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 第354章 清渠灯火照归途 清明夜祭话安宁

第354章 清渠灯火照归途 清明夜祭话安宁(2/2)

目录

月光渐浓时,墓区响起此起彼伏的电子鞭炮声。不同于往年的硝烟弥漫,这种新型爆竹通过声波震动模拟声响,既保留传统又环保。孙寡妇带着女儿跪在亡夫墓前,展开全息投影卷轴,亡夫生前劳作的画面栩栩如生。\"孩儿他爹,看看咱闺女,考上县学了。\"她哽咽着,泪水滴落在电子供桌上。

最热闹的当属\"云端祭祖\"区。村民们围坐在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前,与远在长安、洛阳的亲人共同祭拜。当长安城的游子通过传声筒献上虚拟祭品时,现场的机械臂同步摆出相同供品,仿佛时空在此刻重叠。

四、暗夜明灯守归途

子时已过,祭祀的人群开始散去。张老汉打开第二代手电筒,雪白的光柱刺破薄雾,惊起草丛中的夜枭。\"这光比白昼还亮!\"他啧啧称奇,光柱所及之处,荆棘与石块无所遁形。更贴心的是,手电筒内置防狼警报,轻轻一按,刺耳的声波便能驱散野兽。

村道上,自动清扫车开始作业。这些机械甲虫般的装置,将残留的祭品、纸钱自动收集分类。当最后一个村民回到家中,路灯的亮度自动调暗,进入节能模式。唯有村口的\"平安塔\"依然灯火通明,塔顶的电子钟投射出柔和的荧光,守护着整个村落。

五、科技浸润传千年

童浩林在长安批阅奏章时,特意调出清河县的夜祭影像。全息屏上,村民们有序祭祖的画面与先进的科技设备交相辉映。\"将清河县的'智能清明'模式推广至全国,\"他在奏折上批注,\"让传统节日与现代科技共生。\"

此刻的清河县,月光与电子灯光交融。李阿婆望着熟睡的孙儿,轻轻关上自动调节温度的智能窗。远处的墓区,墓碑前的电子香炉仍在缓缓飘出青烟,如同先人绵长的牵挂。而那些照亮归途的明灯,不仅驱散了夜色,更点亮了大唐子民心中对先祖的追思与对未来的希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