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为信仰(1/2)
心之所向为信仰
“哪有……他家那些女儿不是都跟着夫婿跑了么。”
赵清岚为自己辩解道。
余昭容也顾不得修身养性了,她将手中的佛经劈头盖脸,向赵清岚砸去。
“我真真是前世惹下滔天大孽了,今生苦修半辈子,吃斋念佛已然都还不上。”
余昭容狠狠盯着自己的儿子,气得颤抖道:“我实在不能再让冤孽堆积。听闻你赐给了你小妹一条三尺白绫,到了荌城麻烦也给我一条吧。只求地狱红莲能燃得盛些,烧净我身上数不清的恶!”
赵清岚听了余昭容说这话,有些急了:“母亲怎么说这样狠毒的气话诅咒自己,你要怨就怨儿子吧,何必跟自己置气。”
“我最大的怨就是生下了你!”
余昭容颤声擡手,指着赵清岚的眉心。
——————
寺庙中香烟缭绕,无数偶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低头俯视着端坐于庙中的人。诵经绵绵悠远从远处传来,曈昽在心中跟随默念到第六边时,苍老的声线从背后传来。
“孩子,你为何所困?”
曈昽擡眼看向主持方丈。
虽然曈昽已过不惑之年,可他的脸庞却如将将及冠般年轻。在满面苍老褶皱的方丈面前,他确实可以被称为“孩子”。
“在为心中迷茫。”曈昽回道。
方丈了然笑了笑,“心中迷惑。”
方丈点了点头撩起衣袍,盘腿坐于蒲团上。他苍老的手指指了指高大的佛像,“你猜猜他们,会有迷惑吗?”
曈昽思索了半晌,缓缓摇头。
“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冲着曈昽嘿嘿一笑,有些诡秘。
“我们每日都虔诚的膜拜他们,向他们祈求庇佑。你可想过他们愿不愿意庇佑我们?每一个人的祈求他们都能听到吗?他们都能帮信徒们实现吗?”
“……”
曈昽默默看着主持方丈,听着这位思想集成者、天原上身份最高洁的信徒,在神像面前大放厥词,近乎对天原人的信仰提出了质疑与否认。
“祈求灵验了,就是佛祖显灵拯救好人善人;祈求没有灵验,就是佛祖降罪惩罚恶事做尽的人。可事实如此吗?”
主持方丈的脸上裂开了一个说不上好看的笑容,“事在人为啊,曈昽圣子。”
“饱读诗书的学士、游历山河的旅人、掌管天下的皇帝,最终的最终都是无知的。我们凡人终其一生,都不能窥见宏宇的真相。”
“然而纵使我们蜉蝣般渺小无力,有一个东西,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是真真正正存在且能被你感知到的。”
曈昽的瞳孔缓缓放大。
方丈将视线从佛像上移开,伸出手擡到曈昽眼前,手指微曲扣了扣他的胸口处。
“信仰本就是你的心之所向,顺从本心没有什么不对。不必迷茫我的孩子,你已经找到答案了不是吗,快去吧。”
——————
“报——!熔城城主投降,熔城不攻自破,现裘屿宁已陪同五皇子入城!”
赵清岚面色阴沉,他高坐于从玊都搬来的黄金龙椅之上,俯视这阶下群臣。
“不成想啊,裘屿宁不过弱冠之年,竟有如此计算。”赵清晚紧嘬腮帮。
“三元及第、年仅二十就官至三品的尚书,定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只怕之前是在藏拙。”余旌在一旁思索道。
“哼,藏拙?只怕这都是收着呢。”
一年轻男子声音响起,众人望去,是跟随迁都的林家林肃。
林肃也是为英年才俊,赵清岚格外看好他,以为此人是能成为与裘屿宁一决高下的贤才。
“林爱卿,你有何高见啊?”赵清岚心情缓和道。
余旌心中有些不爽。
林肃低头躬身道:“以臣之见,功高不如救驾、计毒不如绝粮。两军交战一旦军粮断绝,再厉害的武将与谋事也无计可施,更不要说五皇子麾下并没有勇猛知名武将。”
“我等只需深入敌方夺粮、断绝其粮道,此后便一方无阻。”
赵清岚和满朝官员听得一愣一愣的,纷纷赞叹林侍郎好计策。毕竟跟着赵清岚迁至扈州荌城的官员数量不多,真正的有识之士少之又少。
林肃几句文绉绉的军法看似有理,实则漏洞百出,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计场合不对。
若是两军对垒,断其粮草可以逼敌方退兵。
可现在是敌方自北部攻城,北部放眼望去遍地是突部草原,赵清晚与突部结盟,粮草自有突部供应。
而秋天正是突部草广粮多之时,谈何能绝了人家的粮?
赵清岚和其他人也没有发现其中的不对,连忙派余旌领兵三万,夜中突袭赵清晚军队的粮草。
林肃与余旌对视一眼,按下眼中喜悦。
计成了!
赵清岚在扈州荌城的领地上养了十二万大军。
林肃此次谋划的目的有二,一是分散赵清岚军队势力,再就是将余旌这个赵清岚的“得力助手”送到裘屿宁那边去,为他添一员大将。
毕竟群龙不能无首,总要有人统领。林肃信不过突部的人,所以决定让余旌前去助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