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搞基建,我是认真的 > 安排

安排(1/2)

目录

安排

林晚修在五县之中选择先来流沿县的原因只是因为流沿县离西召府最近,加上自己对朱子峰有些好奇,便直接来了。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流沿县会有什么好东西,顶多是一些葡萄水果之类,没成想,竟然有这么大的收获。

那可是煤炭啊!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能源。

他倒是没想过工业革命什么的,那都太远,他想的是有了煤炭,便可以大批量生产水泥了,若是皇上有意在其他地方办水泥工坊,自己也能卖煤炭不是?

说不准,流沿县还能成个煤老板聚居地呢!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流沿县的这些好东西体系化、规模化、商业化,能从中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

思及此,林晚修一回到县衙,就让朱子峰叫来衙门的人,搞个座谈会,商量商量如何把东西卖出去。

“各位大人,这是知府大人今日来流沿县发现的好东西。”施伊蒙将红枣糕、芝麻罐、煤炭块一一放在桌上,按照林晚修的吩咐,将每个东西的价值都一一道来。

其他的东西在座还有人没有见过,可那红枣糕大家是都尝过的,味道确实是好,而且,“大人,这不是您家铺子里面卖的好东西吗?”

朱子峰也一头雾水,看着林晚修,问:“大人,这枣糕乃是我名下铺子里的糕点,好吃是好吃,可这和赚钱有什么关系?枣不是哪里都有?”

林晚修也惊讶了,既然是朱子峰的铺子,那伙计作何那么警惕?

“那铺子原是朱县令的铺子,怪道我去打听县衙位置时那小伙计是那样表现。”林晚修意有所指地说:“朱县令训练人倒是有一手。”

朱子峰一听就猜到了朱翔做了什么,连忙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去年税收簿子交上去后,便有口风说大人要惩罚下官不作为之风,县里人便警醒了些,我那小伙计只是担心我,并无其他意思。”

“何处传来的口风?”林晚修似笑非笑看着施伊蒙,“阿蒙,这事儿你可知道?”

施伊蒙还真知道一点。

去年五县县令本该一起来述职,可林晚修没时间去听他们述职,便让五个县令把自己这一年的工作报告拟成文书上呈到府城。

林晚修老早就说要给五个县令进行培训,教他们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办公和记录,也没来得及,因此这几份文书还是用老方法写得,文绉绉又复杂难懂,施伊蒙便让书吏们将这几份文书重新整理一番,把更直观的数据呈现到大人面前。

在整理文书的过程中就有人说,流沿县县令的文书倒是写得最一目了然的,不过区区几百字就将整个县一年的粮产税收等情况写得详尽细致,整理起来是最方便的。

可再仔细一看,这数据简直难看的不行!

两厢对比之下,其他县的数据也不好看,可那些文绉绉的修饰词倒是遮掩了几分不堪的数据。

治溯县:盖因天灾,饶是百姓勤勉,奈何粮产甚少,只够满足百姓口腹,粮税较往年略少一些,然百姓无一饿死,皆念知府大人减税之恩。

流沿县:八十亩地,产粮五十石,粮税不足,无。

整理文书的书吏们简直啼笑皆非,纷纷说这流沿县县令着实需要学一学说话的本事了,若是在大人面前这样说话,简直是冒犯至极!

也因为众人觉得朱子峰的文书写得很细致了,该有的都有,便没有多做修改,直接同整理好的其他文书一起递交上去。

于是,林晚修便看见这样一份颇有“个性”的文书,当即便笑道:“这流沿县的土地莫不都是摆设?整个县三两的税收,竟无一文钱的粮税,本官倒是想知道,流沿县的百姓能不能吃饱啊!”

说这话时,林晚修只觉得流沿县的土地怕是有问题,西召府其他地方的粮食亩产最少也有一石,流沿县均下来竟不足一石,他心中想着还是要去勘察一下当地的土质和种子。

“等本官有空了,要去流沿县瞧瞧,看看这土地怎么就不长粮食了。”林晚修随口扔了一句话,继续埋头看折子。

可这话在座数十位书吏听进去了,传着传着,竟变成了知府大人一有空便要去流沿县收拾朱子峰,摘了他的乌纱帽。

流沿县百姓听了可吓坏了,说真的,这么些年,若不是朱县令在知府跟前撒泼打滚,他们哪里能少交那么多税哟,瞧瞧隔壁苔汾县,为了让上面满意,县令恨不得把百姓的粮全部征了!

这个消息传到流沿县,那是直接拉响了流沿县一级警备,外来的人只要开始打听官府的消息,都会被流沿县百姓警惕地盯着,打呼呼扯过去,就怕上面真来把朱县令给带走了。

这番原委听得林晚修是哭笑不得,他就说那伙计怎的用那种眼神看自己,不过,他还是夸赞道:“朱县令这事情是做到百姓心中了,百姓方才舍不得,为官者,能得百姓心可不容易,朱县令这些年的苦没白付出啊!”

朱子峰心中得意,他当然知道自己治下的百姓都很爱戴自己了,不然他才不会做出那些不要脸的举动给百姓谋福利呢!

不过,比起澄清这个误会,朱子峰还是急迫地想知道这枣糕怎么就能让自己县富起来了,他有些着急问:“大人啊,这枣糕有何玄机啊?”

“诸位好些都是西召府本地人,看这样的红枣习惯了,殊不知,这样品质的红枣在其他府城是罕见的,红枣的好处也十分多,若是经营得当,卖出好价钱不足为奇。”林晚修举了个例子,“我所在太合府,没有红枣只有青枣,个小味酸,尚且能卖上五文钱,这样甜的红枣,卖个二十文不是问题。”

林晚修已经将太合府选做这一批红枣的试点贩卖地,一来太合府他熟悉,有熟人帮衬,不管是开店还是摆摊都有保障;二来如今太合府可是不亚于紫薇府的富裕大府,百姓购买能力也强,二十文的红枣不在话下;三嘛,不是他托大,他在太合府还是有些名声的,到时候用他做宣传,想必也能引来一批顾客。

听了林晚修的话,众人议论纷纷。

“又酸又小的枣还能卖五文钱一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