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搞基建,我是认真的 > 商队离开

商队离开(2/2)

目录

......

自从林晚修去了一趟流沿县,朱子峰就跟个橡皮虫一样黏上他了,隔三差五就给自己寄信,前面还晓得问候两句,后面就开门见山了。

“大人见信安:上次一别,万分想念,诸位同僚思及痛哭,惟愿大人安好......红枣树统计完毕......胡麻籽尽数买回,可种植十亩......不知商会何时来?......万望大人珍重。”

“大人见信安:思及大人风光霁月之姿,属下困寝难食......一应准备已经做好,只待大人到来......敢问大人,商会一事何时能定?”

......

“大人见信安:万事俱备,大人何时派人来?”

信写得理直气壮,跟讨债似的,林晚修看着都气笑了。

施伊蒙皱眉,说:“这县令未免操之过急,如今天还未回暖,便是种植也早着呢,更别说商会了,东西都没出来,联系商会作甚?”

林晚修笑,放下信说:“他这是不放心我,生怕我诓骗他。”频繁来信既是为了催促自己,也是怕自己忘了他们流沿县。

“大人一言九鼎,才不是那等朝令夕改之人。”施伊蒙为自家大人抱不平,“大人,流沿县胡麻地既然已经开好,不知何时能播种?”

“胡麻喜暖,至少要到六月份才能播种,阿蒙,替我回一封信,让他们先将胡麻地肥料都下好,等六月初便可下种。”林晚修吩咐施伊蒙笔书,“红枣如今也未收成,只能等下一批去售卖了,红枣树一定要照料好,不妨也施些肥料。”

“另外,胡麻加工坊和红枣加工坊的选址要尽快确定,二者收成时间相同,到时候再准备就来不及了;商会如今正是要带队走商时,他们若是有意,可以带上些红枣,交给商队试试水,这一批的价格就让他们自己来同商队谈。”

施伊蒙边听边在脑海中组织措辞,手上飞快地记录,写好交给林晚修过目,得了大人的夸赞。

他如今也是个文书大手了!

因着离商队走得时间近了,施伊蒙亲自将这封信交到朱子峰手上,嘱咐:“这是商队第一次出去走商,以前没人做过,能不能卖出去我们也不清楚,大人好好考虑,看看要带多少出去。”

朱子峰高兴,连连点头,大人没忘了他们就好!

等和县衙人商量后,朱子峰派人收了百姓家中一百斤红枣,按当地价格五文一斤收的,花了才半两银子,也不知道能赚回来多少。

因为还没和商会签订契书,这笔生意是商队同流沿县做的,他们帮忙卖红枣,只收取中间费。

二月初十,西召府商会门口挤满了人。

十队身着相同服饰,负剑束发的商队整齐站在商会门前,等待会长下令。每个商队的最前面都站着队长,其中一个容貌迤逦,不施粉黛便倾倒众人的女子吸引了围观者的目光。

“快看!他们可真威风!”

“是啊,去年见小顺子还一幅孬样,现在......啧啧啧。”

经过半年的训练,商队每一个人看起来都精神奕奕,身姿挺拔,已经不同于一般百姓了。

“那领头的,那个女娘,听说就是赵老爷家的闺女。”

“嚯!”众人惊讶,“这么漂亮的女娘,咋还要出去受苦?”

赵老爷都这么有钱了,还能养不起一个闺女?

“嗨,有钱人的想法咱们不懂。”

“我记着赵家闺女不是出了名的丑女吗?怎么......”

众人闻声怒视说话的人:你管这叫丑?他们还要不要活啦!

......

不管围观的人说什么,站在商队中的人都十分镇定——面上看着十分镇定——毕竟是接受过训练的,便是心中再如何激动,也不会轻易表现出来。

赵茹慧目光如炬,站在前头,本就曼妙的身姿这会儿被束身衣显得愈发凹凸有致了,似一株热烈盛放的玫瑰,让人忍不住垂涎。

其中最露骨的目光要属窝在人群中的房铭了,他坚毅的脸依旧沉稳,可眼神中炽热的爱意毫不保留地投向人群中最亮眼的爱人。

赵丰年站得高,一眼就瞧见了对自己闺女虎视眈眈的某人,想开口提醒又不好开口,人家官位高,他只能心里边憋着气,撇头不去看。

范茵茵坐在二楼,看着自己的女儿,心中一片柔软,在后宅待着的那些年,若不是女儿时时宽慰她,她怕是走不过心里的坎儿。

她不像丈夫,惯会说甜言蜜语,对女儿也是严厉多过宠溺,可这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她比谁都爱她,如今见女儿像只雏鹰,即将飞向更辽阔的天地,她的心中只剩宽慰。

赵茹慧似有所感,擡头看了一眼窗户,扬起嘴角露出一个笑,很快就收敛了,冷着一张脸,维持着赵队的威严。

他们女娘出去走商本就不占优势,若是不表现的严肃些,根本压不住人,赵茹慧在房铭身上学了许多管人治人的高招,如今冷下脸也很有些气势了。

人到齐了,赵丰年作为商会会长,说了些勉励之语,便让众人赶早离开了,晚了走不好,遇上天黑就没法了。

商队浩浩汤汤相继走出府城,个个都拉着五六个马车,每个商队配了八匹马,这会儿马车上多数是空的——没办法,他们西召府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如今能拿出去卖的,只有西召府的干果、流沿县的红枣、太合府的木炭、以及一些江南地区的丝绸等布料,除了前面的,后面的都是上次太合府人来时给带的。

十个商队四散分开,去煜朝内部的只带了西召府的特产,其余去关外的商队则分了分其他东西,准备去关外卖。

按大人的话说,要打通往来的商路,让西召府成为“中转站”。

总而言之,这十支商队带着各自少得可怜的货物,踏上了一条自己从未走过的道路,这条路的尽头,也许是繁华的都城,也许是凋零的乡下,甚至是吃人的国度,可没人后悔自己的决定。

从今日起,从脚下始,向过去道一声珍重,冲未来笑着问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