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捡仙 > 第71章 秘密

第71章 秘密(2/2)

目录

对于她还只是被捉来捉去的灵体时,他习以为常,她如今落地成人,甚至都长大了。陈净都不吃惊,也并不太过意外。

这说明他其实心里是清楚的,那个被自己封在白山上的仙人,会有落地的成人的那一天。

济善面对着铜镜,扯开脖颈上绸布,露出狰狞的伤口来。

陈相青给她的那一刀把握得相当好,溅血剧痛,却未曾真正伤到她的喉管,如今这狰狞的伤口正在恢复,说话时还会随着发声而疼痛。

这个体验对济善来说很新奇,当她疼痛的时候,她充分地感受到喉咙的存在。

她因为痛苦而新奇,也因为无法停止的痛苦而不耐和烦躁。

在某个夜晚,她独自抚摸着自己的脖颈,听着隔壁平南王因为身子难受而下意识发出的,断断续续的呼痛声时,她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人是为了活下去,才会对伤痛如此敏感。

假若感受不到疼痛,她永远都不会在下一次再度遇见刀锋之时,去避开它。

假若感受不到身体的苦痛,人永远不会知晓自己的身体在迈向衰竭,死亡,与结束。

而从前她感觉不到,是因为她不需要这份警告。

她的脑袋掉下来,依然活着。

如今不行了。

她的脖颈相较之前,恢复极其缓慢。自己不能再像以前一般,靠这副身躯去博。

陈净派人将所能找到的,关于白山仙人的记载都送了来。

济善翻了翻,没看出什么意思来。

里头大部分是臆测,甚至是笔者瞎编的,即便有记录,也只不过寥寥数笔,一则小记,当作是奇闻轶事带过了。

济善把这些翻完,逐渐感到不太对劲。

不知为何,她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晚来时,窗台看见的那一盏小灯。

莫名其妙,毫无来历,却又那样的不显眼,无需被人注意。

即便她并不像其他正经神灵一般,有口口相传的出身与功绩,有世世代代香火不断的庙宇。

但她也是曾在几个在朝廷中举重若轻的家族中生活过的。

他们依仗她获取功名,平步青云,将她视作家神。

她不可能没有被这些人的家谱记载过,关于她的消息,绝无可能只活跃在奇闻轶事中。

济善掩了书卷,缓缓地打了一个寒颤。

又是一夜,济善百无聊赖,再度趁着夜色来到陈相青曾经的居所。他走时将重要文书,贴身的物什都带走了,显然走的并不匆忙。

书房的门上着锁,被济善轻轻抹了一把,轻而易举地抹掉了。

沉重的锁头坠落到地上,发出一声闷响,她推开书房,扑面而来沉闷的书卷纸墨气息。

她独自在宽阔的桌案后坐了一会儿。

平南王疯狂想要向她再度祈求健康,他如今的身子虚了,亏空了,可儿子却反了,朝廷动荡了。

分明正是他披甲领兵,大展宏图之际,自己的身子却垮了。这无异于在一个饿极了的人面前放上烧肉,却将他拴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吃不到。

平南王给她搜罗各类奴隶,流民,与陈氏血脉有关的百姓。她都收了,并对此毫无表示。

她给了平南王一个“她全都看不上的错觉”,以逼他给出更多。

坐着坐着,她下意识地摩挲着脖颈间的伤痕,换了一个坐姿。

她的膝盖忽然被什么东西顶了一下。

济善愣了愣,才伸手去那桌案下摸。

她摸到了一个被包起来的物什,手指用力,才将它揭下来。

把这个东西拿出来的时候,济善在心里“咦”了一声。

这玩意儿包的方方正正,不大,但包裹的很瓷实。

只是假若是不值当的玩意儿,陈相青不会这样包,但若是什么好东西,他为什么不带走?又为何好端端的匣子和宝阁不藏,要藏在这里?

济善再次调整了一下姿势,确认了并不是自己方才腿擡的刁钻,这个包裹所藏匿的位置,根本就不隐秘。

这极大可能是陈相青走之后放在这里的,因为以他的身高,这个包裹藏在这里,必然会堵住他的腿,不断被扫下来。

可是为什么?

是他不想带走,还是......

目录
返回顶部