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话福建省厦门市奇妙之旅(2/2)
第四章 李林园的勇气丝带与海蛎煎星星
午后的阳光把园博苑的湖水晒得亮晶晶的。童小话跟着小键走进李林园,看见一座雕像正轻轻摆动围巾——那是抗日女英雄李林的雕像,她的眼睛望着远方,围巾末端的流苏竟变成了会飘动的“勇气丝带”。
“李林阿姨的围巾,能接住海风里的勇气哦~”小键踮脚碰了碰丝带,丝带突然“嗖”地飞起来,落在童小话的发带上,把粉色丝带染成了红蓝相间的条纹,“当年她骑马打鬼子时,就是戴着这条围巾,把害怕都变成了勇气~”
佳佳伸手摸了摸雕像的底座,底座上的花纹突然亮起蓝光,映出李林阿姨骑马的剪影——她手中的马鞭挥过,竟把海风变成了“勇气小旗”,旗子上写着:“别怕困难,像小树苗一样往上长!” 卡卡狗看见蓝光,兴奋地围着雕像跑圈,尾巴扫过草丛,惊起几只翅膀上印着“勇气勋章”的蝴蝶。
傍晚逛集美学村的美食街,海蛎煎的香味裹着鸡蛋的焦香扑面而来。老板的铁铲刚碰到煎锅,油花竟变成了星星形状,裹着海蛎和蛋液在锅里蹦跳——海蛎是“海里的小灯笼”,每个灯笼里都藏着一点蓝光,蛋液煎熟后变成了“黄金星星网”,把海蛎灯笼网在里面。
“给小娃娃们加颗‘勇敢蛋’~”老板笑着打了个鸡蛋,蛋液里竟漂着片凤凰木的红花——那是用“劝学魔法”泡过的花瓣,煎熟后变成了“红花星星”,落在童小话的盘子里,竟轻轻唱起了李林阿姨的故事:“马背上的阿姨呀,围巾飘呀飘,海风带着勇气跑,小娃娃们要坚强~”
叮当猫偷吃了口海蛎,蓝光在它眼睛里闪了闪,突然“喵”地跳上煎锅,用尾巴尖画了个“勇气圈”——锅里的海蛎煎竟变成了小马的形状,马背上还坐着个用蛋液画的“小李林”,挥着丝带朝他们笑。
第五章 嘉庚瓦屋顶的星光故事
当夕阳把集美学村的红屋顶染成橘红色时,小键带着大家爬上了一栋校舍的屋顶——屋顶铺着的“嘉庚瓦”正慢慢收集着阳光,每片瓦当都刻着“学”“仁”“勇”等字样,在暮色里闪着暖光。
“嘉庚瓦会把白天的阳光变成‘故事光’哦~”小键坐在瓦当上,挥了挥指挥棒,瓦片之间的缝隙突然漏出细小的光束,在天空拼成了陈嘉庚先生的剪影,“看呀,他在讲当年怎么用一艘小船,把课桌从南洋运回集美~”
光束里,年轻的陈嘉庚站在船头,海浪拍打着船身,木箱里的课桌“砰砰”响——原来每张课桌都藏着“劝学魔法”,桌腿上刻着“自强不息”,桌面画着厦门的海岸线。佳佳摸着瓦片上的“学”字,突然看见瓦片里映出自己的影子:他戴着草帽,跟着嘉庚先生一起搬课桌,周围还有无数小娃娃笑着跑过来。
“该说晚安啦~”屋顶的凤凰木突然“哗啦啦”摇树枝,落下几片带着星光的花瓣,盖在童小话和佳佳的肩上。花生汤校车的司机叔叔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手里捧着用嘉庚瓦碎片做的小灯笼:“拿着呀,这灯笼里装着今天的故事,挂在床头,梦里会有嘉庚爷爷的小课桌哦~”
卡卡狗趴在瓦当上,望着远处的龙舟池——石雕龙舟正慢慢变回原来的样子,船舷上的“炸枣船票”碎成了芝麻粒,飘进池子里,变成了小鱼们的“晚安零食”。叮当猫蜷在灯笼旁边,爪子上的莲花光斑还没消失,跟着灯笼的光一明一暗,像在弹一首无声的晚安曲。
