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铁血晋绥:我楚云飞纵横亮剑 > 第123章 暗夜忍者

第123章 暗夜忍者(2/2)

目录

"因为我是358团团长,杀了他们很多人。"楚云飞避重就轻。

林霞不再追问,但眼神中的疑虑并未消散。她转而谈起医疗工作:"按你的方法改良的青霉素生产很顺利,昨天又救活了七个重伤员。有位从延安来的'农学家'很感兴趣,想见见你。"

"'农学家'?"楚云飞挑眉。在这个年代,能对青霉素生产感兴趣的"农学家"绝非等闲之辈。

"嗯,据说精通生物发酵技术。"林霞拢了拢鬓角的散发,"他带来了一些苏联的菌种,产量比我们的高30%。"

楚云飞若有所思。如果能在根据地建立简易抗生素生产线,将大大降低伤员死亡率。这比单纯打胜仗更有长远意义。

"明天见见这位专家。"他做出决定,随即话锋一转,"对了,你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好多了。"林霞微微一笑,"多亏你的'德国特效药'。"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不再提那些敏感话题。但楚云飞心里清楚,林霞对他的身份怀疑越来越深。只是不知为何,她似乎并不急于揭穿,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着他?

第二天清晨,各项计划按部就班展开。周世昌被"故意放跑",前往西山坳"投诚";孙铭带领二十名精锐士兵暗中尾随;李云龙和赵刚则率主力在陈家峪外围布防,准备应对可能的日军进攻。

楚云飞亲自检查了特种小队的装备——每人配发三枚涂有麻醉药的飞镖、一把改良过的工兵铲(可兼做近战武器)、以及用缴获日军电台改装的简易通讯设备。这是他能在这个时代凑出的最接近现代特种部队的装备了。

"记住作战要领。"楚云飞最后一次叮嘱,"优先活捉佐藤,如遇抵抗,击毙其护卫。行动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只使用手势交流。"

小队成员肃然领命。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已经脱胎换骨,眼神中透着职业军人才有的冷静与杀意。

中午时分,周世昌按计划抵达西山坳。通过望远镜,楚云飞看到他紧张地东张西望,最后在一块巨石旁停下,学了三声布谷鸟叫。

约莫十分钟后,灌木丛中钻出三个"农民打扮"的人。双方交谈片刻,周世昌突然指向陈家峪方向——这是约定好的信号,表示佐藤不在接头地点。

"B计划。"楚云飞对孙铭低声道,"跟踪他们。"

那三个"农民"警惕性极高,走一段就突然回头,甚至故意绕圈子。但孙铭的小队受过专业跟踪训练,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最终,三人钻进了一个隐蔽的山洞。

"团座,发现目标!"侦察兵回来报告,"山洞里有无线电天线,应该是临时指挥所!"

楚云飞立即部署攻击计划:四人封锁洞口,六人绕到山后防止逃脱,其余十人分三组突入。行动迅捷如风,短短五分钟就完成合围。

"行动!"

随着楚云飞一声令下,特种小队如猛虎般扑向山洞。洞口的两名守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麻醉镖放倒。小队突入洞中,遭遇激烈抵抗——五名日军特种兵用冲锋枪和武士刀顽强阻击,狭窄的空间里枪火交织,回声震耳欲聋。

"闪光弹!"楚云飞大喊一声,掷出用缴获日军信号弹改制的简易震撼弹。强光与巨响中,日军暂时失能,小队趁机突进。

山洞深处,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正匆忙烧毁文件。楚云飞一眼认出那就是佐藤光一!他飞身上前,一记扫堂腿放倒对方,手枪顶住其太阳穴。

"游戏结束了,军医先生。"

佐藤抬头,眼镜片后的眼神疯狂而炽热:"不,楚云飞,游戏才刚刚开始。你以为阻止我就改变得了什么吗?历史是不可违抗的!"

"闭嘴!"楚云飞将其拽起,"孙铭,把他绑起来!"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佐藤突然咬破衣领,吞下某种药物,随即口吐白沫,浑身抽搐。楚云飞急忙掐住他下巴,但为时已晚——这个疯狂的军医在短短几秒内就停止了呼吸,脸上却凝固着诡异的笑容。

"团座!快看这个!"孙铭从燃烧的文件堆中抢出半张未烧完的图纸。上面画着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标注着"时空锚定器"几个字,旁边密密麻麻写满公式。

楚云飞心头巨震。佐藤竟然在研制时间机器?这个疯子到底知道多少?他迅速将残图收入怀中,命令道:"清理战场,所有文件资料全部带走!"

