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 > 第9章 硬骨头

第9章 硬骨头(2/2)

目录

"杨股长,您看这苗!"赵老汉兴奋地拉开自家大棚的门。

一股暖流扑面而来。

大棚里,绿油油的菜苗整齐排列,有的已经长出两三片真叶。

土壤湿润,温度适宜,完全不像寒冬腊月的样子。

"不错。"杨进京蹲下身,仔细检查菜苗长势,"再过十天就能间苗了。"

"老杨,真神了!"

赵老汉搓着手,"这要是成了,一亩地能顶好几亩粮田的收入!"

其他几户也纷纷汇报进展。

杨进京一一指导,忙到中午才想起今天孩子们要从学校回来。

回到家,雪梅已经在了,正帮王素心做饭。

她也提前去了学校,已经正式开始上课了!

看见父亲进门,她眼睛一亮:"爹!"

"怎么样?跟得上吗?"杨进京拍拍女儿肩膀。

"跟得上!"雪梅兴奋地说,"老师还夸我作文写得好呢!"

她从书包里掏出个布包:"爹,这是学校发的奖励和补助...我给您买了支新钢笔。"

布包里是一支闪亮的"英雄"钢笔,至少得十块钱。

杨进京喉头一紧——这傻丫头,肯定把补助全花了。

"胡闹!"他板起脸,"学校发钱是让你买学习用品的!"

雪梅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我...我看您那支都掉漆了..."

王素心在一旁抹眼泪:"丫头心疼你呢。"

杨进京说不出话来,只能把女儿搂进怀里。

上辈子雪梅现在都...这辈子居然能得奖金得表扬了......

下午回局里,杨进京特意带上了新钢笔。

股室里空无一人,他坐在桌前,轻轻抚摸着钢笔光滑的笔身,眼前浮现雪梅期待的眼神。

"杨股长?"小陈探头进来,"您没事吧?"

杨进京这才发现自己的眼眶有些发热:"没事,沙子迷眼了。"

小陈识趣地没多问,递上一份文件:"省里检查组的名单出来了,刘股长让您准备汇报材料。"

杨进京扫了一眼名单,突然愣住了——检查组组长居然是省农业厅技术处的李处长!

上辈子他去省城参加培训时,听过这位专家的课,是个真正懂行的。

"小陈,"杨进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帮我个忙......"

转眼到了省里检查的日子。

全局上下如临大敌,连走廊都打扫得一尘不染。

刘长山西装革履,早早等在门口,看见杨进京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嫌弃地皱了皱眉。

"杨副股长,你就不能穿得体面点?"

杨进京笑而不语。

他太清楚李处长和这些专家的喜好了——真正干实事的人,最烦花架子。

检查组来了三辆车。

李处长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一下车就直奔试验田,根本不听准备好的汇报。

刘长山慌忙跟上,一路陪着笑脸。

"......这个品种抗病性不行,得换。"李处长蹲在麦田里,捏着麦苗对郑局长说。

"是是是,我们马上改进......"

转了一圈,李处长突然问:"听说你们搞了塑料大棚?带我去看看。"

刘长山脸色一变:"那只是个试验项目,不成气候......"

"在东八里庄。"杨进京上前一步,"开车二十分钟就到。"

李处长眼睛一亮:"现在就去!"

两辆吉普车颠簸着开往东八里庄。

路上,刘长山狠狠瞪着杨进京,小声威胁:"你最好别出岔子!"

到了村里,五个大棚在阳光下银光闪闪。

李处长快步走过去,弯腰钻进了赵老汉家的棚子。

"温度控制得不错!"李处长的声音从棚里传出,"这通风口设计很科学啊!"

杨进京跟着进去,详细介绍起搭建原理和成本控制。

李处长越听越惊讶,问题一个接一个:

"夜间保温怎么解决?"

"病虫害怎么预防?"

"市场销路有把握吗?"

杨进京对答如流,甚至提出了连李处长都没想到的改进建议。

两人越聊越投机,完全把其他人晾在一边。

"老杨啊,"临走时,李处长拍着杨进京的肩膀,"你这套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刘长山的脸黑得像锅底。

回局里的路上,他一直阴沉着脸不说话。

第二天,杨进京被叫到局长办公室。

郑局长满面春风:"老杨!李处长点名表扬你了!说要把咱们县列为塑料大棚推广试点县!"

"都是局长领导有方。"杨进京谦虚地说。

"少来这套!"郑局长大笑,"李处长还问,你怎么对农业技术这么精通?"

杨进京早有准备:"平时爱看书,加上多年种地经验......"

回到股室,小陈兴奋地告诉他,刘长山被郑局长叫去训了一顿。

杨进京却高兴不起来——他知道,刘长山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下午他去档案室取资料时,无意中看见刘长山正在翻他的办公桌。

"刘局长,找什么?"杨进京故意大声问。

刘长山吓了一跳,随即强装镇定:"省里要补充材料......"

杨进京心知肚明,也不点破。

他早就把所有重要资料都锁在了抽屉里,钥匙随身携带。

上辈子的经验告诉他,在机关里,防人之心不可无。

接下来的日子,杨进京更加谨慎。

所有工作记录都用暗语,重要数据记在脑子里。

白天跑村里指导大棚种植,晚上回局里处理文书工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

腊月二十,东八里庄的第一茬大棚菠菜就要上市了。

翠绿鲜嫩的菠菜在寒冬里格外抢手,县蔬菜公司的采购员直接到地头收购,价格比平时高了三倍!

"老杨!咱们成了!"

赵老汉攥着一沓钞票,激动得手直抖,"这一亩地,才卖了一小半,就卖了二百八!"

其他几户也喜笑颜开。

杨进京站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数钱的样子,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这才是他重生的最大意义——让家乡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消息传到县里,郑局长亲自带着局里干部来参观。

刘长山虽然不情愿,也不得不跟着来。

"老杨啊,你这是给全县农业闯出了新路子!"

郑局长拍着杨进京的肩膀,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正式任命你为农业技术推广股股长,下一年全面负责县里大棚蔬菜推广工作!"

掌声雷动中,杨进京看见刘长山的脸黑得像锅底。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