夜风裹着花生汤的甜、海蛎煎的香、还有凤凰木的红花味,轻轻吹过集美学村的红墙黑瓦。童小话摸着发带上的勇气丝带,听见丝带里传来轻轻的“呼呼”声——那是海风在说:“集美的夜晚呀,连星星都是嘉庚爷爷的‘劝学眼睛’,看着小娃娃们带着勇敢和好奇,慢慢长大~”
这一晚,嘉庚瓦屋顶的星光故事还在继续,花生汤校车的陶壶里,新的甜汤正“咕嘟咕嘟”冒着泡,等着明天迎接新的小客人。而童小话和佳佳的梦里,正坐着炸枣龙舟,跟着嘉庚先生的石像,去寻找藏在学村每个角落的“知识贝壳”——毕竟在集美,每个红屋顶下、每片嘉庚瓦里,都藏着用爱和勇气写成的童话,等着小孩子们用温暖的小手,把它们一一翻开~
童小话和佳佳的翔安渔村蚝壳厝紫菜小火车大冒险
第一章 蚝壳墙缝里的月光私语
翔安的海风带着咸涩的潮气,卷着细沙“沙沙”扫过蚝壳厝的墙面,千万个海蛎壳“咔嗒咔嗒”碰响——这面用百年海蛎壳砌成的墙,正把大海的故事藏进每道缝隙里。童小话踮脚摸了摸蚝壳,缝隙里漏出的月光突然变成淡蓝色,在她掌心凝成小海星:“原来蚝壳会‘嚼’月光呀~”
佳佳蹲在墙根下,看见几只小螃蟹正举着迷你蚝壳“盾牌”,从墙缝里探出头来:“人类小孩!别碰呀,我们在给新海蛎宝宝搭‘贝壳摇篮’呢~” 最调皮的一只螃蟹挥舞着钳子,夹来颗圆滚滚的珍珠,“送给你,这是海蛎妈妈掉的‘眼泪糖’~”
卡卡狗凑过去闻,鼻子尖刚碰到珍珠,珍珠突然“嗖”地滚进它的狗碗里,变成了会发光的“海洋果冻”。它惊得往后退,尾巴撞在蚝壳墙上,竟让整面墙发出“嗡嗡”的低响——那是海蛎壳在哼“摇篮曲”,歌词里藏着浪花、渔船和老渔民的笑。
叮当猫翘着白尾巴跳上蚝壳墙,爪子扒拉着凸起的海蛎壳,突然发现某片壳上刻着小小的船锚图案:“喵呜!这里有魔法标记!” 话音刚落,蚝壳墙突然“裂开”一条缝,露出里面藏着的“贝壳隧道”,洞口飘着用海草编的小旗子,上面写着:“欢迎来到渔村秘密基地~”
第二章 礁石滩上的海蛎大作战
跟着贝壳隧道的微光,四个小伙伴来到了礁石滩。正午的阳光把礁石晒得暖烘烘的,渔民阿公戴着草帽,正用铁铲敲打礁石上的海蛎:“小娃娃们来啦~帮爷爷捡海蛎吧,记住哦,要挑壳上长‘星星纹’的~”
童小话蹲在礁石边,看见海蛎壳上果然有星星点点的白色纹路,铁铲刚碰到壳,里面的海蛎就“滋溜”吐出串泡泡:“轻点呀,我在攒‘海风精华’呢~” 她小心地把海蛎放进竹篮,突然发现篮子底部铺着旧渔网,渔网上缀满了小贝壳,每个贝壳里都装着渔民阿公的“海洋谜语”:“什么东西住在贝壳里,白天睡觉晚上醒?(答案:海蛎宝宝~)”
佳佳跟着阿公学撬海蛎,铁铲刚撬开一只,里面竟蹦出个用海蛎肉做的“小灯笼”:“这是‘海洋小夜灯’呀,晚上挂在船头,能引着渔船回家~” 他把小灯笼递给卡卡狗,狗狗叼着灯笼跑,灯光映在沙滩上,把脚印照成了会发光的小海星。
叮当猫却盯上了礁石缝里的“海蛎果冻”——透明的冻体里裹着海蛎碎,随着浪花晃呀晃,像会跳舞的水晶球。它偷偷舔了一口,咸鲜的味道混着海水的清甜,让它尾巴尖都翘成了问号:“喵呜~比鼓浪屿的土笋冻还带‘海浪劲’!” 结果爪子打滑,摔进礁石缝里,惊起一群举着蚝壳“盾牌”的小螃蟹,慌慌张张地喊:“海盗猫来啦!快躲进海蛎城堡!”
