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 > 第52章 暗潮汹涌

第52章 暗潮汹涌(2/2)

目录

"今天学习《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李茂才敲了敲茶杯盖,"请同志们结合我局实际,谈谈如何纠正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倾向。"

十几个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杨进京。上辈子当大队长时,他也主持过无数次学习会,但从没像今天这样如坐针毡。角落里,财务科长老赵正偷偷抹汗——东八里庄榨油厂的账本还在清查组手里。

"我来说两句。"张虎突然站起来,黝黑的脸上青筋暴起,"没有经济效益,拿什么给工人发工资?拿什么..."

"张虎同志!"李茂才"啪"地合上笔记本,"请注意你的立场!"他转向杨进京,"老局长,您说呢?"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吊扇转动的声响。杨进京慢悠悠拧开茶杯盖,吹了吹浮沫:"李书记说得对,要讲政治。"他顿了顿,"不过去年全县乡镇企业利润增长47%,职工工资平均涨了三十块,这算不算经济效益?"

李茂才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杨进京却已经起身走向门口:"工会那边还有个困难职工慰问,我先走一步。"

走廊上,他迎面撞见县委办的小刘。"杨局长!"小伙子压低声音,"林书记让您下午去他办公室,说是...谈榨油厂的事。"

杨进京点点头,目光却落在小刘手里的文件袋上——露出的半页纸写着"关于杨进京同志问题线索初核报告"。

县委大楼前的梧桐树掉光了叶子。杨进京在台阶上蹭掉鞋底的泥,抬头看见三楼的窗户开着——林大海正站在窗前抽烟,烟雾在秋阳里泛着青灰色。

书记办公室比上次来时更简朴了。墙上"实事求是"的横幅着《红旗》杂志,正好翻到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那页。

"老杨啊,"林大海示意他坐下,随手推过一叠材料,"看看这个。"

是东八里庄榨油厂的审计报告。杨进京直接翻到最后,看见"未发现重大违纪问题"的结论,心里刚松口气,又瞥见页脚一行铅笔小字:但存在程序不规范情况,建议对相关责任人问责。

"你怎么看?"林大海的钢笔轻轻敲着玻璃台板。

杨进京合上报告:"按制度办。"他太熟悉这套路了——查不出经济问题,就用"程序不规范"来整人。上辈子县农机站的老王,不就是被这么搞下去的?

"有觉悟。"林大海突然笑了,"组织上考虑给你换个岗位,县工会还缺个副主席..."

窗外的喇叭声打断了谈话。杨进京瞥见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驶进大院,车门上"乡镇企业厅"的白漆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今天就到这。"林大海迅速合上文件夹,"明天上午党委会,你就不用参加了。"

走出县委大院时,杨进京和吉普车上下来的人打了个照面——是省乡镇企业厅的徐处长,去年还来东八里庄考察过。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徐处长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晚饭的玉米粥熬得格外稠。杨进京端着碗蹲在门槛上,望着院里新搭的葡萄架——那是用榨油厂的下脚料焊的,今年刚结第一茬葡萄。

堂屋里,王素心正给雪兰看新扯的花布,说是要做件呢子大衣。"陈医生今天悄悄跟我说,"雪兰的声音压得很低,"林书记的爱人在省卫生厅工作,这次《医疗手册》项目..."

杨进京的勺子停在半空。难怪雪兰能被选进编写组,原来...他突然觉得玉米粥哽在喉咙里,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当家的!"王素心突然冲他喊,"老三又来信了!"

法国邮戳的信封里滑出张照片:埃菲尔铁塔前,杨耀元穿着破洞牛仔裤,身边除了上回那个金发姑娘,还多了个戴贝雷帽的老头。背面写着:"导师说可以推荐我去意大利进修!"

王素心捧着照片又哭又笑。上辈子这时候,老三应该正在劳教所采石场砸石头。杨进京却盯着信纸最后一行:"爹,听说国内形势有变?需要钱就发电报。"

夜深了,杨进京独自在院里磨镰刀。月光把磨刀石照得雪亮,刀刃刮过石面的声音像某种呜咽。上辈子瘫痪时,他最怕听见这种声音——那意味着秋收开始,而他却连镰刀都握不住。

"爹。"杨雪兰轻轻走过来,手里端着药茶,"陈医生说...林书记可能要动大手术。"

杨进京的手一滑,刀刃在拇指上划出道口子。血珠渗出来,在月光下黑得发紫。

"不是那个手术。"雪兰连忙解释,"是说县里企业要大规模改制,省里有不同意见..."她突然压低声音,"陈医生偷听到电话,说省乡镇企业厅的徐处长这次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

杨进京用衣角擦了擦镰刀。看来今天那辆吉普车不是偶然,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望着远处新盖的榨油厂轮廓,突然想起重生回来的第一晚发的誓——这辈子,绝不让任何人把刀架在脖子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