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团宠公主亡国后,新朝君臣火葬场 > 224

224(2/2)

目录

“猜猜看?”苏景曜将小笼子放在矮几上,故意卖关子,“保证比烤饼香,比蜜薯干甜!”

绥安好奇地凑过去,透过竹篾的缝隙,看到里面竟是几只通体碧绿、翅膀薄如轻纱的小虫,正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唧唧”声。

“是蝈蝈!”绥安惊喜地叫出声,“春天真的有蝈蝈了!”

“那当然!”苏景曜得意地打开笼盖,一只碧绿的蝈蝈立刻跳了出来,落在绥安摊开的诗集上,抖动着透明的翅膀,发出更响亮的鸣叫,“听!这就是春天的声音!比那些狄戎使者叽里咕噜的废话好听多了!”

绥安被逗得咯咯直笑,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想去碰碰那只蝈蝈。蝈蝈敏捷地一跳,又落回了竹笼里。

“曜哥哥最好了!”绥安笑得眉眼弯弯,方才读诗时那点文静气质瞬间被活泼取代。

苏景曜看着她开心的模样,脸上也露出爽朗的笑容。他揉了揉妹妹的头发,目光扫过那本《乐府诗集》,又像是随口说道:“说起来,云州那边来信了,说咱们的榷场,开得挺顺利。狄戎人老老实实拿着牛羊皮货来换盐铁茶叶,没敢耍花样。父亲说,边境……难得清静了些日子。”

他的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在谈论一件寻常小事。但绥安却听懂了。云州榷场……那道鲜红的朱批……那被斩断的非分之想……此刻,都化作了哥哥口中这“难得的清静”。一股细微的、安定的暖流,悄然滑过她的心田。

“真好。”她小声说,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满足的弧度。

窗边书案后,昭永顺帝放下手中的朱砂笔。他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江南春耕进展的奏报,朱批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舒缓。听到儿女的对话,他深邃的目光越过书案,落在女儿那张洋溢着纯粹快乐的小脸上。那目光里,不再是审视与考量,而是沉淀着一种深沉的、如同大地回春般的宽慰与宁静。他没有说话,只是那紧抿的唇角,自然而然地向上弯起一个温和的弧度,如同阳光融化冰面。

他拿起另一份奏折,那是北境将领呈报的、关于戍边将士换发春衣的文书。朱砂笔落下,批注依旧严谨,笔迹却似乎比往日少了几分凝重,多了几分流畅。

绥安逗弄着竹笼里的蝈蝈,听着它清脆的鸣叫,感受着窗外温暖的春风,听着哥哥和母后轻松的谈话。那沉甸甸的“江山之重”,仿佛被这春光悄然融化,化作了诗集上跳跃的文字,化作了糖藕的清甜,化作了蝈蝈的鸣唱,化作了家人陪伴的温暖静谧。

她知道,前路依旧漫长,荆棘或许仍在暗处生长。但此刻,她更愿意沉醉在这难得的春光里。那盏由她点燃、并由无数人共同守护的温暖灯火,已然照亮了前行的方向。而此刻的宁静与安然,便是对那份“暖”最美好的回应。她微微侧过头,目光掠过窗外庭院里那几株欣欣向荣的梧桐,嘴角噙着一抹恬静的笑意。

深宫岁月,静好如斯。而那颗名为“储君”的种子,正在这片温暖而安宁的土壤里,悄然汲取着力量,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绽放。

深春的风,彻底褪去了最后一丝寒意,变得温软而馥郁,如同最醇厚的佳酿,浸润着皇城的每一寸肌理。御花园里,繁花似锦,蜂蝶翩跹,空气里浮动着令人微醺的甜香。安宁宫庭院里,那几株梧桐树早已披上浓密的绿荫,在阳光下舒展着宽大的叶片,投下清凉的斑驳光影。

绥安坐在窗边的软榻上,穿着水绿色的薄绸春衫,袖口绣着的蝴蝶仿佛要振翅飞起。她的小脸莹润透亮,那双大眼睛里盛满了春日般的明媚与灵动,先前那抹沉郁的阴霾早已被和风吹散,无踪无迹。她面前摊开的《乐府诗集》停留在“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页,阳光透过窗棂,将墨字染成温暖的金色。

“安儿,”苏楚歆端着一碟刚冰湃好的、缀着鲜红樱桃的乳酪走过来,声音里带着笑意,“尝尝这个,御膳房新制的,说是南边传来的方子。”

绥安抬起头,拈起银匙,舀了一勺送入口中。乳酪冰凉丝滑,樱桃的酸甜恰到好处地中和了奶油的馥郁,她满足地眯起眼睛:“真好吃!谢谢母后!”

“喜欢就好,”苏楚歆在她身旁坐下,拿起绣了一半的帕子,针尖在阳光下闪烁,“今日天气这样好,不去园子里扑蝶玩耍?总闷在屋里看书,仔细伤了眼睛。”

绥安摇摇头,小脸上带着一种恬静的专注:“绥安想把这首诗背熟。‘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母后,是不是就像现在这样?阳光暖暖的,照得什么都亮堂堂的,花儿啊草啊都长得特别好?”

“是啊,”苏楚歆的目光温柔,落在女儿认真的小脸上,“陛下仁德,如同这阳春三月的暖阳,泽被万物,百姓方能安居乐业,万物得以欣欣向荣。”

母女俩正轻声说着话,殿外传来一阵轻快而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少年清朗带笑的嗓音。

“哟!我们小公主这是要当女学士了?这么用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