第三章 紫菜田的紫纱裙小火车
午后的紫菜田像铺了层紫色的纱毯,竹竿上挂着的紫菜“沙沙”晃荡——深紫色的叶片吸饱了海水,变得胖嘟嘟的,看见童小话他们,竟“哗啦哗啦”摇起了“紫纱裙”:“来帮我们晒裙子呀~晒干了能变魔法哦~”
渔民阿嬷戴着斗笠,递给童小话一把小竹耙:“轻轻把紫菜铺在沙滩上,跟着海风的节奏翻晒,它们会变成小火车呢~” 果然,当紫菜被铺成整齐的长条,阳光一照,叶片竟慢慢卷成了火车车厢的形状,海草绳变成铁轨,连贝壳都变成了会滚动的车轮。
“哇!紫菜小火车发车啦~”佳佳第一个跳上“车厢”,卡卡狗叼着海蛎灯笼蹲在车头,叮当猫用尾巴卷着“火车头”的海草绳,假装自己是司机,扯着嗓子喊:“呜——紫菜小火车开往‘海洋糖果站’,请乘客们系好‘海草安全带’!”
小火车“咕噜咕噜”驶过紫菜田,车轮碾过的地方竟长出了新的紫菜苗——原来这是“海洋播种魔法”,每片晒干的紫菜都会留下“生命种子”,跟着车轮的痕迹在沙滩上生根。童小话摸着车厢边缘的紫菜穗,听见叶片里传来轻轻的海浪声:“我们呀,吸收了阳光和海水,就会变成小朋友碗里的‘紫蝴蝶’~”
路过红树林时,树根上的小螃蟹突然举着蚝壳“旗子”冲他们喊:“看!白鹭阿姨送来了‘和平贝壳’!” 只见几只白鹭衔着贝壳俯冲下来,贝壳里装着用紫菜叶写的“海洋信”,上面画着渔船、海蛎厝和笑得甜甜的小娃娃——那是渔民们对大海的感谢。
第四章 英雄炮台的和平小摆件
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时,小火车停在了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的旧炮台旁。生锈的大炮突然“吱呀”转了个方向,炮口冒出缕白烟,凝成个穿盔甲的“护海将军”虚影——正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
“小娃娃们,当年我们在海上打倭寇,靠的不是锋利的刀,而是保护百姓的决心呀~”将军的剑穗扫过童小话的发带,粉色丝带立刻变成了绣着海浪纹的“护海丝带”,“现在的大海呀,需要你们用善良和勇敢守护~”
佳佳摸了摸炮台的炮身,铁锈突然剥落,露出里面刻着的“和平”二字——那是当年的战士们胜利后刻下的。炮口的缝隙里滚出个炮弹壳改的小摆件,上面画着白鹭和渔船,轻轻一碰,竟发出清脆的铃铛声:“这是‘和平小钟’哦,听见铃声,就知道大海在说‘谢谢你们的守护’~”
卡卡狗叼着小钟跑向海边,钟声混着浪花的“哗啦”声,惊起一群衔着紫菜叶的海鸥。叮当猫跳上炮台顶端,看见远处的渔船上亮起了海蛎灯——暖黄色的灯光映在海面,把浪花都染成了温暖的金色,像给大海铺了条“灯光地毯”。
渔民阿公阿嬷提着竹篮走来,篮子里装着刚煮好的海蛎饭——用蚝壳灶煮的饭,米粒吸满了海蛎的鲜味,颗颗亮晶晶的,像裹着层“海洋露珠”。童小话尝了一口,竟看见饭粒上浮现出小螃蟹、紫菜叶和白鹭的影子——那是蚝壳灶把大海的故事,都煮进了饭里。
第五章 蚝壳星空下的海洋摇篮曲
当第一颗星星爬上蚝壳厝的屋顶,海蛎壳墙的缝隙里漏出的月光,把沙滩照成了“贝壳星空”。小螃蟹们举着海蛎灯笼,在沙滩上摆出了“晚安”的字样,紫菜小火车的车厢则变成了柔软的“紫菜床垫”,铺着海草编的“星星毯子”。
