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妥善安排(1/2)
闫松听了牟中化的话,他两个眼睛看着火盆里微弱的火苗,他都看直了,都没有想着要回答牟中化的话。
但赵全军没有时间跟闫松在这里耗下去。
赵全军把双手收回来,插进兜里,盯着闫松说道。
“这个条件还需要考虑吗?”
“我们看重你的能力才双双过来邀请你。”
“但你要知道龙国这么大,稻壳汽车的业务都已经发展到北美去了,想要找到比你合适的人选也没那么难。”
就赵全军开出来的条件,在龙国国内,邀请任何一个汽车工程师,别人都不会想着要拒绝他。
副厂长的职务,而且还是一个几千人的大厂副厂长。
哪怕这个厂子是分厂,对闫松来说,要是能当上这个副厂长,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就算是上汽·日产合资汽车厂没有倒闭,按照闫松这个年龄,他最起码要熬到四五十岁才能当上副厂长。
“我不是不想答应你们,可你们把以前厂子里的骨干都赶走了,没有那么工人和技术骨干,你让我一个人去帮你们做事情,我的良心会一直受到谴责的!”
闫松终于是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他就是觉得赵全军和牟中化没有妥善安置好上汽·日产合资汽车厂里面的那些工人和技术骨干,所以才不想要帮赵全军做事。
“老牟,你们谈判的时候,说是怎么安排以前上汽·日产合资汽车厂的那些员工?”
“这个事情应该是沪城官方定吧?”
赵全军想了想,他还真没关心上汽·日产合资汽车厂那些职工的事情。
按照惯例,都是官方给出一个方案来,然后再跟赵全军他们扯皮。
只是现在连收购的价钱都没有谈好,自然也就没有人去考虑那些职工的去处了。
沪城官方都没拿到卖厂子的钱,他们也没办法去跟那些职工聊这些事情。
“我们谈的时候说好了,三十岁以下的工人和技术骨干留厂,三十岁以上的职工花钱给他们发遣散费。”
“稻壳·丰田合资厂一向没有接收那些年龄较大职工的习惯,之前合并郑城汽车厂,也是把郑城汽车厂的职工都安排到二汽去了。”
牟中化说完后,闫松的眼睛就红了,他攥着拳头,咬牙低吼道。
“你们这么安排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原本沪城汽车厂留下来的那些老人基本都是三十岁以上的职工!”
“不是我故意找你们的事情,故意恨你们,是你们这些资本家实在是太绝情了!”
“让这些老职工自寻出路,他们去什么地方寻出路?现在国营企业都这么艰难,他们除了下岗在家里待着,就没有别的谋生手段了!”
闫松说的情况的确存在,赵全军之前也不知道这些事情。
按照牟中化的说法和闫松讲的这个情况。
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计划做了。
上汽·日产合资汽车厂的工人们花完手上的安置费,他们就真的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了。
要是再过几年,赵全军可能会让这些人自己去做些小生意来养活自己。
但是现在还没到1981年呢,在这个时候能够去做小生意的老百姓那是凤毛麟角。
赵全军当然不能逼着他们去干他们不敢干的事情。
“我们收购上汽·日产合资厂没想要让普通职工到最后没有饭吃。”
“这样吧,我想着把这些人都安排到长三角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区里去,这样你满意么?”
“如果他们不愿意在老外的厂里干活,我这边还投资有其他生产汽车相关产品的工厂,也在那里。”
“工资估计是比不上上汽·日产合资厂,但好歹算是有了个出路。”
现在赵全军手里的产业集群已经很完善了,有那么多的新工厂在建,他想要安排一些人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他安排了,别人不一定会去。
上汽·日产合资汽车厂的平均工资大概在五十元一个月。
赵全军跟徐慧珍合伙开的那些厂子,平均工资只有四十。
前者是算工龄的,那些老职工,有人都能拿到一百块钱一个月。
赵全军肯定是没办法按照他们以前的工资水准给他们发工资。
稻壳·丰田合资汽车厂不要三十岁以上的工人也是这么一个原因。
必须要减少工资成本,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下去。
按照每个人的能力给他发工资,这种方式才是对的。
能力小,拿的钱就少,能力强,拿的钱就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