡店。但真到自己进入社会了之后才发现,在路边的咖啡店里抱着电脑、靠灌咖啡提神的,大多是苦逼的24小时待命加班人。而能让人感到安逸的,不过是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溜达,不用担心领导随时会发消息过来的在路边的马路牙子上蹲着抽根烟。

虽然我的确不抽烟。

早上起来遛了个狗,把可爱送回家慢悠悠的吃了个星巴克的外卖,我又重新出了门。一到九月,再也没有了夏日独有的闷热气息,空气里都透着干爽。我沿着小区外的街道一路往南走,直到走到了一条相对宽阔的大路的街边。虽然打小在北京长大,但熟悉的依旧只是自己家附近的一亩三分地儿。此刻我不知道脚下的路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我在哪里。

但我不在乎。

我在路边高高的马路牙子上蹲了下来,凝视面前的车来车往。

街边的行人行色匆匆,过于悠哉的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样的反差感让人觉得很不真实,却有种上帝俯瞰众生的快乐。

这样的放空大概持续了不到二十分钟,蹲到腿麻我被迫结束了这种快乐。我撑着大腿站了起来,感觉两条腿都在打晃。

空气是难得的好,无比适合点根烟随便在哪儿蹲一下午。但直接蹲着又显得有些奇怪,容易被人误解像是在随地大小便。

昨晚看到烟盒上那行字我像是突然打通任督二脉般得到了某种安慰,恍然觉得生活有时候也不用计较那么明白。人嘛,犯不着和自己较劲。我二十四岁,行动自由,能吃能睡,未来可期。

月度酒会的报告交完,小王总让我接着跟杨昊的项目,同时又分了个数据监测的活儿给我。也是要写报告,还是中英文的,但这次不怎么着急,九月的月底才due。数据可能需要爬虫,我有点无从下手。周一上午,我本来是想去找他给我指点一二的,结果刚到公司就听说他人又飞去了外省。

做我们这行的,出差虽然比不上周柏琛他们券商狠,但也是经常的事儿。也就是我和祁珩刚入职,才能在公司的大办公楼里驻扎了这么久。等稍微熟悉了公司业务,估计也就要被派去前线,从现在的做后勤整理报告转换成到实地跟项目。

我正一筹莫展呢,杨昊忽然打了个电话来,叫我去他的办公室。

我抱着电脑匆匆忙忙赶到他的办公室门口,而就是这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杨昊已经接起了别人的电话。我识趣的没有走进去,选择了站在门外候着。

来,小谭,进来。

我昨晚睡得早,有好几条许琦发过来的消息没读。我正低着头点开她发来的一个搞笑视频的链接,冷不丁的听到杨昊的召唤,连忙把手机揣进兜里推门进去。

屋子有股淡淡的烟味儿,我下意识的屏住呼吸。不像是普通的烟草,倒像是电子烟特有的甜腻的、劣质香精的味道。

好像是绿豆沙味儿。我抱着电脑站在他的办公桌旁,默默地想。

杨昊正对着电脑忙碌,甚至没顾上给我一个眼神。他桌上的东西很多,但不乱。成堆的资料和书籍立在一侧,几乎占据了小半个桌面。

哦你还带了电脑。大概是几分钟后,他终于顾得上擡头瞥我一眼。但他也只是匆匆一瞥,就又重新看向屏幕,直奔主题。我找你是想张罗,咱们团队今晚一起聚个餐,你去订个餐厅。欢迎一下你和小祁,你俩也正好借这个机会和大家熟悉一下。

手上抱着的电脑瞬间成了摆设。完全是意料之外,我愣了一下,点头说好的。

杨哥,那定什么餐厅?

你看着办。

好的,那我征求一下团队里同事的意见。

杨昊的眼神从电脑屏幕上移开,擡起头看向我,笑了笑。不用问他们,你直接定就行,看你想吃什么。

大概就是杨昊笑的这一下让我错误的感受到了他的和蔼可亲,我说完好的之后福至心灵,早上想要问小王总的问题脱口而出。

话也说完了,我才意识到在跟我交代聚餐的事情之前,杨昊还在忙着打电话。此时找他请教问题,多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我只能挤出来更加卑微的笑意,希望他可以帮我答疑解惑。

杨昊顿了一秒,清了清嗓子,背景给我看一下。

我还在愣着,大脑快速反应他嘴里说的背景指的是什么。

杨昊又重复了一遍。

王总邮件给你发的报告背景,给我看一下。

餐厅最终定在了公司楼下的一家烤鸭店。公司附近步行距离能到的,还要有十五个人的大包间的,我也确实没什么可以让其他同事挑选的其他选择。

杨昊的指点就是靠谱,小王总交代的活儿我总体进展顺利。我准点下了班,和祁珩一起先下楼到了餐厅,招呼后续过来的同事。

就算是入职了将近两个来月,对大多数人我都只有个模糊的印象,可能是彼此在楼道里打过照面,又或是一起在卫生间里的水池子边洗过手。祁珩也是如此。我俩站在门边上,对着接二连三进来的同事叫不出名字,只能脸上挂满了笑,点头哈腰的哼哼哈哈,试图用模糊处理的声音来掩饰其实并不知道对方姓氏的尴尬。

杨昊来得也挺早。他下午好像是出去开会了,身上穿着西装外套,手里还拎了个提包。

你俩怎么在外头站着呢?他拍了拍祁珩的肩膀,看向我问道。

杨哥,包厢在里面有点偏,怕大家找不到,正好我俩下来得早嘛。

没事,走走走,咱们先进去。他招呼我们往里走。这个点吃饭有点早是吧?但估计大家都着急回家,也不能太晚。哎,你俩平时都怎么上班啊?

