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1/2)
种植
持续了半个月,西召府全境收整好的麦粒才陆陆续续统计完成,整个西召府上下一片喜气洋洋,便是没有田地的心里也高兴:粮食产量多了,粮价自然下降,自己也跟着享福了!
由于张会生最近忙于收整棉花籽、分田到户等事宜,统计全府小麦产量的工作就交给了安亮。本来安亮就负责跟进小麦培育良种的事项,正好通过去各地实地调研,弄清楚粮食产量差距大的原因。
西召府一共有五十二顷地,其中只有八顷西召府下辖地是施肥了的,产量比起其他县要高许多,八顷地共产四千四百石粮,平均亩产五石半。当然,像丰垭村整体产量就比其他村均高半石至一石,约莫六石半。
其他县中,以响水县总产最高,十二顷地共产四千四百石粮——与西召府村落八顷地产量持平,一亩地均产四石;其他村子产量大差不差,最终产量在一万一千二百石,亩产三石五。
西召府本次五十二顷地,共产收两万石小麦。
安亮整理数据,将自己这半月来跑东跑西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拟了一份详尽的数据分析文书呈到林晚修面前,文书中直接指名本次小麦色收成差距大的原因就在于肥料。
“大人请过目!”安亮眼睛发亮,黝黑的肤色愣是能让人看出发红来。
没办法,他实在无法掩盖住内心激动的情绪,在得到手上这份数据后,他立刻知道大人当初所说的肥料有多么重要了。小小几个村子的产量都能比得上一个县啊!
若是能将这种肥料推广到全县,恐怕全县的粮食产量都能翻个番!到时候,真的就不会再有人饿死了!更何况,要是研制出更好的肥料来,产量说不定会更高,他们西召府真真就个个成了富户了!
自小和土地打交道的安亮最明白这个数据背后的意义,此时他按捺不住地说:“大人,若是这肥料能推广到全境,粮食产量一定能翻个番!土质最好的响水县怕是能产出不止万斤粮啊!”
林晚修也高兴,这会儿看着这一份详细的报告,心中实在激动,本来以为去年肥料施晚了会影响产量,没成想还能有这样的成果,真是可喜可贺!等今年种下去地里施了底肥,产量怕是还要高。
大笑一声,林晚修收起文书,看着安亮说:“看来,丰垭村这个肥料厂不必再等了。”
本来林晚修想等肥料产量稳定了、丰垭村研制出更好的肥料来再开厂,看着眼前的数据,也不用等了,便是将如今的肥料卖出去前景也十分广阔啊!
至于更好的肥料,边卖边研制,双线并行!
安亮笑着回:“大人,其实属下来之前,丰垭村齐壮又提了这个事情,我正要跟您说呢。”
林晚修大手一挥,直爽地说:“这个肥料厂选址创建一事全权交给丰垭村自己进行,若是需要什么帮助你再跟我说,早些定下来在官府备案,最好能赶上下一波小麦种植。”
“是!”
小麦收成后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收税,不过当初林晚修就说了今年的粮税按照最低来收,百取五,西召府库将有千石粮食入库,这也是个不能拖的工程,因此,在张会生才完成棉田分地后就被林晚修叫去着手准备收税的事。
张会生一把老骨头这两年可是好好锻炼了一番,家中被子都没捂热,又要出去奔波了。这下是苦着一张脸来官府,何功曹见了大惊,说他像个黑脸罗刹。
张会生幽幽的瞥他一眼,不说话。
何功曹咂嘴,劝说:“张主簿,何至于此?我上次还听人夸你,说你做的事儿都是填老百姓肚子的大事儿,这可都是你积的德。”
张会生本就相信命数,听了这话脸色稍微好看一些,这次收获后,人们见到他热情的很,都说亏了他忙里忙外的才能有现在的收成,他虽然累,可听了这话心里头是舒坦的,还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温热涌上心头。
见人脸色好转,何功曹又说:“更何况我上回可是听大人说了,你这些日子的操劳他都记在心里,说是年底要给你大赏呢!”又悄声说:“比我得的多。”
这下张会生不拉着脸了,去年底何功曹得了最高的奖赏可是羡煞他们一干人,不说多少吧,就是在知府大人跟前长脸的事儿,可不容易。
“什么奖赏不奖赏的,我可不为了那些奖赏!”张会生哼了一声,一脸别那么俗的表情。
“是是是,你最大公无私了。”何功曹嘴上恭维一句。
“得了,我要去领人收税了。”张会生摆摆手走了。
收税是大事,为了粮食和人的安全,他要在木都尉手上领几个好手。
说来也巧,木烈这会儿正在府库指挥手下归整此次太合府商队带来的东西,林晚修说了,要早些将大豆分发下去,他便将豆种单独放在一边,一会儿就请张主簿来分发。
二人遇见了,正好把两件事儿一并办了。
这两次种下去的粮种走得都是王爷的私库,因此不入官府的账,和太合府商队的交易也是以王爷个人名义进行交易的——除了水泥和木炭。
上次接到商芷的回信,上面写着太合府按原价一成价格提供西召府所需水泥与木炭,限期三年,三年后西召府需要将这三年所欠款项尽数结清,若是不能结清,将冻结此后的木炭与水泥供应。
林晚修答应的很爽快,三年的时间,怎么也够西召府打开经济循环的活水了,万事开头难,得了商芷这个承诺,西召府全境的水渠都开始布置,前几个月何功曹可是忙了许久,上月正式宣布西召府全境水渠贯通。
不过林晚修不打算这时候给其他县进行重建,那样花费太大,当前他还是决定先将西召府城内的基建完成,这不,施伊蒙专门负责这事儿,已经两个月都没休息过,一直在做调研。
总之,不管是村户还是城里人,大家都过得红红火火,官府一直在招人,大伙儿也不担心没有进项,便是找商会介绍活计也能有收入。
这里要介绍一下,西召府商会同样承担了解决居民工作的任务,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安排,而是将商会内部商铺的需求整理成册,将需要找活儿的居民也登记成册,进行相互匹配,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居民就业,而不是让职位一直在熟人间流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