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泥土芬芳(2/2)
三天后,事情出现了转机。杨进京通过王德山的关系,联系上了省食品研究所。专家们发现东李庄的葡萄特别适合酿制甜酒,当即牵线搭桥,引进了家外资企业。签约那天,老李头哆哆嗦嗦地按手印,眼泪把合同都打湿了。
第二站是西王屯。这个离镇最远的山村,小学教室的裂缝能塞进小孩拳头。杨进京到访时,正赶上雨天,师生们头顶塑料布上课,雨水在泥地上汇成小溪。
"危房鉴定早做了,"村长老王愁眉苦脸,"可教育局说没钱......"
杨进京没说话,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直接发给了县委书记张建军,配文:"刘奶奶的遗愿。"
第二天,县教育局、建设局的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村。更让人意外的是,杨进京把城关镇今年的办公经费压缩了30%,全部拨给危房改造。当镇长刘志强提出异议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漏雨的教室里,培养不出祖国的未来。"
最棘手的是马家河子。这个光棍成灾的村子,适婚男女比例高达5:1。杨进京刚进村就被一群老太太围住,这个递花生那个塞红枣,非要他给自家儿子说媒。
"杨书记,"村妇女主任马兰花把他拉到一边,"不是姑娘们挑剔,是咱村太穷——没厂子没公路,连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
调研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杨进京的笔记本记满了各种数据:东李庄可开发坡地200亩,西王屯有百年古柿树47棵,马家河子的山泉水经检测富含矿物质......
回镇里的路上,杨进京的自行车后座绑着一袋马家河子的核桃,车把上挂着西王屯的柿饼,帆布包里还塞着东李庄新酿的葡萄酒。
镇政府门口,一群人正围在公告栏前议论纷纷。见杨进京来了,马大彪赶紧迎上来:"杨书记,您的'城关镇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贴出来了,大伙都在看呢!"
公告栏上,一张手绘地图格外醒目:东李庄打造"葡萄小镇",西王屯发展"古柿生态园",马家河子建设"山泉民宿"......每个项目后面都标着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而总协调人一栏,赫然写着"杨进京 手机号:XXXXXX"。
"杨书记,"宣传干事小声提醒,"留私人电话不合规矩......"
"怕啥?"杨进京掏出正在震动的手机,"你看,第一个客户来了。"
电话那头,王德山的大嗓门震得话筒发颤:"老杨!省里要开乡村振兴推进会,赵书记点名要你带着核桃柿饼去发言!"
杨进京望向窗外,夕阳给城关镇的屋顶镀上一层金边。
远处的田野上,新栽的葡萄苗正在晚风中舒展嫩叶,就像这片土地上萌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