开车。

我和祁珩异口同声。

杨昊讶异的挑眉。哦,你俩都是北京的?

我俩再一次同时嗯道。

啊,那真挺不错。杨昊啧了一声。北京现在买车这个号儿,是真难摇,连新能源都要排上个五年十年的。

杨昊手里的项目是今年公司的重中之重,大王总几乎派了部门里三分之一的人参与。其中有三个人今天还在出差,因此今晚算上我和祁珩,包厢里一共有十四个人。屋子里的同事三五成群的聊着天,杨昊进来之后一直在忙着回复手机里的消息,祁珩起身出包厢找服务员点菜。我坐在圆桌最靠门口的位置,有点百无聊赖的四处观察。看屋里的屏风,看头顶的吊灯,看桌上已经摆上来的水果拼盘。一不小心视线偏移,就和坐在我旁边的林媛媛目光交错。

四目相对,社恐人本能的反应,自然是躲闪。虽然和林媛媛一起办了月度酒会,但其实和她单独一共也没说几句话,此时让我去想该主动和对方开口聊些什么实在是强人所难。但没办法,既然已经是社会人了,也不能这么没礼貌。我只好强迫自己的目光在她身上驻足,扬起热情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菜刚上了两三盘,杨昊就被电话叫走了。看起来是个急茬儿,他连说了几声抱歉,告诉大家单他出去的时候会提前买好,祝大家吃得尽兴。

杨昊出去了之后包厢里气氛活跃了不少,坐在祁珩身边的是部门里比较年长的张处,也是项目的副组长。她拉着我和祁珩端着杯子以茶代酒,对着一群人做自我介绍,然后和在座的每一个同事逐一认识。只可惜一次性需要认识的人实在太多,转了一圈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就像是漏水的木桶,还是几乎什么都没有记住。

介绍到了林媛媛,张处笑着说这个你应该已经认识了吧。

认识认识。我点头如捣蒜,叫了声媛媛姐。

媛媛比你们就大一届,你俩有什么不清楚的,多和她请教请教。我和祁珩连连应声,端起手里的茶杯向林媛媛示意。

因为和林媛媛就坐在临桌,席间也就不自觉多聊了几句。大多都是她主动挑起话题,毕竟作为新人,出于礼貌很多事情我也不好开口谈起。比如对方住在哪儿,怎么来上班,这种同事间最初熟络起来绕不开的对话。

入职之前找房子的时候,我挑选的条件就是离公司驾车15分钟左右、离地铁站也不会太远。每周有一天限行,我也没有把握我爸周周都有时间过来给我换车,总是要准备好坐公共交通的pn b。

说来也巧,林媛媛居然就住在我对面的小区。

你也住荣华一里?问起我住在哪儿,她一脸惊讶。还真是巧,杨哥也住在荣华一里,有时候早上去地铁站我俩能碰到。哎,倒是从来没在地铁站遇见过你?

我没答,保持着脸上礼节性的微笑。入职之后,除去有一周我爸出差没过来换车我打了车,其他时间我都是开车去上班。如果不是被问到没有办法避免,我并不是很想直接告诉对方我开车上班的事实。

餐后的水果上了桌,一群人还没有散场的意思,不知道是出于礼貌谁也不好意思先提,还是大家真心实意的想要多聊一会儿。

小谭,吃完饭了吗?麻烦帮我把包带回公司,谢谢!

杨昊的消息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过来的。我这才注意到,他出去的时候匆忙,进来时候手上的提包被遗落在了包厢角落的沙发上。

我回了句好的,站起来和众人交代了一句,就拿了杨昊的包匆匆往外走。

外面的天色已经黑透了,公司大楼的窗户有一大半都还亮着,我拎着包上了十三层。包不沉,里面应该没有电脑,只是一些文件。

杨昊的办公室敞开着大门,他人正举着手机打电话。我走在门口刚要上前敲门,就听到他和对方发生了争执,语气不是很好。好像是现场和甲方的对接出了什么问题,我也没太听明白。对方不知道说了什么,一下子激怒了杨昊,他腾的一下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吓得门外的我都下意识后退了一步。

这有什么好谈的?之前不都开会说好了的事吗?三天两头的让人返工,你到底前期是怎么和他们谈的?

