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高原开出的花朵(1/2)
第110章高原开出的花朵
墨西哥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都市区,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1968年第一届电子计时奥运会便在这里举行,当年的墨西哥城举办奥运会时存在着很多争议,海拔2200米虽然不至于产生高原反应,但含氧量毕竟比平原地区少了一些,对于很多有氧运动来说不利于出成绩。
当然,虽然不利于出成绩,但含氧量低对于每个选手而言都是公平的,无论是球类对抗还是长跑,都不看最后的成绩,只要决出排名就可以了,因此最后墨西哥城还是摘得了本次奥运会的主办资格。
在短距离无氧项目中,这届奥运会出现了很多惊人的成绩,例如鲍勃比蒙将跳远世界纪录从8.35米直接提升到了8.90米,100米首次电计时突破10秒大关,200米甚至直接跑到了19秒83。男女100米、200米、400米、跳远、三级跳远几乎都打破了世界纪录,甚至有些项目前几名都打破了原有的纪录。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人们在短跑的时候受到的最大阻力就是空气阻力,一旦加速到最高速度,扑面而来的会是每秒十米以上的相对风速,而这就成了限制运动员继续加速的最大原因。
金雪之前制作的挡风车,正是靠着这个原理来强行提高极速。用挡风车破风的情况下,金雪能够轻松跑到10.49以内的成绩,国家队里像朱娟这样的选手也能在挡风车的加持下轻松突破11秒。
2200米的海拔虽然不能完全抵消空气阻力,但它带来的加成比2米每秒的顺风还大。
国际田联曾经考虑过不认定高海拔成绩,然而世界上还是有不少国家全国都没有一处低海拔地区,假如取消高海拔成绩,那么这个国家就别想办田径项目了,很明显不合适。
更何况,假如设定2000米海拔就不算成绩,那我建一个1999米海拔的体育场不就得了,刚好符合要求,又能有最大的加成。
最后,国际田联做出妥协:同样认定高海拔地区的所有成绩,并且创造出的成绩可以认定为世界纪录,只是将该成绩后方加上一个A,代表在高海拔地区跑出来的就可以。
本次墨西哥城大奖赛级别很低,主办方没有预料到金雪的参赛,对金雪的到来受宠若惊。
这种C级的赛事只有赛季初才有可能请到金雪这样的大牌选手,而现在已经到了赛季中,大部分选手都在参加高规格比赛,按理说赵艺婷这种二线水平的选手才是赛事的邀请目标。
在金雪报名后,主办方也联系了金雪,他们可能给不出太多奖金,询问金雪是不是真的愿意来。
在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后,主办方十分高兴,连夜制作了本次比赛的海报。金雪的形象在海报里占据了绝对的c位,其余选手都成了她的陪衬。
“这动作大的。”金雪不禁吐槽道:“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怎么了,不就是一场普通比赛。”
难道他们期待自己出成绩?那可能要让他们失望了。
金雪不准备在这场墨西哥城大奖赛出全力,她知道,在这种高海拔的强大加持下,哪怕只发挥出上个月21.76的状态,都能够很接近世界纪录。
如果全力跑突破了乔伊娜的21.34,那对于自己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它的水分太大了,会招来特别多的质疑。
小比赛+高原+特意报名,种种因素叠加,即使是打破了世界纪录也不会有人认可她的成绩。
金雪准备在世锦赛决赛上再尝试突破,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
这次来墨西哥,由于是突然改变行程,国家队内抽不出人手,随行的人员十分简单,只有一位领队和一位按摩恢复师。
墨西哥的治安不是特别理想,本次比赛结束以后,当天就要搭飞机回国。
“怎么样?身体适应吗?”
站在跑道上热身,金雪向身边的赵艺婷询问。
“没什么感觉,跟我家没啥区别。”赵艺婷回答道:“你上次说是高原,我还很害怕,以为会呼吸不上来,当时我还怀疑高原怎么可能跑得动200米,结果真的过来了,就发现还好。”
“哈哈,2000米的海拔没什么影响的,很少有人会有感觉。”金雪放下心来,赵艺婷的家乡本就多山,她也很容易适应这样的环境。
“来,我们跑几组热身适应一下。”
两人结伴在跑道上用着强度没那么高的间歇跑适应场地,热身结束后,赵艺婷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金雪,我感觉这里的场地有点不对,跑起来怪怪的,说不上来为什么。”
“不舒服吗?还是什么?”
“没有不舒服,但就是怪怪的,不知道怎么描述。”赵艺婷摇摇头:“我文化低,讲不明白。”
“没事,没有不舒服就行,相信我,你这次只管往前跑就是了,不要想什么技术动作,也不要刻意追求好的成绩,我们就当是一次放松跑,一次平时的训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