回程途中,楚云飞心事重重。佐藤临死前的话萦绕在耳边——"历史是不可违抗的"。这是威胁还是警告?如果他这个穿越者真的改变了重大历史,会发生什么?

"团座,您没事吧?"孙铭关切地问。

楚云飞摇摇头:"回去后立即加强防御,我担心日军会报复性进攻。"

回到陈家峪已是傍晚。令楚云飞意外的是,村口停着几辆陌生的马车,十几个穿便装的精悍男子正在卸货。李云龙和赵刚陪着一个穿粗布衣、戴草帽的中年人迎上来。

"楚兄!给你介绍位大人物!"李云龙难得正经,"这位是延安来的'农学家',专程来看你的青霉素作坊!"

"农学家"摘下草帽,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目光如炬的脸。他握住楚云飞的手,力道大得惊人:"久闻楚团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楚云飞心头一震。这个所谓的"农学家"虎口的老茧和标准的军人站姿,分明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更关键的是,对方眼神中那种睿智和威严,绝非普通技术人员所能拥有。

"不敢当,请教先生大名?"

"大家都叫我老吴。农学家"爽朗一笑,"听说楚团长的土法青霉素能治战伤感染,我特意带了些陕北的土产菌种来交流。"

李云龙插嘴:"老吴可厉害了,在延安搞的那个什么...生物实验室?反正能造药能造酒,还能..."

"李云龙!"赵刚赶紧打断他,"老吴同志的身份需要保密。"

楚云飞会意地点头。在这个年代,能搞生物实验室的"农学家",很可能是共产党高层派来的重要人物。这次会面,恐怕不止交流技术那么简单。

"正好有些问题想请教吴先生。"楚云飞顺势邀请,"不如边看边聊?"

青霉素"生产车间"设在村尾一座大院里。三口陶缸冒着发酵的泡沫,几名村妇正在林霞指导下过滤药液。见到楚云飞等人进来,林霞擦了擦手迎上来。

"吴先生,这就是我们的'制药厂'。"她半开玩笑地说,随即详细介绍起生产流程。

老吴听得极为认真,不时插话询问细节。当林霞提到用玉米汁代替标准培养基时,他眼睛一亮:"妙啊!因地制宜,土法上马!这才是咱们根据地的精神!"

参观结束后,老吴拉着楚云飞单独谈话。两人沿着村外的小溪漫步,警卫员远远跟在后面。

"楚团长对当前战局怎么看?"老吴突然问道,语气随意却目光如炬。

楚云飞谨慎回答:"日军虽强,但战线过长;我军虽弱,但民心所向。持久战下去,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说得好!"老吴点头,"但具体到晋西北,楚团长认为下一步该怎么打?"

楚云飞知道这是考验,便详细分析了敌我态势,并提出"巩固根据地、发展民兵、重点打击日军补给线"的策略。这些都是历史上共产党军队的成功经验,他只是提前总结出来。

老吴越听越惊讶,最后忍不住问:"楚团长的见解与我们一位战略家不谋而合。不知这些思路从何而来?"

"德国军事学院教的战略学,加上实战总结。"楚云飞滴水不漏。

"有意思。"老吴意味深长地笑了,"楚团长,延安方面很看重你的才能。如果有机会,希望你能去交流讲学。"

楚云飞心头一跳。这恐怕不是普通邀请,而是变相的"政治审查"和"思想考核"。但他已经骑虎难下:"荣幸之至。等战局稳定些,一定前往请教。"

日落西山,两人回到村里。临别前,老吴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递给楚云飞:"一点心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楚云飞接过一看,是手抄本的《论持久战》,扉页上还有亲笔题词:"赠楚团长共勉——一个老兵"。

这一夜,楚云飞辗转难眠。佐藤的遗言、老吴的身份、林霞的怀疑...太多谜团缠绕在心头。他起身点亮油灯,翻开那本《论持久战》,突然发现某些段落旁边竟有铅笔批注,字迹苍劲有力,见解精辟独到。

这绝不是普通"农学家"能写出的批注!楚云飞猛然意识到,这位"老吴"很可能是共产党内分管军事的高级领导人,甚至是...他不敢再想下去。

窗外,一轮新月升起,清冷的月光洒在静谧的村庄上。远处哨兵的身影挺拔如松,刺刀偶尔反射出寒光。楚云飞合上书,长长呼出一口气。无论前路如何,他已经做出了选择——用未来的知识为这个苦难的民族争取一线生机,哪怕...改变历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