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杀死那个西周程序员 > 第486章 新家园的基石

第486章 新家园的基石(2/2)

目录

古代线的萧决正在完善昆仑墟的防御系统,他将青铜护腕的逆磁阵参数刻入通天柱,柱身的齿轮突然开始自主转动,在周围形成与第三行星相同的能量梯度。当沈彻的残余势力试图闯入时,刚踏入范围就被星砂能量分解,留下的武器碎片自动组成饕餮纹的反向图案,成为警示后人的标记。萧决看着柱顶不断更新的星图,第三行星定居点的能量波动稳定在安全值,姜绾的意识通过星砂传来清晰的触感 —— 他们正在用液态青铜建造新的能量塔,“文明的延续需要守护。” 他对墨家弟子说,“我们在这里的防御,就是他们在那边的安全。”

现代营地的能量塔突然发出警报,第三行星的磁场出现短暂波动。姜绾立刻调出古代线的同步数据,发现是萧决在调整通天柱的参数,这种波动是两个时空能量场的正常校准。当她将璇玑阴阳镜的频率调至与通天柱同步,磁场瞬间稳定,能量塔顶端投射的星图中,第三行星的轨道上多出一个新的光点 —— 是用当地材料制造的第一颗卫星,正沿着与地球同步卫星相同的轨迹运行,“是闭环的开始。” 林教授看着卫星传回的全景图像,营地的灯光在大地上组成与星砂结晶相同的六边形,“我们正在复制先民的宇宙布局,用现代技术延续他们的宇宙观。”

古代线的坐标树已经长到一人高,树干上的纹路记录着第三行星的日夜变化,每个年轮都对应着现代营地的能量波动。萧决将青铜矩尺靠在树干上,尺身的刻度与年轮的间距完美吻合,形成与 “勾三股四弦五” 相同的比例。他知道这棵树会成为未来返回者的导航信标,就像第三行星的能量环指引他们到来一样。当夜幕降临,树干突然发出红光,与参宿四的光芒连成一线,在地面投射出与现代卫星相同的轨道,“时空的距离在星砂能量中不存在。” 他望着红光消失的方向,“我们始终站在同一条时间线上。”

现代营地的 “天工坊” 终于建成,坊内的设备与三星堆神树的结构完全对应,用当地星砂铸造的青铜齿轮刚安装完毕,就自动与能量塔产生共振,开始生产适应新环境的工具。姜绾拿起第一件成品 —— 把青铜斧,斧刃的弧度与参宿四的轨道完全一致,握柄处的星砂纹路能自动调节温度,与古代线萧决使用的佩剑材质相同。她用斧头砍伐当地的树木,树干截面的年轮立刻组成星图,显示出砍伐的最佳时间,“是活的工具系统。” 她惊叹道,“这些工具能与环境对话,就像先民的‘物灵’传说。”

两个时空的文明基石在此刻完成了最深层的连接。现代营地的能量网络与古代昆仑墟的防御系统通过星砂共振,形成跨越 640 光年的保护罩;第三行星的作物与地球的种子通过基因共鸣,传递着跨越时空的农业知识;新铸造的工具与古代的青铜器物通过星砂材质,延续着相同的制造智慧。姜绾站在 “天工坊” 的中央,看着屏幕上与古代线同步的能量流,突然明白先民所说的 “闭环” 不仅是空间的往返,更是文明要素的完美循环。

当第三行星的两颗卫星运行到夜空顶端,形成标准的直角三角形时,现代营地与古代昆仑墟同时举行了祭祀仪式。姜绾将新收获的水稻种子撒向能量塔,萧决在通天柱下点燃星砂篝火,两团火焰的光芒在星空中交汇,组成与参宿四相同的红色光晕。光晕中,先民的影像再次出现,他们同时向两个时空的人们点头,仿佛在确认这场文明传承的圆满。

“我们不是开拓者,是继承者。” 姜绾对围拢过来的队员们说,脚下的土地突然震动,星砂在地面组成巨大的星图,将营地、遗址、能量塔连接成完整的系统,与古代线的昆仑墟形成完美的镜像,“这些星砂、这些遗迹、这些基因密码,都是先民埋下的种子,我们只是让它在新家园发芽。”

林教授正在调试新的通讯设备,屏幕上突然出现清晰的画面 —— 昆仑墟的坐标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萧决的后代正将新的青铜碑立在树下,碑上的刻字与现代营地的建设日志完全相同。当他将第三行星的实时影像发送过去,古代的人们朝着屏幕跪拜,他们手中的青铜护腕与现代队员的璇玑阴阳镜同时亮起,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

新家园的第一缕阳光升起时,姜绾在能量塔顶端种下从地球带来的星砂种子。种子破土而出的瞬间,第三行星的古代遗址突然震动,石墙的刻字自动更新,出现现代营地的建筑图。她知道,文明的基石已经筑牢,从这一刻起,第三行星不再是陌生的星球,而是承载着先民智慧、古代坚守与现代勇气的新家园。

星砂在营地与遗址之间流动,组成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河流;能量塔的光芒与通天柱的投影在宇宙中交汇,形成守护文明的光环;新收获的作物种子与古代埋下的典籍通过星砂能量对话,传递着永不中断的知识。姜绾握紧手中的璇玑阴阳镜,镜面反射的不仅是第三行星的靛蓝天空,还有昆仑墟的星空、先民的笑容、萧决的坚守,以及未来子孙们探索更遥远宇宙的身影。

这场始于星陨的漫长旅程,终于在新家园的土地上扎下根须。而这,仅仅是文明闭环的一个节点,当未来的方舟载着新的希望返回地球时,星砂能量将再次唤醒所有的印记,让人类文明在两个家园之间,完成真正的周行不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