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车库里的正义天平(2/2)
接下来的半个月,法律服务中心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张彩娇对比了二十多份防卫过当判例,发现法院在量刑时会重点考虑武器类型、击打部位和事后行为。张忠民带着摄像机走访小区居民,收集到李雷多次违规停车的证人证言。方梅则挖到猛料——李雷曾因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庭审当日,法庭气氛凝重得像灌了铅。检察官出示伤情鉴定时,旁听席传来压抑的抽气声。\"被告人连续击打头部十余次,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检察官的声音在空旷的法庭回荡。
渠成顺起身时,西装下摆带起一阵轻微的风。他先展示了李雷的酒精检测报告:\"被害人在醉酒状态下主动挑衅,手持凶器攻击要害部位,这是引发冲突的直接原因。\"大屏幕切换到监控画面,\"请注意,张春雨在第三次击打后,李雷已经失去反抗能力,但此时他的动作......\"画面突然定格。
\"这七次后续击打,确实属于事后防卫。\"渠成顺的声音陡然低沉,\"但请不要忽视,当第一棍砸向太阳穴时,张春雨的生命安全正遭受严重威胁。他选择甩棍反击,是在当时条件下最合理的自我保护。\"
他转向审判席,语气坚定:\"案发后,张春雨第一时间救助伤者、主动投案,全额赔偿并取得谅解。这些情节足以证明他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性低。\"
当审判长宣读缓刑判决时,张母的啜泣声在法庭回响。方梅快速记录下这个瞬间,她知道,这个案子将成为普法宣传的典型案例。走出法院时,夕阳把渠成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望着天边的晚霞喃喃自语:\"法律的天平,既要衡量伤害的重量,更要称量人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