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丹田神鼎 > 第684章 新《太古封魔术》

第684章 新《太古封魔术》(1/2)

目录

血月崩碎,万魔祭炼而成的污秽血光被太极神鼎尽数吞噬、炼化,最终化为精纯本源,反哺混沌。补天台上空,重归清明,唯有那贯通天地的混沌光柱,色泽愈发深邃内敛,光柱内开天辟地之象演化不息,散发出的威压却比之前更加磅礴浩瀚,隐隐带着一丝炼化万魔后沉淀下的厚重与凛然。台上守军,劫后余生,顾不得疲惫,抓紧每一瞬调息,目光崇敬地望着光柱中心那道玄青身影与其身后沉浮的神鼎。北方魔云,因血祭大阵被破,暂时陷入了死寂,唯有那最深处愈发冰寒刺骨的魔皇意志,如同蛰伏的凶兽,预示着最终风暴的临近。

李十三静立光柱之巅,双眸微阖,看似在调息,心神却已彻底沉入一种玄之又玄的悟道之境。方才强行炼化那汇聚了亿万魔魂癫狂怨念与污秽魔能的血祭之力,过程凶险万分,可谓在刀尖上行走。太极神鼎虽凭借其混沌本源的特质,成功将这股毁灭性能量转化为滋养自身的资粮,但那股力量中蕴含的、源自魔道本源的种种负面法则印记——侵蚀、蛊惑、癫狂、毁灭、奴役……却如同最深刻的烙印,在炼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冲击、渗透进李十三与鼎灵的心神感应之中。

寻常修士,哪怕只是沾染一丝,也足以心魔丛生,道基崩坏。然而,李十三身负太极大道,讲究阴阳化生,负阴抱阳。这极致的“魔”之印记,在太极神鼎的熔炼下,并未被简单排斥,反而如同提供了最极端的“阴”之样本。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炼化这极致魔性、理解其运转规律、洞察其本源弱点的同时,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相生相克的“封禁”、“净化”、“守护”、“秩序”的法则明悟,如同黑暗中孕育的光明,自然而然地在他道心深处萌发。

他的识海之中,不再仅仅是周天星辰的运转,更浮现出方才炼化万魔时,那无数魔念如何被混沌之火剥离、净化,那污秽魔能如何被中和、转化的每一个细微过程。这些过程,在《周天星辰诀》的推演下,与太极神鼎本源中那些关于“镇压”、“封印”、“化解”的模糊道痕相互印证、交织、重组。

丹田内,太极神鼎静静旋转,鼎身之上,那新得的、炼化万魔后愈发深邃的混沌星图缓缓流转。鼎灵传递来的意念,不再是饱足感,而是一种历经洗礼后的沉淀与明澈,仿佛洗尽了尘埃的古镜,映照出万魔的本质。鼎内混沌星海深处,那枚融合了诸多法则的光茧,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搏动着,光芒不再刺目,反而内敛如温玉,其中有无数的符文生灭,似在演绎着某种针对魔性本源的至高法理。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一瞬,也许是永恒。当李十三将炼化血祭之力的最后一丝感悟,与自身对混沌、对星辰、对守护之道的理解完全融会贯通之际——

嗡!

太极神鼎发出一声清越悠扬、仿佛跨越万古时空的鸣响!鼎内光茧骤然平静,随即绽放出无法形容的温润光华,光华之中,一枚枚非金非石、非图非文,却蕴含着“封”、“禁”、“镇”、“净”、“化”等无上真意的古老符箓,如同拥有生命般流淌而出,最终汇聚成一篇深邃浩瀚、直指魔道本源的功法印记——《太古封魔术》!

功法自成,无需言语传授,其精义如同醍醐灌顶,直接融入李十三的灵魂本源。他瞬间明悟了此术的来历与玄妙。

此术并非此界之物,乃是太极神鼎在无尽岁月前,其上一任主人(或更早的持有者)征伐诸天、镇压万魔时,汲取了无数魔族、魔道、乃至域外天魔的法则特性,结合混沌至理,创出的无上封魔秘法!其品阶,更在《周天星辰诀》之上,专为克制、封印魔道存在而生!只因岁月流逝,神鼎受损,此法一直沉寂于鼎灵本源深处,直至今日,李十三炼化如此规模的极致魔能,引动鼎灵深层记忆,方得以重现天日!

《太古封魔术》,共分四重境界:

第一重,“封灵”。可封印魔物体内魔元运转,断其力量之源,使之如无根之木。修为相当者,中术则魔功暂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