这个时候进去送东西感觉是不太好,但是我又担心杨昊着急要提包里的东西。我在门口踌躇了片刻,等到里面杨昊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下来,重新走到门口敲门。

杨昊此时已经重新坐了回去,埋着头整个人身体几乎低到俯在桌面上。听到声音,他擡头看了我一眼,冲我招手示意我进来。

此刻他已经平息了怒意,声音重新低了下来,连着几声都是简单的嗯、好等单音节的回答。

我把包放在他面前桌面上仅剩的空着的区域,思忖着是直接转身就跑,还是等一等看杨昊还有没有什么事情安排给我。

从内心深处,我当然是希望可以转身就走然后快乐下班的。老实说,虽然小王总才是我正儿八经的领导,但比起他,我好像更畏惧杨昊一些。可能是因为资历更老更懂得如何驾驭属下,小王总给人的感觉不那么严厉,也没有杨昊这么ph。如果今天在这儿的是小王总,我相信我就算是问一句,小王总您看还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他肯定会摆摆手说不用,你赶紧下班去吧。但是现在在我面前的是杨昊,这个工作狂杨昊。我出于礼貌客气问的一句话,很可能得到我并不想听到的答复。

人还是要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不多废话了,趁着能跑赶紧跑,我可不想连着两天都那么晚回家。我正转身要走,杨昊的电话打完了。

你们吃完饭了?

他坐起身来,拉开面前手提包的拉链,嗓子听起来有点哑。

嗯是。我重新转身回来面对着他。

包谢谢哈,刚才走得着急没顾上拿,回来才发现。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杨昊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为刚才的事生气。我陪着笑说了句没事应该的,等着他继续说,心里祈祷着千万不要把我留下来干活儿。

那行,你下班吧,路上开车注意安全。他冲我开口道,扬了扬眉毛。

一群人聚在一起,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哪怕这群人真的只是简简单单的吃了个饭。

给杨昊送了一趟东西后开了车到家,又已经是九点多了。完成例行的家务,收拾干净了可爱、又收拾干净了自己,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我觉得连喘息都费力。上班之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我真实的感觉到了什么叫做身体被掏空,明明好像也没有做什么,但就是感觉无比疲惫。明明也没有干什么,时间就已经不翼而飞。

脑子里突然闪过刚刚在办公室里杨昊说的话。隐约记得,他好像是说从餐厅走的时候忘了带包,回办公室才发现。那他是刚回了办公室就发现、刻意等到我差不多吃完饭才叫我送,还是真的过了一两个小时才发现呢?

如果真的是前者,那我担心他留下我加班的想法就难免显得狭隘了。

忙着回去工作,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来得及吃晚饭。我是不是应该当时多问一句,杨哥您吃没吃饭,需不需要我下楼帮您买点吃的?错过了这么好的一个做舔狗的机会,我咂了咂嘴,忍不住摇头。

手机里突然弹出来袁娅蕾的消息,问我周末要不要组局玩剧本杀。

千年一遇,袁娅蕾居然给我发消息,还是问我要不要出来玩。但这才周一,现在就约周末,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我没回她,切了个对话框快速的给许琦噼里啪啦的打字。

卧槽,袁娅蕾约我出去打剧本杀。

那边的许琦像是一直抱着手机,我这字发刚过去她就回了过来。

卧槽?她要干啥?为啥找你?

我寻思我也不知道啊。好多年没有直接联系过了,我俩的聊天记录还停留在上次我们和梁磊组局出去没带她呢。我有种奇妙的预感,这次袁娅蕾找我,无论说什么、干什么,也八成绕不开梁磊。

但一群人出去打剧本杀?大周末的?这不是对时间的浪费吗。工作了之后才明白周末是多么的宝贵,一分一秒都不想被消耗用来做这种无意义的事情。

一个人发呆是对时间的消耗,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一群人一起消磨时间也是一样。世界上最大的谎言莫过于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人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方面上花得多了,其他方面上注定就会少点。有些人牺牲睡眠时间来延长一天的时间,靠着熬夜来窃取光阴,也不过是透支生命未来的时间而已。

我斟酌了一下措辞,回了袁娅蕾一句,我周末可能要加班。

在国外读书的两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一年半的时间我都一个人在家。实践证明,我应该可以算是世界上最热爱独处的前百分之几的人了。长时间的独处不仅不会让我觉得无趣,反而让我更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想做的事情,无论是学习、写作,还是生活。

许琦跟我一样,也都是喜欢一个人呆着的人。所以就算我俩就住在上下楼、到彼此家里的路程甚至不到一分钟,我和她从来没有超越过一周一次的见面频率。比起提前约好时间或是相互等待同行,我和她都更喜欢一个人行动。一个人在家,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遛弯。如果彼此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的话,两到三周不见面也是常有的事儿。

但我和许琦会互相发消息,发很多很多的消息。早起睁开眼睛第一眼是对方的消息,睡前最后一条回的也一定是对方的消息。消息到底和面对面交流不同,随时可以停下,也随时可以拿起。朋友之间,也从来不会像情侣般计较消息回复的速度,不过是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分享给对方,收到什么样的回复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像剧本杀这种,一群人在一起消耗一整天dog nothg的娱乐活动,对打工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奢侈。

那天没记住,你现在在哪儿上班呢啊?

袁娅蕾的消息很快又回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