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掌管烂尾的神 > 重生女帝28

重生女帝28(2/2)

目录

“是。”外间金枝离开了,贵妃小憩惯常不喜欢身边有人,此时寝殿内只剩下她们二人。

站在贵妃面前的女人,长得与她有三分相似,原本应是清丽绝尘的五官此时有种奇异的浓稠艳丽。

她的唇与脸颊极红,一双眼睛亮的惊人,虽然眼尾的纹路表明着她最好的年华已然逝去,但并不妨碍时光赋予她全新的,如陈酒般迤逦的风情。

“慕容丽华!?你为何会在此!?”贵妃压低的声音掩盖不住惊诧,她满面惊疑,谨慎的左右看看,“你不是应该在东都清修吗!?”

“你一个先帝皇后,怎么会出现在宫里!?”

这位当年在慕容家中高高在上的嫡支贵女,显露出了贵妃最为熟悉的嫌恶的表情:“慕容霓裳,你这个蠢货,可以叫的再大声一点,让所有人都知道。”

“你!?”慕容霓裳刚要开口,外间传来金枝的急促的回禀声。

“娘娘,陛下忽然晕倒了,杜公公急召太医在太极殿为陛下诊脉!”

贵妃一听也没什么心思管慕容丽华,匆匆站起身要出去,而后又回神恶狠狠的轻声说:“你待在这里,哪都不许去!”

慕容丽华看着她的背影,露出个意味不明的笑容。

贵妃让金枝为她更衣,只来得及嘱咐一句,不要让任何人进入寝殿,便匆匆朝着太极殿的方向去了。

此时整个太医院的人在太极殿的寝殿,陛下的床榻下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人。

内围是杜升泰与太医院院首,外围是三省长官与皇亲国戚,外臣以位同丞相的尚书令为首,皇室宗亲以南康长公主为首,一群人呜呜泱泱的待在太极殿。

等到贵妃赶到的时候,正听见太医院院首正在对为诸人说:“陛下急怒攻心,伤了心脉,需调理静养。”

尚书令百里正德面容肃穆,沉声问:“陛下何时能醒?”

“暂不确定。”院首保守的说,“如用汤药大约十日左右能见分晓。”

这个回答太过模糊,南康长公主着急的问:“这怎么能不确定呢?陛下往日圣体安好,你们太医院也是日日平安脉,怎么会忽然就伤了心脉!?”

院首深深鞠一躬:“陛下往日之所以养的格外精心,正是因为陛下年轻时征战积劳成疾,现下日理万机劳心劳神,虽然表面看起来没有问题,可这急怒之下,难免五脏失调,气血攻心。”

“别说这些,本宫就是想知道,有什么法子能够让陛下快些醒过来?”南康长公主平日不问政事,可是今日先是北疆急报,后是陛下昏迷,都紧急大事。

“回长公主殿下,施针或许可让陛下清醒,只是人体的心脉与头颅是最精密之处,如若刺激不当,恐怕……”

接下来的话太医不敢说了,因为后果过于严重,说出口便是大不敬。

尚书令和中书令与其他官员面面相觑,他们需要回尚书省先商量个章程出来。

陛下昏迷的时候朝政事务的决断,当务之急的北疆战事,具体的情况如何,是否发兵增援等。

等到外臣们陆续退出,贵妃从侧殿出来,迎着长公主的焦急的目光,听太医将永平帝的病情又讲了一遍。

院首擡头窥了眼长公主和贵妃的表情,忽然开口说:“今日把脉,陛下的肝肾阳虚,需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长公主疑惑一瞬,忽然瞪着贵妃:“你也是世家出来的贵女,怎么这都不注意?!”

贵妃不解:“长公主这是何意?”

长公主说:“你没听见吗?院首说陛下肾水有亏,那定然是沉迷床笫之事,这后宫如今数得上名号的,也就你一人,如果不是你缠着陛下,陛下也不会肾亏肝燥,气血攻心。”

“不是我……那……这……”贵妃有口难辩,她倒是想说与自己无关,可是事关脸面,她也不知道永平帝到底宠幸了哪只妖精,辩驳的话都无从说起。

见她尴尬的涨红脸,长公主已经认定她羞愤难当,呵斥她说:“这些日子你就在太极殿好好服侍陛下,旁的都先放到一边。”

贵妃胸口剧烈的起伏几下,到底是认下了这个黑锅:“是。”

霍岁衡被派出京剿匪,这是永平帝亲自下的命令,只是陛下昏迷,擅动京城兵卫似乎颇为不妥,朝堂上对于去与不去有不同的看法。

说不应该去的,认为陛下昏迷,应该封锁消息,严控京师,京郊大营并中军按兵不动,直至陛下醒来,妄动干戈冲撞陛下,不利于圣上养病。

说应该去的,则是觉得京师附近的匪患威胁更大,陛下本就是亲自下令剿匪,现在虽然陛下昏迷了,可是我们更应该动起来,维持朝纲运转。

政务不会停,陛下总会醒,百官大臣这些天什么也不做,这和酒囊饭袋有什么区别?

尚书令百里正德就这样看着百官吵了几日,甚至连北疆的战事都抛到了脑后,实在是不管不行了,于是与中书令温鹤共同拟旨。

先是依旧派霍岁衡出城剿匪,只是兵力从三万减至两万,另京兆尹并禁卫军统领严守京师与皇城,加强防卫。

最后请汝阳王李黎未、皇子李玄盛、公主李舞阳临朝听政。

大臣们吵翻了天,没有皇族在场做见证,那些政令的推行,总是没有底气。

而其中关于李黎未该不该临朝的事情,又吵了两天,最终还是定了下了。

原因有三。

其一,李玄盛虽然为永平帝嫡子,但十四岁还是太过年幼,且没有任何临朝的经验,坐在那和个摆设差不多,实在是作用有限。

李黎未则不同,他即将加冠,对人对事有足够的认知和判断力,比李玄盛要强。

其二,李黎未身为先帝的嫡子,原本也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如果永平帝真的有个三长两短,汝阳王也有个一争之力,说不得在明武帝传位给永平帝的时候,给自己亲儿子也留了后路呢?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黎未在东都是处理过政事的,两京之中的官员有来往,自然也知道这汝阳王能力不一般,坐在上头,比李玄盛这个喜欢看小太监摔角的小孩靠谱的多。

只是如果仅仅是李黎未和李玄盛在朝,亲帝派觉得有些底气不足,于是又把李舞阳给端了出来,舞阳公主虽然并未展露政治方面的才华,但是在外朝后宅素来有好口碑,又是李玄盛的亲姐姐,怎么的也能制衡下李黎未。

于是在永平帝昏迷后的七天,吵吵嚷嚷的朝堂终于勉强平静下来,开始处理北疆的战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