“该唱摇篮曲啦~”渔民阿嬷坐在蚝壳墙下,用闽南语轻轻哼唱:“天黑黑,欲落雨,蚝壳厝里藏珍珠~海蛎宝宝睡着了,紫菜小火车停啦~小娃娃们闭眼睛,梦见大海笑哈哈~” 歌声刚落,蚝壳墙里竟传出了“咔嗒咔嗒”的和声——那是海蛎壳在跟着节奏打拍子。
童小话躺在紫菜床垫上,摸着阿嬷送的“蚝壳项链”,听见里面传来轻轻的海浪声——今天挖海蛎、坐小火车、听将军故事的所有快乐,都被蚝壳收藏起来了。卡卡狗蜷在她脚边,尾巴尖的海蛎灯笼还在闪,引来了几只举着贝壳灯的小螃蟹,围着它跳起了“海洋圆圈舞”。
叮当猫趴在蚝壳墙上,望着远处的渔船——渔船上的灯火渐渐熄灭,只剩下蚝壳厝的“贝壳星空”和天上的星星互相眨眼。它舔了舔爪子上的海蛎鲜味,突然发现蚝壳墙的纹路里,竟慢慢浮现出他们今天的脚印:童小话的小凉鞋印、佳佳的运动鞋印、卡卡狗的梅花爪印,还有自己的猫爪印——都被海风和蚝壳,刻成了“渔村童话”的页码。
夜风裹着海蛎饭的香、紫菜的鲜、还有蚝壳墙的“咔嗒”声,轻轻吹过翔安的渔村。童小话闭着眼睛,听见小螃蟹在墙缝里悄悄说:“明天还要带他们去捡‘会唱歌的贝壳’呀~” 而她的梦里,正坐着紫菜小火车,跟着俞大猷将军的虚影,在铺满海蛎灯的海面上漂啊漂,手里的蚝壳项链闪着光,把梦也染成了温柔的海蓝色~
这一晚,蚝壳厝的海蛎壳们还在轻轻“聊天”,把今天的故事讲给新长出的海蛎宝宝听。而沙滩上的紫菜苗,正吸着月光和海风,悄悄长成明天的“紫纱裙”——毕竟在翔安渔村,每个蚝壳、每片紫菜、每朵浪花里,都藏着属于大海的温柔魔法,等着小孩子们用好奇的眼睛和温暖的心,把它们一一唤醒~
(人物小提示)
陈嘉庚
着名爱国华侨领袖,厦门集美人。他倾资办学,创建集美学村、厦门大学,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一生践行“诚毅”精神,即便卖屋筹资也要让孩子读书,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用毕生心血为中国教育点亮灯塔。
郑成功
明末清初军事家,泉州南安人(一说厦门同安)。他率船队从厦门鼓浪屿誓师,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据的台湾,写下“开辟荆榛逐荷夷”的壮举,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其“敢为人先、收复故土”的精神深植闽南大地。
林巧稚
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厦门鼓浪屿人。她一生未婚却成为五万多个孩子的“林妈妈”,亲手迎接新生命降临,撰写《妇科肿瘤学》守护女性健康,鼓浪屿的毓园至今回荡着她“把爱给每一个孩子”的温柔誓言。
俞大猷
明代抗倭名将,泉州晋江人(一说厦门同安)。他练兵抗倭、守卫海疆,发明“俞家棍法”抵御外敌,在厦门等地留下抗倭遗迹,用“保境安民”的担当诠释武将气节,是闽南沿海“海洋守护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