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请托择校1(2/2)
司法局退休人员周万全也加入了讨论。虽然他没有律师证,但对法律条文和政策规定了如指掌。他指出:“如果王某的行为涉嫌诈骗,我们应该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这不仅是为了维护田某的权益,更是为了打击这种违法犯罪行为。”
正当大家讨论得热烈时,晨报记者方梅不请自来。她是个嗅觉敏锐的新闻人,早就听说了法律服务中心接到的这起特殊纠纷。“各位老师,能给我详细说说这事儿吗?我想通过报道,让更多人了解这类纠纷的法律后果。”
渠成顺犹豫了一下,他知道媒体报道的影响力,但也担心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不过,经过短暂的思考,他还是决定配合方梅的工作。“方记者,我们可以接受采访,但希望你能客观公正地报道,重点放在普法教育上。”
方梅兴奋地点点头,拿出录音笔和笔记本,认真地听着大家的分析。
与此同时,法务助理张彩娇正在整理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类似案例。她工作细致认真,很快就将一份详细的资料摆在了众人面前。“主任,我找到了几个类似的判例,其中有的裁定驳回起诉,有的在认定合同无效后,对双方的过错进行了分析。”
渠成顺仔细翻阅着资料,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确定了初步的调解方案。首先,要向田某详细解释法律规定,让他明白自己的请托行为是错误的;其次,尝试与王某沟通,看能否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最后,如果发现王某存在诈骗嫌疑,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二天,渠成顺和周万发约见了王某。王某是个油嘴滑舌的人,一开始还试图狡辩,说自己已经尽力去办事了,只是事情没办成不能怪他。
“王先生,你应该清楚,这种请托择校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 渠成顺严肃地说,“田某支付给你的 30 万,属于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你应当返还。”
王某却不以为然:“那我也花了不少精力和钱去办事啊,难道我就白忙活了?”
周万发耐心地解释道:“你的所谓‘办事’,本身就是在破坏教育公平,是不被法律允许的。而且,你只退还了 10 万,剩余 20 万一直拖欠,这更说不过去。”
经过一番激烈的沟通,王某态度依然强硬,拒不退还剩余款项。渠成顺意识到,这件事可能没那么简单。他决定进一步调查王某的背景和资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